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頭條新聞

林毅夫與張維迎之爭十余年:本質關乎市場與政府

  林毅夫與張維迎之爭,是一場在學術界紛擾良久的爭議,雙方都在為自己堅持的立場而正名。回到本質,這是一場關乎市場與政府的命題。這是一個值得點贊的爭鳴,最起碼經濟學的圈子不至于是死水一潭。
   繼上月國內經濟學界為紀念著名經濟學家楊小凱逝世10年而舉辦追思會,由此引發林張論戰之后,近期烽煙仍在延燒。
每日經濟新聞 | 2014年8月26日01:23

“北大交火事件”:林毅夫VS張維迎(1995)

國企改革的爭論

  1995年林毅夫和張維迎就國企改革問題的辯論,被媒體稱為“北大交火事件”
  張維迎的論述從現代企業理論出發,強調企業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對稱安排的重要性。林毅夫則認為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比簡單的私有化重要。
觀察者網 | 2014年8月13日17:31

林毅夫VS楊小凱(2002)

后發優勢與后發劣勢之爭

  楊小凱:落后國家傾向于模仿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管理而不去模仿發達國家的制度,這樣落后國家雖然可以在短期內經濟獲得快速的增長,但是會強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給長期增長留下許多隱患,甚至長期發展變為不可能
  林毅夫: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所形成的“后發優勢”來加速經濟發展。
  而張維迎曾公開表示受楊小凱影響很大。
觀察者網 | 2014年8月13日17:31

林張論戰升級(2014)

林毅夫:過去35年 中國政府決策絕大多數都正確

  如果沒有“絕大多數的正確”,中國不可能連續35年保持每年平均9.8%的增長,也不可能成為現在唯一快速發展的新興大國,并且沒有發生經濟危機。政府做的95%以上都是正確的。
  討論的重點不應該是“政府要不要干預”,而是哪一種政府干預能夠真正促進經濟發展,哪一種干預會失敗。政府協調,有可能失敗,但是沒有政府協調更失敗。
觀察者網 | 2014年8月13日17:31

張維迎:如果沒有國家參與 經濟發展可能更好

  如果研究上世紀50-70年代的中國,會發現所有事情都離不開國家,但這不能證明沒有國家參與,經濟發展就不可能。
  政府要做的就是創造自由、法治的環境及對產權制度的保證。
  “經濟體制方面,原先有些是放開的,后來又被收起來,國家干預越來越強,國有企業越來越具有進攻性。這就使得民企和外企覺得中國的生存環境越來越不友善,對未來有顧慮。”
每日經濟新聞 | 2014年8月26日01:23

學界看林張之爭

經濟學家華生:凡事不能走極端

  朋友問我怎么看林毅夫與張維迎之爭,我說毅夫講政府做的95%都是對的,否則中國沒那么大成就,恐是他在世行時看到不爭氣的發展中國家太多了。我覺得對70%就不錯了。
  維迎總說市場萬能,政府最好別干啥事,恐是因他從沒離開過政府附屬單位,衣食不愁話語有平臺,不知我等體制外的眾人生存的難處。
每日經濟新聞 | 2014年8月26日01:23

韋森:觀點上我更贊同維迎

  “維迎和毅夫,都是好友,還是不說什么了吧,觀點上我更贊同維迎,個人友誼上,我和毅夫更近。”
每日經濟新聞 | 2014年8月26日01:24

最新消息

  • 全部
  • 相關報道
專題內重要新聞

專題調查

95國企改革之爭焦點

張維迎

張維迎的論述從現代企業理論出發,強調企業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對稱安排的重要性。國企改革的出路是民營化,將企業中的國有資本變成債權、非國有資本變成股權。

林毅夫

林毅夫認為國有企業私有化后,所有者利用政策性負擔為借口尋租的積極性會更高,效率會更低。改革的起點應在于剝離戰略性政策負擔和社會性政策負擔,以硬化預算約束,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林毅夫的主張非常明確:討論的重點不應該是“政府要不要干預”,而是哪一種政府干預能夠真正促進經濟發展,哪一種干預會失敗。政府協調,有可能失敗,但是沒有政府協調更失敗。

后發優劣勢爭論核心

1.共和憲政是否就是最優的制度安排?

小凱認為英美的共和憲政是最好的體制,所以,為了推行共和憲政,認為美國出兵伊拉克是值得支持的。 林毅夫:歐洲有許多國家沒有采行英美的憲政體制,發展水平、社會公平、政府清廉等高于英美,小凱認為英美共和憲政是最優制度安排的看法只是理想條件下的臆想,在現實中是站不住腳的。

2.是否應該采取休克療法把各種制度扭曲都一次性消除掉?

小凱主張在轉型過程中先難后易,先推行共和憲政的改革,并推行休克療法一次性地把各種扭曲消除掉,等建設完理想的制度體制再來發展經濟才能避免“后發劣勢”。蘇聯東歐的國家不僅沒有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快速發展,而出現于中國的腐敗和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同樣存在,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林毅夫張維迎學術理論區別

張維迎

張維迎是純粹的理論分析,融合了奧地利經濟學派與英國古典經濟學,堅持方法論的個人主義。張的觀點與當年支持“后發劣勢”的楊小凱如出一轍,他從洛克《政府論》的立場出發,以法治和財產保護為切入口,倡導憲政與公民權利,以此制約有可能變成魔鬼的政府。他反對經濟學、經濟學家成為效率的工具,提倡保障人的權利,要讓人因發展而獲得更多的自由,而不是相反。

林毅夫

林毅夫的新結構主義經濟學的方法論有點類似于德國的歷史學派。歷史學派也稱庸俗經濟學派,它強調經濟發展的歷史性和國民經濟的有機體現,代表德國產業資本的利益,對抗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當然,林的新結構主義絕不等同于歷史學派,他所理解的新結構主義是供給學派、凱恩斯需求管理及國家主義的混合產物。林深諳國情,但卻過度追逐效率,忽視人的基本權利。理論方法和歷史方法需要結合在一起。單純的理論分析或歷史分析,都不足以把握復雜的現實。

林張之爭,就是歐肯所說的,經濟秩序與經濟過程之別。事實上,林毅夫并不完全否認法治、產權的重要性;張維迎也不主張政府不確立經濟秩序,實行完全的自由放任。如此看來,兩者還是有交集的。

理論弱點

但是,兩人的弱點也比較明顯,尤其是林毅夫。林高度重視經濟過程,卻忽視經濟秩序。這在當年他與楊小凱論戰的論文中彰顯得淋漓盡致:由于發展階段、文化傳統等路徑依賴的因素的影響,發展中國家的制度創新和發達國家的制度比起來,可能非驢非馬,也可能隨著經濟基礎的進一步提高,需要在將來被揚棄,但只要能推進經濟的發展,就是好的制度。
   而張維迎則認為“大量的事實證明,政府無論怎么做都不可能做得更好”,儼然一副“政府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自身反而成了問題”的立場。事實上,除了建立自由、法治的框架及財產的有效保護,政府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微博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