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期市要聞 > 正文
 

權威報告:經濟全球化對我國能源安全構成挑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8日 10:26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金柏松 

  8月29日,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價格開盤時每桶飆升4.67美元,達70.8美元,突破了每桶70美元的心理大關。油價劇烈波動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比油價短期行情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國的能源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經濟發展正在經受“能源關”的嚴峻考驗 

  1、原油進口規模擴大和依存度上升帶來安全問題。隨著全球制造業涌入中國,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這固然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契機,但也使中國的能源消耗越來越多。從1993年起,中國已經成為能源凈進口國。近年來,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等能源的進口更是急劇增長。從2000年到2004年我國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氣的進口情況看(見下表),我國能源進口幾乎年年大幅增加,2004年進口原油數量為1999年2.3倍,金額增加6.3倍。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也由1995年的7.6%增加到2003年的34.9%,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2004年我國對原油的進口依存度進一步攀升至42.8%,原油消費占世界6.9%!

  據我國石油專家分析,我國石油需求從1978年到1990年為平穩增長時期,消費量從1978年的9130萬噸增長到1990年的11030萬噸,年均增加158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6%。1991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石油需求進入快速增長時期,石油消費量從1991年的1.18億噸,增加到2003年的2.7億噸,平均每年增長1170萬噸,年遞增7.1%。近兩年來,石油消費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2003年與2001年相比,石油消費總量增加4200萬噸,年遞增8.7%。2003年我國石油消費總量2.67億噸,其中國內生產1.62億噸,進口是1.05億噸!

  根據以上發展趨勢,我們來分析未來石油進口狀況:假設從2006年至2010年我國經濟年增長率為7.5%;我國能源消耗水平和能源結構基本不變;國內原油產量保持在1.72億噸水平不變,那么,預計到2010年我國原油總需求將達到4.76億噸,將進口原油約3億噸,原油進口依存度達到63%,占世界原油消費的10.3%(未包括成品油進口)。我國能源需求如果如此大量依賴國際市場供應,相應地帶來的問題就是供應安全和運輸安全。目前我國能源安全依靠的是國際市場健全的經濟體系和全球化的分工體系正常運轉。如果以我國目前的國力單獨保障能源安全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因此,今后我國能源安全戰略面臨兩種選擇:一是選擇自身安全體系建設,自己保衛自己的安全;一是選擇參與和維護世界經濟體系正常運轉,在全球化體系中加強我國地位,使我國成為這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國際市場高油價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影響。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步步高漲,至今期貨價格已經升至70美元一桶。長期以來人們認為

國際油價每桶在23至28美元區間內波動屬于合理價位。超出這個價格區間過低或過高對世界經濟影響均不利。所以,現實中油價高攀,早已對世界經濟增長構成威脅。據預測,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每漲10美元,美國、日本、歐盟經濟增長率將回落0.2%、0.4%、0.5%,而發展中國家將平均回落1.5%。2004年,原油價格上漲給中國帶來的直接成本代價是136億美元,其中原油進口方面多支出75億美元,石化產品多支出61億美元,而這個數字是去年GDP總量的0.9%。筆者測算,2005年1-7月中國為進口原油和成品油價格上漲已經多支付82.43億美元,比2004年同期支付的更多,這意味著油價上漲直接影響我國經濟將由此少增長一個百分點,如果再考慮間接影響其造成的損失將更大!

  現在我國經濟局部過熱得以平息,除了2004年國務院采取宏觀調控措施發揮作用之外,還應該有能源緊張、進口原油價格上漲的因素起到了剎車的作用。現在油價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已經明確地顯示出來,有車族會感到錢包吃緊,因為汽車用油的價格相比2002年,已經接近翻番。近日,國家發改委和民航總局還批準了民航公司在國內航線恢復收取燃油附加費的請求,起征收燃油附加費對旅游、商務考察等也將會造成一定影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同樣遭受油價影響,作為石油消費大戶的發達國家,卻在石油漲價過程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原因在于其單位GDP消耗的石油少于發展中國家。中國萬元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所以,中國受油價的影響比發達國家要更大,比一般發展中國家也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當前遭遇的是雙重能源打擊:一是國內本身能源供應嚴重不足;二是進口面臨國際市場油價劇烈波動的影響。國際原油生產現在已接近極限,油價正處在高度敏感時期,一有風吹草動油價都有可能非理性直線上升,爆發第三次石油危機。進一步設想,如果現在爆發石油危機的話,由于我國原油戰略儲備剛剛起步,不如美歐等發達國家儲備豐富、耐沖擊力強,我國經濟將會面臨更大的沖擊。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能源安全、經濟安全正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高價油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從2004年起已經顯現。1990年代后期爆發的東亞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警示記憶猶新,如何防止高油價越過我國可以承受的范圍是我國當前最緊急的課題之一。需要從近期著手,結合中、遠期考慮,分步驟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及時調整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能源戰略安全觀與發展觀 

  進入19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成為發展的主旋律,人們對能源的觀念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就中國而言,首先,中國沒有簡單沿用傳統方法不顧一切地購買石油開采權和經營權,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分工是在充分認同和自覺遵守國際規則的基礎之上進行決策。因為我國企業深知現在世界上多數能源、資源都是“有主”了。這些能源開采權、經營權或是由所在國家政府控制,或是在老牌石油大亨手里,他們不會輕易出讓這些權利。其次,我國更沒有采取戰爭手段爭奪能源或資源。因為這將違背我們發展經濟的初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三,我國獲取石油能源資源一般都是主動采取協調與合作的態度。例如中海油發出欲收購美國某家石油公司信息之后,了解到美國有關方面反應強烈,便退出了收購。再如對同樣需要原油的印度,中國主動提出通過國際合作方式獲取石油能源。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國看到了近20年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已經取得決定性進展,能源多元化已經取得決定性進展,能源和資源節約化也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因此世界經濟發展的許多傳統理念都變了,那些緊緊抓住石油資源開采權、經營權不放的傳統戰略發展觀和安全觀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而那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理念正在主導世界經濟。這些新理念有如下特點!

  首先經濟全球化構筑了安全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發展已經形成一個共同的市場經濟體系,各國按照相應規則開展經濟活動,各國政府則在制定規則、維護規則方面發揮作用,而企業才是開展經濟活動的主體。現在,企業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無障礙地整合資源,優化配置資源,其結果使得原來各個獨立的國家經濟建立在一個共同基礎之上,彼此的利益已經密不可分。所以各國的經濟安全和能源安全也就發生了變化!

  現在,國與國之間的安全利益高度相關。美國的安全利益同遠在太平洋對岸的中國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的一致性。因為,美國的進口貿易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相當高。美國經濟在全球化影響下,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即便有充足的能源,有安全的供應體制,但是沒有貨物貿易進口,美國的供應便會出現問題。從服務貿易分析,美國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巨大的國際資本通過在這個中心交易、流動,實現價值增值,支撐著美國經濟的發展。但是金融資本流動是建立在貨物貿易流動、跨國經濟合作基礎上的經濟行為,如果失去物質基礎的支撐,美國經濟就好比空中樓閣隨時都會墜落。 

  美國經濟這樣,日本經濟何嘗不是如此。日本每年從中國進口占其總進口約19%,數量進口所占比重更高,而且大多數產品與日本國民生活密切相關。沒有來自中國的進口,日本的供應就會出現問題。反過來如果

中國經濟不能進口日本、歐盟、美國的貨物,中國經濟也會受到影響。如今的世界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依賴、進入一個不可分割的時代,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我們的戰略思考需要有新的定位!

  其次能源多元化發展稀釋了石油等資源專有的開采權和經營權。1970年代發生兩次石油危機,各國廣泛使用石油以外能源資源,如核能、水力、太陽能、風能及地熱等能源發電,結果世界上原油價格持續下跌20年。這充分說明世界各國發展多元化能源有效地稀釋了石油資源緊缺性、有限性,削弱了石油資源開采權、經營權的專有地位。中國也在為能源多元化戰略做努力。中國目前的初級能源消費主要依靠煤炭(66%)和石油(23%),水電約占8%。中國能源整體發展戰略計劃將擴大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應用,以此來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

  其三節能技術降低能源的戰略意義。日本因為節能、節約資源做得好,經濟綜合競爭力才達到了一流水平。突出的是日本制造業自1979年至今產值翻了幾番,而能源消耗總量幾乎沒有增加。日本汽車、鋼鐵、化工、電器、機械等制造業之所以競爭力超越美國,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圍掀起節約新潮流,其節能和節約資源的高超水平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而世界范圍廣泛應用節能技術,使得石油資源在過去20年里出現生產過剩,戰略意義降低,如今節約能源甚至已經被國際公認為與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 

  其四以各種方式積極開發新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煤炭,以歷史使命感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新能源是相對于現有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常規能源而言。新能源的概念一般是指通過新技術和新材料開發利用的能源,新能源常常又是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生物質能、海洋能和氫能。新能源的特點是清潔,可再生。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夢想,也是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后信息社會”的一個關口。中國是一個擁有眾多人口和廣闊國土面積的國家。中國經濟實現現代化不能走單純依賴傳統能源的發展道路。因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在能源方面不能與既得利益國家發生根本性沖突;因為世界可開采能源不可能同時滿足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大國經濟實現工業化所需;還因為中國經濟實現現代化也不能以污染地球作代價。所以,中國只有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肩負起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的歷史使命去開拓新能源、新技術,才能實現經濟的現代化!

 [1] [2] [下一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