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報告:經濟全球化對我國能源安全構成挑戰(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8日 10:26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能源發展與能源安全七大對策 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結果構筑了安全全球化。但是這個安全關系還需要各國共同努力不斷加以鞏固和維持才能有效發揮作用。事實上我國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績。今天我們仍然需要有意識地開拓新時代發展能源的新思路,并自覺地用于指導調整制定新的能源戰略,進而將新思維落實到實踐中!
一、在經濟全球化中提高我國的戰略地位 經濟全球化發展使得全球經濟趨于密切化、利益共同化、安全共享化。但是這種利益分配、安全分享程度在不同地方是不一樣的。只有在全球化地位高、分工處于主動的一方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利益和牢靠的安全。總的來講,參與國際分工越深越廣,國際地位越重要,取得的話語權越多。對我國來講,一是提高市場密集度,即在某個海外市場某項產品占有率達到絕對多數,這樣就有機會取得話語權;二是開發獨到的技術,爭取在國際上某些行業擁有話語權;三是建立國與國、國家與地區之間緊密關系,在經濟領域實行結盟政策,在能源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除了與海灣國家,還可以考慮與非洲、南美擁有石油資源的國家發展經濟同盟關系。 二、以市場換能源 我國雖然擁有部分石油資源,但仍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而開發新能源又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近期適當進口一些石油不可避免。為了確保穩定、充足的石油供應,需要參與石油資源開采。國際市場上石油資源開采權、經營權爭奪十分激烈,合作機會比較少。為此,我國可以考慮鼓勵外商來華建立石油煉制企業和成品油銷售。眾所周知,成品油銷售市場特點是盈利較多、盈利穩定。我國成品油市場正在逐步對外資企業開放,因此宜制定政策引導那些希望進入成品油市場的外資企業,讓外企煉制與銷售掛鉤。外企來華投資希望進入成品油銷售市場的多是國際老牌石油集團,在海外擁有許多石油開采權和經營權。開采和進口石油是其最擅長的業務。我國石油消費市場前景十分樂觀,許多外資企業都想進入這些領域,我國只要制定相應政策適當引導,相信外資企業將會積極參與。 三、靈活參與海外合作 目前,我國石油企業在海外似乎特別重視開發石油資源,并且往往以獨資形式介入。事實上以獨資、合資、參股等各種方式靈活參與石油資源勘探、開采、冶煉、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工作都可以獲得原油、成品油或石油產品。在國際上以獨資方式獲取石油開采權容易引起同行業嫉妒,無形當中遇到的障礙也會大量增加。這些障礙最終也會轉化為成本,增加我國企業支出。與其如此,不如合資、參股、結盟。此外,對于已經在華投資的石油財團肯定希望與當地企業開展多種形式合作,以便順利開拓業務。我國能源企業可以主動與其開展合作,打好基礎,以便將來還可以找機會共同開發海外資源! 四、積極引進節能技術和設備 節能是第五大資源,節油可以降低石油資源的戰略意義。而我國單位GDP消耗能源、汽車等油耗水平遠高于發達國家,因此節能潛力較大。今年我國政府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政策。為此,政府將著力構建節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節約型的產業結構、節約型的城鎮化模式、節約型的農業生產體系、節約型的消費方式,樹立節約型的思想觀念! 我國發展節約型經濟可以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充分發揮后發優勢。目前日本、德國節能技術比較發達,我國可以通過舉辦展會等形式積極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同時我國也應該自己研發相應的節能技術,或是對引進技術進行再研發,使節能技術有所創新,有所進步! 五、實行能源多元化策略 我國一次能源消耗煤炭占多數,其次是石油和水電,核電所占比重不到3%,而發達國家核電比重一般在15%以上,法國更是達到了40%,曾受過核爆炸危害的日本核電也占40%左右,況且國際上核電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國也有了發展核電的基礎和經驗。因此,今后在引進和自我開發核電方面應實行兩條腿走路發展我國的能源產業,這是一條比較現實的選擇。在我國未來十年、二十年發展經濟過程中急需大量能源,開發可再生能源不可能跟得上需求增長,而且也難以承受高價格壓力。因此,發展核電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六、積極開展能源技術合作 中國發展經濟遇到的能源問題不僅關系到中國,也同樣關系到世界,中國發展經濟需要克服的能源問題也是全人類的問題。中國有責任為自己、為人類社會發展在能源領域做出貢獻,世界各國也同樣有責任,特別是走在前面的發達國家責任更大、任務更重。因此,我國完全可以同國際能源組織、同發達國家政府建立能源合作機制,共同研究、開發新能源、新技術,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同樣我們還可以與發達國家合作積極引進和聯合開發先進的節能技術。此外,我國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促進擁有節能技術的企業與相對比較落后的企業之間開展合作,以技術有償轉讓、技術參股、技術指導等方式在全社會推廣節能技術! 七、實行新能源開發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開展了較廣泛的科研工作,雖然投資比重不大,但涉及的范圍較廣,特別是結合農村和邊遠地區的需要,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應用推廣,取得了較為實用的效果。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政府頒布過關于促進農村能源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納入農村能源建設規劃。 近些年來,中國政府不斷通過頒布政策和立法等手段,進一步消除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障礙,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例如著名的“光明工程”、“乘風計劃”、“送電到鄉工程”等等,都是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小水電等立下的功勞。這些工程有一個突出特點,即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與扶貧結合在一起。以“光明工程”為例,服務對象是分散在我國近一半國土上的2300多萬無電的農牧區群眾,相當一部分是貧困戶。這項工程利用光伏發電即太陽能或風力發電,解決了人們生活用電問題。政府為此項目設備和服務總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重點向西北地區傾斜,對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和西藏給予特殊支持。我國政府原計劃到2010年,使這2300多萬人的無電農牧區達到人均發電容量100瓦的水平,相當于全國人均發電容量1/3的水平! 以上這些政策措施是在我國工業化初級階段、尚未進入汽車工業社會以前制定的。如今從我國發展經濟進入新階段的情況出發,從我國21世紀經濟實現翻番,從國際能源新形勢等國內國外環境新變化出發,開發新能源、新技術,為我國經濟發展度過能源關,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角度,以全球視野處理能源問題,為人類社會實現第三次能源革命,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視點:經濟崛起與能源革命 能源是發展經濟的命脈。保障能源安全是當今各經濟體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課題。二戰以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對能源的理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進入1990年代,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成為主旋律,各國之間經濟互補,相互合作越來越多,經濟相互依賴、密不可分。而主導這一變化的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中國則可以說是勇于迎接挑戰,在適應世界經濟形勢變化的基礎上抓住了世界產業調整、轉移的發展機遇,積極發展加工制造業、開放本國市場,既提高了自身競爭力,又大膽引進了外部競爭,達到了良好的平衡。因此從這個角度分析,中國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受惠國! 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對能源產業的控制卻并未因經濟全球化而有所放松。能源戰略與安全問題始終是各經濟體關注的焦點,而且在國際產業分工的新格局下,它又有了新的內涵。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在能源戰略與安全問題上,正面臨著來自內部發展和外部因素的挑戰,來不得半點疏忽! 一、歷史上大國的崛起必然伴隨著能源革命 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大國經濟的崛起無不伴隨著能源產業及相關科技的重大變革。如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便是因為發明了蒸汽機、開拓了煤炭產業,使人類擺脫了對自然動力的約束,進入了現代社會。美國經濟的崛起,是因為發明了電力,開拓出電力、汽車、石油、飛機等現代產業,使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感受到了全新的現代意識。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日本經濟崛起的過程中,遇到了兩次石油危機,日本通過研發節能與節約資源的新技術,提高了自身的產業競爭力,一舉確立了其在世界市場上的優勢地位。 顯然,這三個國家在經濟崛起過程中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都曾在當時掀起和主導了不同方式的能源產業和能源技術革命。在三次能源產業革命過程中,這三個國家也是在不同歷史時期最先摸索和總結出一套能源產業發展戰略的新思想的國家,并且也是最先以這種新思想、新理念指導新實踐的國家,以及最終引發一場世界性能源產業與技術革命的國家! 有鑒于此,我國經濟的發展能否成功持久,也將取決于我們如何應對世界能源短缺的挑戰。現在,油價波動劇烈,能源問題已經對中國經濟產生全面影響。中國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能源發展與能源安全戰略,已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歷史上大國經濟的發展都曾為人類進步做出過巨大貢獻,其中包括能源革命和新文明的創造。中華民族是富有智慧的民族,我們今天面臨的能源挑戰,即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也是全人類面臨的挑戰,能否應對挑戰,關鍵要看我們能否把握國際政治經濟大局,傳承中華文明,運用大智慧,發明新技術,再創人類文明的新篇章。 二、中國崛起不能走傳統的能源發展道路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經濟發展剛剛進入工業化的第二階段,汽車工業才剛剛邁入門檻,真正的汽車社會還沒有到來,然而就是在這種狀況下,中國的能源消耗已經位居世界第二。按照目前單位能源消耗水平判斷,中國今后對能源的需求將大量增加。1997年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費量為1.165噸標準煤,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2.4噸標準煤的一半,居世界第89位。而北美的人均能源消費量超過10噸標準煤,歐洲及獨聯體人均能源消費量為5噸標準煤!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果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達到北美水平,人均消費能源10噸標準煤,以目前13億人口計算,則中國未來每年需要130億噸標準煤。如此巨大的需求如果要得到全部滿足的話,那么中國可供開采的全部煤炭量僅夠用7年,世界全部煤炭可開采量僅夠我國使用28年! 顯然,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費存在巨大需求,而以目前世界資源儲量看是難以滿足的,更何況如果以目前方式利用能源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將是難以承受的。因此,中國在能源問題上應該以創新精神、以大量的研發投入尋找新的突破,開發出新的能源技術,造福于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