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期市要聞 > 正文
 

胡俞越:創新才是中國期貨市場的生命力(3)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4日 14:04 新浪財經

  三、“十一五”期間的中國期貨市場展望

  步入2006年,“十一五”規劃的號角正在吹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業優化升級”、“自主創新能力”、“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等宏大主題昭示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然而,當細細縷過中國期貨市場五年來的成績與病痛后,我們不禁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和安全性感到擔憂: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期貨與金融衍生品市場,沒有一個提供全方位、多品種風險管理工具的平臺,中國經濟談何健康、快速地發展?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既是政策建議,又是對未來的展望。如果政府高層和社會公眾不意識到實現這幾點的迫切性,那么,五年一個輪回,當我們于2010年再次回顧中國期貨市場和中國經濟時,會為延誤時機捶胸頓足、后悔不已。如果通過上上下下的努力,以下幾點得以在未來五年里實現,那么,我們堅信,中國期貨市場將從此走出困境,占據整個金融市場的高端位置,相應地,中國經濟的質量也將大大提升,國家經濟安全將得到有力的保障。

  1.期貨市場應定位為戰略性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和經濟安全的“避風港”

  “十一五規劃”是未來五年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其中有不少新亮點將成為五年內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的重要任務,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等。 這些“新亮點”的實現是中國經濟持續高速、高質量增長的關鍵,也是在2010年實現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關鍵。我們認為,期貨市場作為市場經濟的最高級形態,能夠在上述各方面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成為引領中國經濟未來五年高質量、高速增長的“助推器”。

  首先,期貨市場能“領跑”新農村建設。當前,“小生產面對大市場”是我國農業發展困境中的核心問題,面對風險大、標準高、競爭性強的國際大市場,小農經濟的諸多弊端已經顯現,特別是加入WTO后,有時候國際農產品價格的小幅波動就有可能導致幾億中國農民一年的汗水白白流淌,造成“豐產不豐收”的惡果,嚴重威脅了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增長。

  因此,在2006年起取消農業稅、保護農民利益的大背景下,我們認為,只有實行農業市場化、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才能促進農業生產與市場經營的有效對接,才能有效規避價格波動風險,逐漸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農產品產業鏈,才能真正實現農民增收,保護農民利益,而期貨市場恰好適應農業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需要。其一,期貨市場價格發現、風險轉移的基本功能能促進農業市場化。期貨市場掛牌交易的是未來時點的標的商品,利用電子化集中交易形式,匯集了大量的買方和賣方,能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形成權威、公開的下一期價格,反映未來時點的農產品供求關系,對農民的生產計劃有極強的指導作用,也能為農民和涉農企業提供套期保值的平臺;其二,期貨市場的衍生功能能促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一方面,期貨交易嚴格的交割標準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能提升農產品現貨質量和農產品交易信用水平,另一方面,期貨交易能延伸相關品種的產業鏈,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如國內大豆系期貨品種就造就了龐大的大豆產業。這些充分說明,期貨市場有助于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

  其次,期貨市場能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品技術更新和優化升級,帶動自主品牌建設。在經濟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國際期貨市場鎖定成本、控制風險,在這一過程中,期貨交易的嚴格的交割標準就會成為增強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壓力與動力。例如,國內最大銅生產商江西銅業集團公司起初產品質量一般,與國際同行差距不小,在廣泛地參與境外套期保值后,因為要進行銅的現貨交割,為了達到LME的交割標準,迫使江銅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通過自主研發提高產品質量和產業競爭力。目前,江西銅業公司生產的“貴冶牌”銅產品已成為LME交割庫免檢產品。應該說,江西銅業公司成功打入國際市場,通過期貨市場參與期貨交易功不可沒。以此類推,如果我們能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國際、國內期貨交易,有更多的企業能夠以此為動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那么,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將不再遙遠。

  再次,期貨市場有助于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的實質是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研發投入,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和市場價值,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2004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1萬億元,2005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4萬億美元,已成為了名符其實的貿易大國,但貿易大國并非貿易強國。一方面,在整體外貿出口增長中,粗放、數量擴張型產品出口仍占相當的比重,而質量、效益集約型增長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一般貿易出口比重偏低,同時存在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少的問題。因此,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迫在眉睫。期貨市場有助于使企業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建設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從而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上例中,通過期貨市場嚴格的交割標準,“貴冶牌”銅現已成為國際銅市場上的知名品牌,這使得“貴冶銅”的品牌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顯著提高,其實,鋼材、原油、電力等期貨品種的交易也有利于其相關產業煉鋼業、石油化工業等提高產品附加值。目前,國內還缺少在國際上有自主研發能力、自主品牌的產業,我們需要通過期貨市場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使貿易大國成為貿易強國。

  “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質量要提升、經濟增長速度要保證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國家經濟安全必須得到保證,一旦國家經濟安全受到威脅,我們創造的經濟財富就有可能頃刻之間被其他國家通過市場的手段掠奪。而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最重要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內市場對能源、糧食、有色金屬等基礎原材料的依賴越來越高,但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滯后使得國內企業缺少用于應對國際市場風險的工具。以石油為例,2004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長34.1%,而進口金額同比增長57.7%,按平均進口價格計算,由于價格上漲的因素,當年我國為進口石油多支付近100億美元的成本,2005年,我國又因為進口石油遭遇價格上漲多支付了150億美元。未來,我國還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石油儲備系統,如果沒有發達的期貨市場和國際原油定價權,石油儲備將再次“受人宰割”。與此類似的,2004年國內大批榨油企業進口大豆,因為“買漲不買落”,造成了所謂的“大豆風波”,進口大豆原材料成本急劇上升,對我國大豆榨油產業產生了毀滅性的打擊,這樣的情形在以糧食為主體的農產品市場上不斷涌現,凸現了我國糧食安全正受到巨大的威脅。另外,隨著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匯率與利率市場化步伐不斷加快,金融安全更應當受到重視,東南亞金融危機已經是前車之鑒。

  因此,“十一五”期間,為了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我們應當通過構建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外匯期貨四個市場組成的發達的期貨市場體系,為國民經濟各產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并應將期貨業提高到關乎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性產業來發展,出臺相關政策扶持中國期貨業的發展,使中國期貨市場能成為真正的“助推器”和“避風港”。

  2.應加快制度創新和監管體制創新,推動期貨市場快速、穩健發展

  “十一五”期間的中國期貨市場,面臨著迫切的制度創新重任,在國際國內期貨市場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大到法律、法規等綱領性制度,小到交易、交割、結算制度,都迫切需要變革,這種來自方方面面的制度需求必然迫使政府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

  未來五年,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

  第一,將《期貨法》重新提上全國人大議事日程,通過征求上上下下的意見,爭取能在2007年在全國人大通過一部能促進期貨市場穩步、快速發展的法律規范;學習臺灣地區的成功經驗,在2010年前通過一部專門的《境外期貨交易法》,規范境內投資者的境外期貨交易行為。

  第二,加快《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修訂工作及其它法規的配套出臺。在2006年出臺新“條例”,再根據目前市場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修訂其配套的“四個辦法”;期貨工作室等私募基金形式也應在2007年前通過出臺《期貨投資基金管理條例》實現合法化,從而改變投資者結構不合理狀況,增強市場的流動性。

  第三,研究并推出期貨市場做市商制度。隨著期貨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商品期權推出以后,做市商對于提高市場流動性的作用會日益凸顯,還有一些創新型期貨經紀公司,也將把成為做市商作為新的贏利渠道。因此,做市商制度推出恰逢時機,能有效地刺激中國期貨市場和期貨經紀業的規模與效益。我們建議監管部門在2006年商品期貨期權推出后首先在期權市場上推行做市商制度,再將這一制度推廣至整個衍生品市場。

  第四,盡快構建我國期貨市場統一結算體系。我國現有的結算體系是由三家交易所分設結算部門,這一模式給期貨市場的效率與期貨經紀業發展帶來了諸多阻力:從成本的角度考慮,現行結算體系增加了期貨市場各個參與者的成本,各結算會員不得不在三家期貨交易所結算部分別存入200萬元結算準備金,以進行不同品種的結算,大大提高了期貨經紀公司的運營成本;從期貨交易結算整個行業的競爭效率上來看,交易所內設結算部模式排除了結算機構間的競爭,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導致了交易所對結算的壟斷,降低了整個行業的競爭效率;從經紀公司的資金使用效果來看,現有的結算體系降低了經紀公司的資金使用效果。一個期貨經紀公司的客戶不可能永遠只做一個交易所的上市品種,在這種情況下,經紀公司不得不把客戶的保證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存放在三個不同的交易所,而如果客戶在同一天內分別在不同的交易所內需要追加保證金時,保證金不可能及時到賬,這給投資者和期貨經紀公司帶來了諸多麻煩;從風險控制的角度考慮,現行結算體系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結算機構作為交易所的一個部門存在削弱了結算機構對交易所的監督和制約作用,當交易所為了種種原因降低風險控制標準時,作為其利益共同體,結算機構由于身份不獨立,很難堅持風險控制原則,抵制交易所的風險行為。

  正因為在節約結算會員成本、提高資金流轉效率、有效控制風險方面存在諸多缺陷,我們認為,“十一五”期間,期貨市場結算體系必須創新,將目前分散結算模式改革為統一結算模式。具體的方案是,依托于2006年全國實行的保證金封閉運行系統,將三大交易所結算部門的信息管理、風險控制、結算手續全部移交至中國期貨數據公司,并在2007年底前完成結算系統的對接。 2008年,最終在中國期貨數據公司的基礎上組建中央期貨結算公司,在公司制的組織形態下進行會員制管理,完成整個中國期貨市場統一結算體系的構建。

  未來五年,期貨市場將從規范發展走向創新發展階段,現有的以“規范”“管得住”作為基本原則的監管思路肯定不會適應“十一五”的發展,甚至會成為阻礙中國期貨市場創新的因素,監管體制創新迫在眉睫。我們認為,監管體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創新:

  第一,劃清期貨監管的范圍,避免監管“缺位”與“越位”。一旦商品期權、金融期貨推出,應將對它們的監管職能交付給中國證監會,避免中國期貨市場發展之初政出多門、監管混亂的局面,另外,也應賦予中國證監會對境內企業進行境外套期保值交易進行監督的權力。

  第二,著眼于長遠未來,以“促進期貨市場發展”作為監管思路,將“管得好”作為監管目標,積極推進保證金存管系統、以凈資本為核心的期貨公司分類管理框架等各項制度建設,放開一些制約期貨市場發展的政策限制,支持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具體步驟是:在2006年完成全國范圍內完成保證金存管系統構建,在2006年施行對期貨經紀公司的分類管理,促使一批創新型期貨公司產生;2008年以前完成期貨市場統一結算體系的構建。

  第三,進一步由行政指令性監管方式轉變為以市場手段監管,將監管和服務并重,保護期貨經紀公司和中小投資者的權益,維護期貨市場安全、高效地運轉。在2007年前,建立起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切實保障期貨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3.創新品種推出機制,推出商品期權、金融期貨期權,徹底改變中國期貨市場的格局

  目前,我國對金融期貨、期權的上市呼聲非常強烈。“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這表明今后人民幣利率及匯率的自由變動將是必然趨勢。在市場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且金融風險日益增大的今天,我國的期貨市場卻沒有相應的規避風險的工具,這不僅大大削弱了我國的金融機構及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大企業的風險,還將對我國的金融安全帶來威脅。1997年東南亞危機中損失慘重的泰國由于在沒有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時候就過早的開放市場,以至于在面對國際金融大鱷對泰銖的打壓時,持有大量泰銖的企業無法利用期貨市場進行有效的風險對沖,只能選擇在現貨市場賣出,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泰銖的貶值,引發了金融危機,使得泰國人民在辛辛苦苦幾十年內創造的財富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化為泡影。我國的期貨市場必須盡快推出金融期貨、期權品種,以徹底改變中國期貨市場僅有商品期貨的格局,從而為我國企業規避利率及匯率風險提供相應的渠道,并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保證我國的金融安全。

  我國期貨品種的推出必須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要改變目前我國期貨品種單一的結構,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期貨品種的推出機制。這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完成:

  第一階段,從非市場化的審批制改為核準制。應依據“條例”要求,將上市期貨品種的權利完全授予中國證監會,由證監會聘請各行業專家、期貨學者等,成立專門的期貨品種上市核準委員會,依法審核交易所品種上市申請,同時要把新品種上市的基本標準加以公布,避免行政手段的隨意性,提高上市效率。

  第二階段,在市場發展比較成熟后,尤其是交易所發展成熟后,實行注冊制,由期貨交易所來決定品種上市的權力。交易品種的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應由市場決定而非政府判斷,交易所作為最了解市場對品種需求狀況的組織,應該作為期貨新品種創新的主體。交易所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開發出市場對規避風險和發現價格需求強烈且具有投資價值的期貨品種,設計出科學的標準合約,制定出可行的風險控制措施,并對品種的發展潛力作出合理的預測,報中國證監會備案后即可上市交易。這也是目前世界絕大多數交易所所實行的品種創新機制,實踐證明,這是最先進且最富效率的一種機制。

  對于“十一五”期間我國期貨推出期貨、期權新品種的時間表,我們做了如下設想(見表5):

  我國作為鋼材生產和消費大國,也是鐵礦石的重要進口國,目前我國進口的鐵礦石占了國際貿易市場的1/3左右,國內鋼鐵生產企業和消費企業對規避鋼材價格風險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因此,鋼材期貨的上市估計能在2006年下半年完成。

  另外,為了規避期貨交易的風險,國內對于上市商品期貨期權的呼聲也非常高。期權是期貨市場投資者的風險管理工具,在成熟的期貨市場上,期貨和期權是一個有機體。期權交易能夠使參與期貨交易的投機頭寸實現“保險”,投機者可以有效地減少或避免因決策失誤造成的風險。目前全球期權交易量已經遠遠超過期貨交易量,是期貨交易量的1.73倍。我國各大交易所都在準備期權合約的上市,尤其是鄭商所,作為我國第一家期貨市場試點和國內唯一的“國際期權市場協會”會員,早在1995年就開始了對期權交易的研究。因此我們預計鄭商所研究已久的小麥期貨期權,大商所大豆期貨期權,以及上期所的銅期貨期權等合約將在2006年底前推出。

  金融期貨、期權品種是我國期貨市場品種創新的關鍵。2006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貨交易所獲準籌建,這一信號表明,金融期貨品中推出已如囊中之物,近在咫尺。我們認為,國債期貨和股指期貨應當是我國金融期貨推出的突破口。首先,我國曾在1992年推出過國債期貨,但在1995年出現“327”風波以后,中國證監會下達文件以“我國尚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暫停國債期貨交易。當時國債期貨的推出確實不具備條件,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國一直實行利率管制,不存在利率風險,所以國債期貨市場不存在套期保值的要求,國債期貨成了少數炒家的賭博工具。但是近幾年來,我國利率形成機制中市場化的成分已經越來越濃,真正沒有放開的利率品種只有普通數額的本幣存款利率上限。可以說,我國貸款利率已基本實現市場化,國債利率市場化程度也已很高,各類經濟主體對利率風險的管理需求加大,以國債期貨為代表的利率期貨上市要求越來越強烈。最近,央行、財政部和證監會已分別組織研究小組對國債期貨交易場所和國債期貨經紀機構的資格條件、國債期貨交易、結算及交割業務管理、國債期貨經紀業務管理、法律責任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將研究報告提交了國務院。而且,2005年5月,央行在銀行間市場上推出了國債遠期交易,為國債期貨的推出奠定了基礎。2006年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允許開展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試點,國家開發銀行與中國光大銀行當日完成了首筆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這也為其他利率期貨產品推出做好了準備。

  綜上所述,我們預計國債期貨特別是短期利率期貨有可能最先推出,作為打響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第一槍”。其次,我國的股票現貨交易已經初具規模,我國證券市場已成為亞洲第二大證券市場,這為我國進行股指期貨交易提供了現貨市場基礎。股票市場沒有做空機制,我們急需引入股指期貨來管理股價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去年2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品種創新機制。研究開發與股票和債券相關的新品種及其衍生產品。這表明,政府將大力支持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股指期貨也將成為我國金融期貨品種創新的突破口之一。

  外匯期貨的推出與我國匯率市場化的進程有很大關系。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這表明我國匯率市場的進程在加快,估計人民幣在“十一五”期間能實現完全的市場化,資本項目的自由也會在近五年內解決,因此,到2010年,我國外匯期貨推出的障礙將全部掃清。

  表5 “十一五”期間期貨品種創新設想時間表

年份

商品期貨

期 權

金融期貨

2006

豆油、白糖、鋼材等期貨

小麥、大豆、銅期貨期權

國債期貨

2007

原油期貨

商品期貨期權

股指期貨

2008

可上市商品期貨

金融期權品種

短期利率期貨

2009

可上市商品期貨

金融期權品種

個股期貨、其他利率期貨

2010

可上市商品期貨

金融期權品種

外匯期貨

  4.盡快創新交易所體制,促進期貨市場利益分配機制均衡

  目前交易所產權不明、體制混亂的局面嚴重阻礙我國期貨市場發展,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必須盡快創新期貨交易所的體制,保障交易所會員的權益,促進期貨市場利益分配機制的均衡。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以及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交易所的成本不斷降低,交易所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更進一步提高交易所的效率,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全球期貨交易所掀起了一股公司化改制的浪潮,世界主要的期貨交易所都已轉為公司制交易所。公司制交易所是采用公司形式的所有權和治理結構的以客戶主導、盈利導向的商業機構。公司化的交易所的運行及決策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能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適應市場的發展,提高期貨市場的運行效率,并且有利于公司股東對交易所利潤的分享,從而促進期貨市場利益分配的均衡。世界進行了公司化改制的交易所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1999年,新加坡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被股份化,合并為一個新的控股公司——新加坡交易所有限公司,近幾年交易量和交易額增長迅速,芝加哥的王牌期貨交易所之一CME在公司化改造后,2002年交易量比2001年增長了40%,顯示了交易所公司化的巨大魅力。

  公司制的交易所將是我國期貨交易所的最終發展目標。然而,就我國目前的現實狀況而言,發展成為公司制的交易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可一蹴而就。創新我國的期貨交易所體制最優的選擇是先完善我國期貨交易所的會員制度,使其變成真正的會員制交易所,然后再對期貨交易所進行公司化改制。

  第一步,建立真正的會員制交易所。我國期貨交易所現在實行的是會員制,但由于中國證監會掌握著交易所高級管理人員任免權,因此從組織形式上看國內的期貨交易所更像是中國證監會的下屬機構。交易所功能也沒有明確,帶有很強的“行政色彩”,這便嚴重地束縛了期貨市場的發展。因此,我們首先應建立真正的會員制,規范會員的權利與義務,充分發揮交易所理事會的作用,實現發展決策科學化,增強交易所內部的創新活力。

  第二步,在條件成熟以后,選擇有一定條件的期貨交易所進行股份公司改制的試點,并允許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完成期貨交易所由會員所有的非贏利組織到股東所有的贏利性公司的改造過程中,會員所有權和交易權分離是最根本的轉變。我們在公司化過程中,要處理好會員與交易所之間的利益關系,探討一套良好的轉制措施,實現股權的平穩轉換以保證交易不受太大的影響。

  5.通過業務模式創新拓寬期貨公司的贏利渠道,將其打造成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

  2004年2月,“國九條”第一次提出了將期貨公司建設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的任務,長期爭論的期貨公司屬性問題有了定論,期貨公司理應屬于現代金融企業。“十一五”期間,恰好是期貨公司走向現代金融企業的關鍵階段,根據“國九條”的要求,應當允許一部分期貨公司進行業務創新,這既是期貨市場發展的需要,也是期貨經紀業競爭的需要。

  未來五年,我們認為,期貨經紀公司業務創新方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突破:

  第一,在分類分級管理的框架下,應當鼓勵一批實力強勁的大期貨公司嘗試業務創新,允許其自營和代理外盤交易,只有這樣,期貨公司做大、做強、做優才有希望,另外,還要允許一些小型期貨公司轉型成為以市場開發為主要任務,無須結算后臺的小型IB公司,減輕它們的結算準備金負擔,帶動期貨市場投資者增加與資金擴容;

  第二,應當鼓勵一批期貨投資基金浮出水面,利用其專業化投資策略豐富期貨市場的投資者隊伍和投資水平,使它們成為中國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應允許并鼓勵一部分資質良好的期貨經紀公司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并代理國內套期保值企業和投資者的境外期貨業務,這將可以為期貨經紀公司拓寬贏利渠道;

  第四,應建立我國期貨經紀公司退出機制。對于中國期貨市場而言,183家期貨公司顯然太多,其中一些規模特別小、經營效益特別差的公司,應鼓勵其轉型作為IB公司或者直接選擇退出程序,對其進行破產清查。只有這樣,才能加快期貨經紀業的整合,打造出一批“旗艦性”期貨經紀公司;

  第五,應大力發展銀期合作,通過拓寬融資渠道。我們可以探索銀行資金與股市、期市的安全通道。

  6.創新投資者結構,培養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吸引增量資金進入期貨市場

  目前我國期貨市場的“散戶行情”,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嚴重制約了期市功能的有效發揮。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機構投資者是最主要的投資力量,大概占了發達國家期貨市場總交易量的95%。其主要包括公共和私人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共同基金、封閉基金、信托基金、對沖基金以及進行投資交易的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等。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大概有90%以上的中小投資者都是委托各類機構投資者操作的,期貨投資機構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想要實現我國投資者結構的創新,擴大機構投資者所占的比例,必須在以下幾方面有所發展:

  首先,期貨品種的開發設計要處處以套期保值者與投機者的需求作為原則,盡量吸引該品種的上下游企業參與市場,進而增加市場上的套期保值者。如現有成熟品種如滬銅和連豆,其價格發現和投資者結構呈正相關關系,相關企業參與期貨交易的積極性也較高,因此,這兩個品種的價格發現功能較強,而棉花和黃大豆2號合約的表現則相對較差,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與增量資金入場交易。

  其次,要承認“期貨投資基金”的合法身份,并對其加以積極地引導與鼓勵。隨著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前面已經指出,“中國因素”愈來愈成為國際基金炒作的對象,在期貨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應化“中國因素”為“中國力量”——一方面給予國內基金以合法地位,使其成為穩定的機構投資者;另一方面組建自己的基金來參與國際市場,如大豆基金、石油基金和金屬基金等,以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談判能力,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期貨市場定價機制中的“話語權”。

  第三,將國內期貨公司培育成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可將我國期貨公司劃分為綜合性期貨公司和專業性期貨公司兩類,實力雄厚、資信良好的劃入綜合性期貨公司,它們除擁有經紀業務外,還可以開展期貨咨詢和培訓服務、委托理財、參與境外期貨交易、期貨自營、發起設立和管理期貨市場投資基金等業務;專業性期貨公司則專業進行代理或其他方面的服務。

  7.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并促使中國期貨市場不斷創新

  對外開放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主要經驗之一。中國期貨市場一旦對外開放,將為其進一步發展與國際化進程提供壓力與動力。但是,目前國外期貨公司和投資者“引進來”與國內期貨經紀公司“走出去”都面臨著諸多限制,WTO協議中期貨業屬于保護產業,當前主要是依據CEPA有關條款邁開對外開放的步伐,尚無更好層次的政策和法規對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進程做出具體安排。因此,“十一五”期間,中國期貨市場應當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只有這樣,才能迫使中國期貨市場不斷創新,才能盡快與國際期貨市場接軌,更好地維護我國國家經濟安全。

  我們認為,未來五年,中國期貨市場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施行對外開放:

  第一,巧妙運用CEPA有關條款,為外資進入中國期貨經紀業提供有利條件,鼓勵國內資質良好的期貨公司與外資接觸,爭取有更多的合資期貨公司產生;

  第二,通過政策法規允許并鼓勵內地期貨公司到香港設立期貨子公司,并逐步放開國內投資者境外投資的門檻和限制,為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做好準備;

  第三,允許和鼓勵更多的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利用國際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從而規避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第四,通過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期貨經紀公司的共同努力,為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和國際化進程構建一個長遠規劃,并以此為基礎,推動更高層次的法規、政策出臺。

  8.爭奪定價權,逐漸成為國際商品定價中心之一

  一般而言,在國際交易中,作為加工制造業原材料的銅、原油、大豆、天然橡膠等大宗商品的定價是按照該商品“主要期貨交易所的基準期貨合約價格+各類升貼水”這樣的慣例來計算的。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在全世界貿易和金融格局中占盡優勢,英美兩國的原材料期貨市場主導了全球石油、金屬、大豆等大宗原材料的定價權。“紐約石油”、“倫敦銅”和“CBOT大豆”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同,并一直成為全球石油、銅和大豆現貨交易的定價基準。我國作為原材料進口和消費的第一大國,應該有我們自己來決定這些商品的價格,要力爭成為全球大宗原材料的交易中心和定價中心,掌握大宗原材料市場競爭的主場權和話語權。“十一五”期間,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定為于“世界加工廠”的中國要想擺脫“高買低賣”的命運,必須抓住這關鍵五年,完善和發展我國期貨市場,努力把我國期貨交易所打造成為世界性的期貨交易中心,從而贏得國際商品定價權。

  我們認為,“十一五”期間,我國的期貨市場要想成為國際商品定價中心還需要作出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按照期貨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來修改相應的法規,使其能夠促進期貨市場的發展,現行的法規都是在清理整頓的條件下形成的,帶有管制色彩,因而嚴重阻礙了期貨市場的發展;

  其次,要將改革交易所的管理體制,改革一些交易制度,將我國的交易所辦成有良好信譽的國際影響力的交易所;

  第三,要使期貨經紀公司成為真正的期貨公司,能夠自營、代理、咨詢和經營投資基金,而不是功能殘缺不全的、被動的代理機構;

  第四,要培養機構投資者,發揮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優勢、團隊管理優勢,使機構投資者成為期貨交易的主體,更好的發現供求關系,形成對市場價格的理性預期;

  第五,加快我國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使國內有需要的原料生產和加工企業都能參與國際期貨市場,了解并熟悉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并引進國外生產、加工和貿易企業和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內期貨市場,為我國成為“國際商品定價中心”創下條件。

  2006年1月12日于北京

[上一頁] [1] [2] [3]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