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衍奎) 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推動下,在宏觀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帶動下,在“WTO”、“申奧”、“網絡”等等形勢或者概念的刺激下,房地產市場“價增、量升”的擴張已經持續近1年了。1季度商品房的投資額、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等增幅都在20%以上,前途好似一片光明。然而,在這大好的形勢下,還是有許多問題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各級市場何時才能均衡發展?一、二、三級市場的發展不均衡已成為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一大障礙。目前,我國房地產二級市場發展較快,市場規模日益擴大,法律法規也比較健全。相比較而言,關于土地使用權出讓的一級市場以及關于房地產再次交易的三級市場尚不健全,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均衡發展。除上海、杭州、廣州等個別城市外,大多數地方的土地供應尚未有效地納入規劃。無序的土地供應,一方面使得政府難以完全限制二級市場的供應量,宏觀調控力度不大,市場供應存在無序狀態,為房地產市場進一步的發展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另一方面,開發商可以從多種渠道獲得土地,不同的來源極大的影響了開發商的土地成本,市場的“公平性”受到影響。土地市場的“黑箱操作”也成為地產界腐敗的重要根源。三級市場除福州、寧波、上海、南通、沈陽等個別城市發展較快外,大多數地方尚未真正啟動。由于三級市場具有解決消費者階梯消費,提高消費者消費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對二級市場推動作用較強。三級市場不健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房地產二級市場發展。
房價離老百姓還有多遠?1季度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為2189元/m2,商品房單套總價接近20萬元。根據居民收入統計資料,即使考慮到住房補貼、房改補助等,房價收入比仍超過國際上通行的3~6倍的水平。北京等城市房價收入比更是遠遠超過一般水平,過高的房價,使一般消費者難以承受,巨大的潛在需要難以轉化成有效需求。如果只做金字塔尖1~2%的人的生意,改善廣大居民的居住條件從何談起?住宅產業如何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
何時能出地產品牌?現在越來越多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注冊成立。以北京為例,2000年新注冊房地產企業1167家,同比增長42.25%。企業數量雖然增長了,但規模普遍偏小,最近一兩年涌入的不少企業以前從未接觸過房地產,有的企業本身素質就很差,有極強的投機性。開發企業規模不大造成開發項目規模小、成本高。而且小型房地產企業整體上技術力量弱,產品質量保證程度差,市場應變能力不夠,容易造成商品房積壓,同時也延緩了我國住宅產業化的進程。
消費者何時才能被尊重?“人性化”越來越被眾多的開發商所重視,但在消費者權益方面尚有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據統計,2000年全國各級消費者協會受理房屋投訴同比增加了4.5%。消費者對商品房的投訴,在廣告虛假、房屋質量、房屋面積、房產證辦理、物業管理、中介代理等各方面都有。另外,有些違規項目、證件不全項目也敢公開展賣,為消費者利益埋下了極大隱患。目前,商品房甚者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商品”,消費者還只能在專業性極強的市場上跟著“概念”走,“上帝”的利益未被真正關注,這一市場如何能健康?
房地產市場上許多重要、基本的問題沒有解決,繁榮能支撐多久?繁榮又有幾多真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