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數字財富》2004 > 正文
 
求解銀行商戶之爭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3日 16:03 《數字財富》雜志

  紛紛擾擾的刷卡風波從深圳蔓延向各地,“銀商之爭”從火并到了僵持,至今還看不出落幕的意思。總不能一直這么火并或僵持下去。這顯然不符合市場經濟的效率原則。要想找出“銀商之爭”的解決之道,先要徹底弄清雙方到底在爭什么。

  有人說,這場風波是因銀行危機公關技巧拙劣而引發的。果真如此嗎?

中行新上網抵債資產 理想系列寫字樓熱租中
無線精彩 無線雅典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先回溯一下“戰事”的發展軌跡:甫一開戰,導火索是費率,銀商爆發爭執;接著,焦點直指銀行壟斷定價;沒過多久人們發現,其實是銀行的定價機制失靈,甚至是缺位;但最后大家反應過來,連自己成本都弄不清的銀行,所定之價即使真的合理,也無力說服市場認同。

  為了進一步求解“銀商之爭”,可以先繞開法律層面的爭議,把費率集中定價的壟斷問題也放到一邊,然后做一個“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即假設集中定價機制確實可以使各方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各方都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只要可以得到最優惠的價格,就可以接受集中定價(哪怕是壟斷)p>

  林一清/文

  1%,是高還是低?

  如果完全依賴市場來判斷,這是一種奢望。

  其實對于費率到底是高還是低的問題,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會作出自然反應的。如果高了,接受的商戶自然就少,銀行卡交易就難以達到規模,銀行也根本不可能通過制訂高價來獲得壟斷利潤;反之,過低的手續費收入會導致銀行成本與收益倒掛,那么銀行自然就會放棄發卡或收單,那商戶也就享受不到卡基支付的優勢,于是就會退而接受較高的刷卡手續費。

  因此有的銀行就擺出了這樣的觀點:讓市場來決定吧,不需要強買強賣。裝不裝POS,完全由商戶選擇。但是如果認可了費率,并簽訂了刷卡合作協議,卻又中途罷刷,那就是法律上“違約”的概念了。

  這個觀點確實很市場。但是,當前的中國銀行卡市場究竟是賣方市場還是買方市場?銀行有沒有足夠多的特約商戶資源來抵抗市場對價格調節的考驗?

  盡管如今的國內銀行對于市場化理念的接受程度比以前進步了很多,但1%的費率究竟是高還是低,完全依賴市場來判斷肯定是一種奢望。說到底,隱藏在中國式市場經濟后面的是不完全信息,而信息不對稱必然帶來不完全的市場競爭。所以說,我們先前提到的“完全理性經濟人”只能是一種假設。

  產品不同,費率理應各異

  在銀商之爭中,爭來爭去似乎僅限于圍繞1%的上下左右,鮮見有人觸及這1%的內部,即從產品的角度來分析1%的高低與否。解剖刷卡費率是否合理,應該深入到銀行卡產品本身的功能特點和成本收益。

  銀行卡主要分貸記卡、借記卡兩大類別,貸記卡中還有準貸記卡,而借記卡中又分為簽名借記卡和密碼借記卡。貸記卡與借記卡雖然都長著卡的模樣,但它們的成本與收入結構卻有很大區別。

  信用卡的成本主要包括:墊付資金成本、透支風險損失、交易成本、清算成本;而借記卡的主要成本只有交易成本和清算成本。

  從收入結構角度:信用卡是信貸產品,按照國際上行業平均統計數據,70%的收入來自于透支利息,其余來自商戶傭金和年費收入;借記卡是儲蓄產品,其存貸利差是銀行可以獲得的一項重要收入,同時借記卡有結算賬戶的功能,可以獲得轉賬支付及其它中間業務收入,商戶傭金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收入。

  那么這兩種不同的產品是否應該收取一樣的刷卡手續費呢?

  事實上,在國外成熟的銀行卡產業中,信用卡和借記卡的扣率水平相差甚遠,計算扣率的方法也不同。一般來說,信用卡的扣率水平大大高于密碼借記卡的水平,簽名借記卡則比照信用卡的收費標準。信用卡扣率水平根據商戶所在行業的不同各有差別,通常從1.5%~5%不等。

  美國是信用卡最為普及的國家,商戶受理手續費平均在2%~3%;歐洲各國手續費一般在1.5%~2%;澳大利亞平均為1.3%;東南亞和日本、韓國基本上是2%~3%以上。但借記卡的扣率收入比信用卡要低得多,平均只有0.03%左右(資料來源:Stifel Estimates)。例如美國的平均扣率為0.25%~0.45%,德國為0.3%,加拿大為0.2加元/筆等。另外,在西方發達國家,貸記卡手續費一般是按照交易量來計算,而借記卡則大部分是按照筆數來計算的。

  貸記卡和借記卡在手續費上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兩者功能和定位上有所不同。相比之下,貸記卡由于其信貸消費的功能,更有助于將持卡人的潛在需要轉化為現實需求,從而刺激消費購買。這個引誘消費的效用吸引商家愿意接受更高的扣率。特別是一些經營高端、購買彈性大產品和服務的商戶,如五星級賓館、名牌服裝店、飯店等。在國外,甚至有的古董店扣率高達7%,他們也樂意接受。

  其次,從風險管理和轉接成本來看,兩者也有明顯差異。在國外,貸記卡和簽名借記卡是通過持卡人簽名來確認交易的,由收單機構通過卡組織的網絡跟發卡機構清算。因此,存在透支、潛在壞賬以及被欺詐的可能性較大,對銀行來說,風險管理的難度大,成本較高。而密碼借記卡走的是一種叫作EFT的網絡,其交易模式是在線授權、即時扣賬,而且這種在線交易是單信息交易,交易處理的邊際成本比較低,ATM網絡基本上都能支持,因此介入在線借記卡的業務需要的投資比較小。加上借記卡不可透支,對銀行來說,是一種低風險、低成本的支付工具。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銀行卡產品商戶所承擔的手續費應該不同。而我國目前在手續費的定價上,商戶無論接受貸記卡還是借記卡都是采取“一刀切”的標準,只是根據行業上的不同有所區分,并未根據卡產品的不同而進一步細化。這里面其實隱藏著一個極大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對于不同品種卡應該有不同扣率的道理,銀行是心知肚明的,但商戶卻不一定明知就里。不過在這場“搏弈”中,銀行與商戶互有得失。與國外比較,在我們這個“一刀切”的1%中,銀行得了借記卡扣率偏高的便宜,商戶實際上也沾了信用卡扣率偏低的光。

  不能忽略的前提條件

  當然,這種簡單的國際數據比較還是很武斷的,忽略了一些前提條件。比如,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的模式與國外迥然不同。

  中國銀行卡是從借記卡起步的,我國現有的6.9億張銀行卡中,密碼借記卡的發卡量與交易量都占據了絕對比重,貸記卡業務也就是這一兩年才啟動的。據此國情,銀行卡的交換網絡系統也是借記卡的,貸記卡與其“將就”著共用一個網絡。對于兩種產品同一網絡的問題,銀聯也有苦衷:“重構或修改網絡都需要付出很大成本,包括時間成本,而且現在的貸記卡市場條件也不夠成熟。”

  除此之外,我們還不能忽略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服務。不管1%與國外相比哪部分高了,哪部分低了,我們相應的服務水平能不能與此價格相匹配呢?如果考慮了這些因素,那么我們與國外比較的前提條件是否還要打些折扣?

  實質上,產品功能的辨析還是無法推解銀商之爭的結果。再換一個角度看,也許銀商之爭久久未能將息的根子,還在于矛盾各方不能提供充足的成本核算數據,來為自己對費率高低的判斷提供有利的證明。

  于是我們再做一個假設:假定爭論各方都拋開當前費率高低的質疑,一致同意接受誰受益誰承擔成本、分攤的成本多少與受益的程度成正比的市場化原則,而在銀行卡產業鏈中,銀行、商戶、政府(代表消費者及社會公共利益)均受益,那么這四方都應該承擔成本。

  系列報道:

  銀老大的“糊涂賬”

  成本到底如何分攤?

  商戶成本觀念誤區

  壟斷被呼來喚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銀商之爭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亞洲杯精彩視頻集錦
球迷關注亞洲杯決賽
雅典奧運FLASH演示
趙薇鄒雪糾紛
廣州新白云機場圖片集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健康玩家健康游戲征文
話題-上海與城市榜樣
可愛淘《狼的誘惑》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