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豆油合約設計完畢國債期貨已深入研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1日 11:00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冉學東 實習記者 柏亮 發自北京 昨日(10日),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總經理朱玉辰透露,豆油期貨合約設計已經完畢,交易所將適時上報申請開展豆油期貨交易;同時大商所已對國債期貨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研究。他同時透露,在長遠發展規劃里,大商所已研究和儲備了多個期貨品種以及期權品種。
朱玉辰是于昨日下午大商所在北京召開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國債期貨的研究開發和合約設計表明了大商所對于金融期貨的雄心,而豆油期貨的設計也是大商所一貫進行的完善大豆(資訊 論壇)期貨品種體系以及農產品的關鍵一步。 朱玉辰表示,大商所與財政部、社會科學院合作組織了常年研究國債的專業隊伍,主要從三個方面研究新的國債期貨。首先借鑒國外經驗,與國外交易所互通信息,保持合作;其次是總結教訓,研究以前中國國債期貨失敗的原因,新的國債期貨要能夠解決以前的問題;而在合約設計上,對于券種和規模等具體問題進行研究設計。 朱玉辰表示,目前,國債期貨主要看利率市場化的程度,如果利率市場化進程快的話,國債期貨就上得快,如果利率市場化慢的話,就還要進行長時間研究。他說,目前已經形成了相關研究報告。 早在1992年12月2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就曾首先向證券商自營推出了國債期貨交易,1993年10月25日向社會公眾開放。1995年春節前,全國開設國債期貨的交易場所增加到14家,1994年全國國債期貨市場總成交量達2.8萬億元。但是,1995年先后發生“327風波”和“319風波”,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鑒于中國目前尚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的基本條件,作出了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決定。 此后對新的國債期貨的呼聲雖然常見諸媒體,但是并未見到實質行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此前認為,這種下意識的對于國債期貨恐懼的背后,往往是對當年國債期貨暫停事件的誤讀。比如國債期貨在中國屬于高風險產品,容易出現風險,還是謹慎為好等等。但是,當前的中國金融市場,無論是利率市場化的迅速推進,還是監管框架和監管法規的日益完善,都為國債期貨市場的推出創造了良好條件。 與國債期貨相比,大商所豆油期貨上市之日更加可期。“對于豆油期貨,我們把握更大。”朱玉辰說,“可以說已經是囊中之物。” 朱玉辰表示,每一種新品種的上市,都要選擇合適的市場機會。他對豆油期貨很有信心,“這是個好品種,是最沒問題的。” 除此之外,朱玉辰表示大商所還在設計多種期貨合約以及期權合約,包括石油、鋼材、農產品指數、天氣指數等等。他說,《京都議定書》已經生效,以后我們還可以設計污染指數期貨。 而對于增加期貨品種后市場資金容量的問題,朱玉辰認為,在推出新品種的時候,還要培育和開發市場,開發新的客戶,拓展新的行業,把期貨市場的根伸到產業中去。 朱玉辰表示,大商所去年召開了238場培訓會,對廣大農戶進行培訓;今年計劃選擇200家龍頭企業,上門為每個企業專門設計方案。 “把這些市場開發好了,市場容量翻幾番沒問題。”他說,期貨市場還會逐漸對外開放,“我們甚至可以研究,期貨市場可不可以搞QF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