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和很多跨國公司一樣,百事可樂的身上從來不缺少話題。在經歷了欠薪門、逃稅門、賄賂門、走私門等等之后,百事可樂最近又卷入了一場官司之中。重慶天府可樂狀告百事可樂技術侵權一案,于4月22日在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全文][評論][最新報道]>>查看全部企業觀察
天府可樂訴百事可樂侵犯商業秘密案首次開庭 |
|
天府公司以“百事天府公司、百事公司”侵犯技術秘密為由,向重慶市五中院遞交了訴狀,希望通過法律手段追討回“天府可樂”這個品牌。百事公司對此提出管轄權異議,定于去年12月的開庭時間也因此被迫推遲。今年3月,這一異議被重慶市五院駁回。22號上午,此官司正式開庭。 [全文] |
天府可樂:要求歸還配方及技術檔案等國有資產 |
|
天府公司指控百事可樂在雙方此前的合資合作中,占有并使用天府可樂的技術秘密。天府公司在本案中的訴訟請求是,判令被告百事天府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原告所有的“天府可樂”配方及生產工藝的技術秘密,判令被告百事天府公司立即歸還原告所有的“天府可樂”配方及生產工藝的技術檔案。原告還要求被告賠償因使用原告的技術秘密造成損失的100萬元人民幣。 [全文] |
百事可樂暫未公開回應 |
|
被告方的代理律師梁勇昨天拒絕對該案作出評價。第一財經日報的記者試圖聯系百事公司公關部經理劉軍,但其手機一直無人接聽,該公司負責媒體事務的石琳則稱:“沒辦法對此發表評論”。而此前,天府集團辦公室主任饒女士則表示,現在一切都要等待法院的審理。[全文] |
雙方各執一詞,焦點竟是同一份證據 |
|
雙方雖然各執一詞,但證據均為1994年1月18日簽訂的《合資經營合同》。天府公司認為,被告百事可樂未取得原告“天府可樂”配方及生產工藝等商業秘密的使用權。被告則表示,百事天府公司合法、正當地擁有及使用包括相關配方及生產工藝等在內的天府可樂各種資產。 [全文] |
● 1994年 百事公司與天府公司合資設立百事天府公司
● 2006年 天府公司將所持百事天府公司的所有股權以
1.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全部出售給了百事公司
● 2008年 天府公司開始向百事公司追討“天府可樂”
品牌
● 2010年 天府可樂訴百事可樂侵犯商業秘密案首次開
庭
天府可樂公司前身創建于炮火紛飛的1936年,曾經在全國有108家聯營廠,年銷量20多萬噸。上世紀90年代和百事合資,最終以失敗告終,由國家大二級企業淪為重慶的市級特困企業。
百事天府:從牽手到分手 |
|
1994年,百事公司與天府公司合資設立百事天府公司,其中百事公司旗下的美國肯德基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現金1070.7萬美元出資,占合資公司百事天府公司60%的股權;天府公司以廠房、生產設備、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713.8萬美元,占合資公司40%的股權。但這段“婚姻”并不令中方滿意,因為合資公司在成立后12年內年年虧損。2006年,由于債務纏身,天府公司將所持百事天府公司的所有股權以1.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全部出售給了百事公司。 [全文] |
天府可樂:百事在法律上存在5個漏洞 |
|
天府公司的法律團隊曾表示,百事在法律上至少存在5個漏洞:一是合資公司成立之初,百事就違約,開始生產由百事配方構成的“假”天府可樂誤導中國消費者;二是合作之初明文規定,雙方產品產銷量各占50%,但百事從一開始就違背了這一原則;三是合資公司成立后,百事頻繁更換總經理,有“大規模”轉移天府公司利潤的嫌疑;四是當年天府以300多萬賣給百事,有作價嚴重低估致使國有資產流失的嫌疑;五是當初百事與天府可樂簽訂合資協議時,還有許多附加條約,但目前來看百事在多方面都有違約現象。 [全文] |
天府的計劃:訴訟分六步走索賠上億 |
|
天賦的預訂方案中,總體的訴訟將分六步走,而第一步則是起訴百事侵犯商業秘密,因為這是目前最有把握勝訴的。下一步,他們將發起商標品牌的爭奪訴訟和職工損失等訴訟。近期,他們將在重慶開會研究總體的索賠金額。預計整個訴訟涉及的索賠金額將達上億元。[全文] |
百事可樂曾經的聲明:一直嚴守合同 |
|
“重慶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是‘百事中國’依據相關政府部門的政策指引與當地國有企業成立的合資企業。‘天府可樂’依據政府批準的合資合同由該合資企業在當年有償受讓。百事中國一直以來嚴格恪守合資合同,為合資企業及合作伙伴提供了多種額外支持,并投入大量資金積極推進企業的改造與現代化發展,為合作伙伴及當地社會吸收及安置了千余名員工。” [全文] |
跨國公司行賄何以此起彼伏 |
|
近10年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成為跨國企業行賄的“重點目標”。這一現象的背后,首先是這些國家的商業文化中存在的軟肋暴露無遺,譬如,不正當競爭現象比較突出,在經濟活動中“潛規則”文化流行;其次是灰色的商業環境,包括市場信息不夠透明,政策法規隨意性強,“洋腐敗”與“土腐敗”互相勾結等;再次,暴露出公共治理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市場管制偏多,但有效的市場監管不足和執法效率不高等情形亟須改變。 [全文] |
跨國公司促進經濟發展獲公眾認同 |
|
環球企業家的調查顯示,多數公眾認同,跨國公司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具體來說,被多數公眾認可的貢獻主要是“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增加了就業和稅收”、“提供了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與此同時,跨國公司收購中國企業通常會引發社會輿論的熱議。半數公眾更傾向于把收購視為正常的商業行為,也有近1/3的公眾把外企收購本土企業與中國經濟獨立性掛鉤,從而在收購發生時容易出于民族情緒反對收購。[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