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袁東:太多權威追求 太少權限意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04:2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袁 東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世上總有不少人想取得并占有一種權威,但這并不容易。因為,凡是權威者,就其本身講,居于支配和主導他人與資源的地位;對他人講,則處于絕對服從地位,并以之為最高標準與指導。因而,權威即意味著不平等與隸屬關系原則。在前市場經濟社會里,因社會的封閉與非流動性,尤其以身份為基礎的等級制度的森嚴,那種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權威當然更明顯些。然而,當歷史進入了以“貨幣文化”為特征的市場經濟時代,以“等價交換”為基本行為原則的市民社會便成了社會運行的主體格局,當分散、開放、流動尤其是公私領域的分離已是社會常態時,那種無孔不入的持久性權威自然就越來越少。不過,即便是在今天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也不能說權威消亡,只是日益呈現出相對性和一時性的特征,而且,權威與否亦無可爭辯地愈益以理性價值判斷與確認為基點。 與傳統權威不同,權限是現代市場經濟社會處處存在著的。所謂權限,自然意味著不管什么權力(利)都受到有效制約,有確定的邊。這個邊界,或者由法律規定,或者由道德約定。對此,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 如果說我們生活的當今世界還有權威,那也是一種由某一范圍的社會主體所心悅誠服予以承認的權威。這恰恰是以現代市民社會所認可的權限為全部內容,而且其中權限的行使必須為民眾帶來某種物質上或者精神上的利益。因而,現代社會里的權威也就是民眾認可并敬重的權限,任何希望通過強制性力量樹立的權威都不可能成其為權威。那種認為行使不受約束、沒有邊界的權力(利)就自然會得到并占有某種權威,簡直就是自以為是到了愚不可及的地步。 在西方社會的中世紀時代,人們生活在由宗教———教會的“神學權威”以及國王———封建主的“世俗權威”所支配的世界里,不平等與隸屬關系原則成為一切社會關系的最高原則。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市場交換領域不斷得到突破,“等價交換”原則越來越深入人心,社會日漸向私人領域得到重視與保護的流動化與分散化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市民主體”、“市民社會”逐步得以確立,社會從原來的宗法等級結構進入到至少在傾向上須相互平等對待的“市民交換社會”,原來那種不平等與隸屬關系原則的根基自然就越來越受到威脅和動搖。 在此基礎上,思想啟蒙運動從康德啟始,高揚“理性”旗幟,在精神領域公開批判宗教———教會權威,加之這種傳統權威也不具備可由理性計算的即時“交換價值”,從而使“神學權威”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迅速敗退、萎縮。 但思想啟蒙運動并未就此停步,隨著科技進步與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啟蒙思想者們將“工具理性”不斷運用到新的水平。在徹底打垮“神學權威”之后,也對以“王權”為特征的“世俗權威”予以強烈批判,這不能不說是導致“世俗權威”最終衰落并促成相互監督相互約束的現代權限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動力量。以至于當今之世,不管是神學還是世俗領域,只能存在由權限構成的權威,沒有了那種天生的或不受制約而無所不在的權威。即便是這種權威,那也得必須向社會證明其本身首先具有某種功能性,并具有權限性。 然而不無遺憾的是,思想啟蒙運動的權威批判在打掉傳統神學與世俗權威的同時,最終卻自覺不自覺地確立了“工具理性至上”的新權威,認為只有那些能夠被冷漠運算并可予以利害權衡的東西才有價值。這種新權威最集中地體現為人類對自然的支配、利用與控制上,甚至忘掉了思想啟蒙者最初確立的“權限原則”,越來越演變為“人定勝天”的蠻橫,肆意掠奪大自然成了下意識的常性。 這足以證明,對人類社會而言,所謂的權威都有其相對的權限,這一原則恐怕才是真正最具權威的。不管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政治以及社會領域,抑或思想領域,盲目追求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權威,只能是愚蠢的徒勞。 但令人失望的是,此類“愚蠢的徒勞”在現實中隨處可見。在我國的經濟領域,各級政府、各類行政部門無不打著“ 但愿國民授權下的所有公共機構都能認識到權威與權限的上述歷史變遷及其實質,少些“愚蠢徒勞”的“權威追求”,多些“權限”意識與切實拾遺補缺的恰當行為。如果對這種良好愿望漠然視之,公共行政與國有企業及其主要掌控人員還像塞萬提斯筆下的那位堂吉訶德一樣,老是沉浸在曾經有過的傳統官僚體制、例行公事、程序繁冗的“夜郎自大”的“權威幻想”中,那么,隨著市場和市民社會力量的快速擴大與增強,市場與公眾遲早將會無情打破這種“幻想”。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