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基金認為市場仍將表現出整體中性趨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1日 05:46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北京消息 3月18日,華安基金在北京召開了2005年機構投資者報告會。 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王國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投資者并不是不愿意投資股市,而是在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他認為,目前股市存在的諸多機遇不容忽視,特別是兩會后,隨著政府改革力度加大和國九條的逐步落實,四大投資主題將凸顯股市。后市市場整體仍將表現出整體中性趨勢。
四個因素影響基金投資 王國衛首先分析了影響基金后市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他認為,在宏觀經濟上,國家經濟增長方式將從結構失衡轉向均衡發展,財政政策也由積極轉為穩健,與此相伴,貨幣政策出臺的時機和對市場的影響也將更加微妙。在此環境下,經濟增長的引擎將出現減速,主要表現在房地產、轎車等行業增速趨緩,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下降等方面。 證券市場上,目前股市低點徘徊,出現低收益與高風險并存的局面,局部機會大于整體機會,時機選擇仍然重要;在二元市場結構下,取勝之道仍在選股。同時,政策對股市的敏感度下降,任何不觸及核心問題的利好政策都將難以撼動股市的根本局面。另外,市場估值向國際市場靠近,在不同投資者區別對待國際接軌的情況下,基金選股將更加謹慎。 投資者結構上,繼續發生重大調整。主要表現在機構投資者增多,投資者質量隨之得到提高,基金重視投資者質量更多于數量。隨著保險資金和企業年金的加入,基金投資長期資金得到增加,這勢必影響基金長期投資行為和市場的長期演變。 市場格局上,市場的不均衡性將更嚴重,基金對個股的估值進一步深化。保險公司、QFII等機構的加入使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且機構投資者選股偏好趨同,好公司成為稀缺資源,機構在選股時股價已經不是所要考慮的最大因素,市場指數也被逐漸淡化,在此情況下,個股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研究能力的強弱將成為各個基金公司的實力體現。 四大投資主題凸顯股市 展望后市,王國衛認為,在利率、匯率等貨幣政策以及股市基本制度和政府支持機構投資者入市的大背景下,市場整體仍將表現出整體中性的趨勢,盡管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但市場仍存在不少投資機會,而投資機會可能蘊藏在四大投資主題之中: 第一,人民幣估值。人民幣升值一直是近年來國內外證券市場談論的熱點,而實際上,人民幣匯率向浮動方向變化已經得到市場共識,逐步實施只是時間問題。但是,由于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結構變化的非常時期,決定均衡匯率的影響因素非常復雜,因此人民幣何時升值沒有確定的時日。對股市來說,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不僅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在匯率調整的背景下企業競爭能力也將發生改變。如果人民幣如期升值,由于原材料成本下降,造紙、航空業將成為主要受益對象,而國際定價的大宗商品--石化、金屬等將面臨產品價格下跌的風險。 第二,產業調整。隨著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國家經濟增長將從結構失衡向均衡發展轉變,由此帶來產業調整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居民消費的增長,表現為居民儲蓄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及GDP比例的不斷提高。2003年開始的糧食價格上漲更是提高了農民收入。兩個因素的推動使消費增長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其次是農業恢復性增長,表現為今年兩會后政府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從稅收政策、糧食安全、農民收入及進一步啟動消費以促使經濟均衡發展出發,支持糧食價格的穩定和糧食生產的增長。這使農業相關領域受多重結構性因素影響,有利于維持良好的行業運行環境。 第三,制度變遷。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基礎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制度變遷的內涵也發生變化。從國際上看,隨著中國WTO保護期結束日益臨近,通過產業轉移和行業盈利模式變化對企業的影響逐步加深,如電信、銀行等行業都存在很大的變數;國內市場上,金融行業開放的壓力、證券市場的發展、政府任期過半都將深刻影響到市場;而國九條的落實等制度改革都可能給市場帶來中長線的投資機會。 第四,企業長期增長被低估。A股市場投資理念的改變不僅僅表現為價值投資的取向,更重要的表現為對不同類型企業估值的分化。這一趨勢盡管在2004年已經開始,但還沒有最后完成。根據華安長期研究以及華安特有的估值模型的測算,盡管不同機構對市場眾多企業作了不同方面的估值,但是市場仍存在不少企業的投資價值被低估,尤其是那些對于業務增長無需依賴資本增長的企業,或者隨著業務的增長資本需求反而下降的企業,市場低估了其合理價值。 2005年以來,華安基金旗下的各只基金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國內首只貨幣市場基金--華安現金富利,其規模已經超過370億,成為國內目前管理規模最大、持有戶數最多的基金。不僅如此,華安基金新產品業務也獲得長足發展,持有人開戶數已達50萬戶,除已完成一只ETF的產品設計外,企業年金管理業務準備也有了進一步發展:自行開發完成的企業年金管理系統及與東軟公司合作的賬戶管理系統已開發完畢,目前正在緊張測試中。(上海證券報 記者盧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