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孫滌:人際原則之黃金法則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15:33 南方周末
□孫滌 黃金法則篇 我們的祖先,以及全球各部族的先賢們,在所謂的“大軸心時代”(大抵是起于夏商而止于戰國時期的千年,其間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和文明規則被行諸文字)就確立起“白銀法則”和“黃金法則”,通過將心比心,有力地擴展了人類的各種互惠行為,以及文明的組織和律法。 白銀法則: 我不愿意他人加諸于我的事情,我也不加諸他人。也就是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夫子將它推崇為立身之本的“恕”道。(恕字由“如心”構成,其意自見。) 黃金法則: 我樂意他人對待我的事情,我也樂意對待他人。與“白銀法則”相比,黃金法則的意旨更為積極。套用論語的格式,它的中心含義是“己之所欲,樂施于人”,在“恕”里面更注入“仁”的內容,即以自己發自內心的天然純真的感受來對待他人。無論是白銀法則對“惡”的避免或是黃金法則對“好”的追求,結合兩者,就有了圣經新約中基督所主張的“愛鄰人如同自己”的精神。 與黑鐵法則相比,白銀法則和黃金法則無論是對社群還是對個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論語》里就有不少喻證。當子貢表示他有心要實踐白銀法則(“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時,孔子坦誠地告訴子貢“非爾所及也。” 孔子對于自己的評估“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禮記.中庸) 想來也非夫子的過謙之詞。也就是說,連孔子都認為要他自己要實踐黃金法則,都是頗有難度的。 在人類演化的漫長歷程中,白銀法則和黃金法則對文明發育的積極推動是怎么強調都不嫌過分的。可以說,白銀法則尤其是黃金法則建設的遲早,是否牢固,能否為眾人遵從,可以付諸實際操作,是影響各種文明的發展層次和興盛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為了內在心悅誠服和外部強制實施這兩個高級的文明法則,人類社會的組織、律法、道德、文化、科技都進展到了更高的層次。物質的生產、交易的展開、風險的控制、信用的建立,以及細節處如施惠行為和受惠行為之間進行補償的工具,諸如貨幣的運用、契約的信守、利息的確定,等等,現代社會得以升級和擴展的種種機制,也都一應俱全地建設其上。 白銀法則和黃金法則的確立已經久遠,卻依然是人類致力追求的理想,它們怎樣才能和最實際的黑鐵法則結合起來應用呢?人類文明的歷史實踐表明,有效的方法是,對他人盡量先以白銀法則和黃金法則待之,除非他人被發覺其有違反和背叛的行為;但在制裁了背信行為之后,應盡力重新回歸白銀法則或黃金法則,直到有足夠的事實證明對方是不可救藥的。為了易于理解起見,我們再費一些篇幅。 上文“終極博弈”中的交易過后老死不相往來在現實世界里畢竟不是常態。有一種實驗將其擴展,來考察在重復交易情況下人們的博弈模式。它是這樣設計的:四人一組參加博弈,每人分得10元錢,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投資于一個公共資金池。無論由誰投資,投資的總額在每局游戲后會翻倍,然后再平分給這四個人。最理想的情況似乎是每個人全數投資,各出10元,結果資金池由40元翻倍為80元,均分后各得20元,每人的投資報酬率是100%。可是,結果均分并不意味著大家都均等出了力。設想四個人全是追求自利的理性人,其中若有一人不投資,那么其它三個人投入資金池的30元將加倍成60元,四人均分各得15元。結果三個投資者的財產各為15元,而那個搭便車的人則為15加原有的10反而成為25元的“首富”,其投資回報率為無窮大(15/0)。 可以肯定,要是搭便車的“卑劣”行為不受懲罰的話,會迅速污染全體,沒有誰再會投資,而再生產將趨于停止!因此對個人效益最大化的“卑劣”行徑的懲罰是必需的。當允許參加者對搭便車者施行懲罰時,情況就會發生變化,即使懲誡的成本很高昂,施行者也樂意為之。當游戲規定,參加者要想對“卑劣”的同伴每罰一元錢,自己必須賠上0.3元時,實驗發現,幾乎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樂于懲誡他人“背叛”行為,即使貼上30%的老本也在所不惜。 在世界各地的反復實驗也都表明,無論哪個族群,哪種文化傳統,人們都會訴諸黑鐵法則。但是一個成熟的文明為了長遠的整體利益,而不僅僅出于憐憫和寬容,仍有必要給予“背叛者”(無論是團體內部成員或團體外的)改正的機會。一旦黑鐵法則奏了效,就立即考慮重新實施白銀或黃金法則。如此,擴大規模的再生產才有可能開展下去。 為了更形象地說明白銀法則和黃金法則所倡導的以合作求互惠的原則,怎樣同黑鐵法則中以報復求互惠原則相結合,讓我們再設計一個簡單的博弈游戲:參與博弈的甲、乙兩方都是“經濟理性人”,獎懲是這樣的,要是兩人都合作的話,各得2分;要是兩人都背叛,則各得1分;如果一人合作另一個背叛的話,則背叛的一方獨得3分,而合作的“傻客”得0分。博弈規定重復十次。結果會是怎樣的呢? A.兩人自始至終采取合作策略,結果每人各得20分; B.假如甲方極為自私,而乙方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甲消得人憔悴”的話,那么甲一路背叛策略玩下來盡得30分,而乙是“左臉頰被打腫了又湊上右臉頰”,最后得0分; C.雙方都對對方全無信心,從一開始就采取背叛的策略,而且一路干到底,那么各得10分; D.兩個“理性人”都極精明,力圖擴張自己的利益,結局就會復雜一些。假定甲在預計乙無法報復的條件才采取背叛策略,在最末了的第十次博弈才耍賴的話,他的得分上升為2×9+3=21分,而乙的得分則下降為2×9+0=18分,總收益是39分,損失1分。如果乙也不是“省油的燈”,采取相同的終極背叛策略,那么兩人的得分各為2×9+1=19分,總收益少了2分。問題是,甲可以在第九局就先下手背叛,這樣他的得分就變為2×8+3+1=20分。乙在第九局吃了虧,再依照黑鐵法則在第十局懲罰性地背叛,那么他的得分變為2×8+0+1=17分,于是總收益下降了3分。依次遞推,最終又回到了C的局面,階級斗爭占了統治地位,各得10分,而總收益蛻變為20分,一個經濟學上所謂的“納什均衡”! 想一想,白銀法則或黃金法則會給社會帶來多大的貢獻。 回到《黑鐵法則篇》中討論的交通擁塞的例子,現代社會通行的做法是,在路權不明或不易確定的情況下,車輛依次而行,每個方向按順時針各走一輛。無論是大型球賽結束后駛出停車場,還是卡在十字路口,這種約定俗成的方法都能有效克服見縫插針的自利行徑所導致的兩敗俱傷的局面。 在給學生的習題中,我會要求同學分析他們在實際生活里將采取何種法則,才能擴大各自以及總體的成果。不妨就下述的現實案例推敲一下我們的立場和思路。 房地產開發項目里的包工頭和加班勞作的泥瓦工為加班費的支付案例,一般是加班在先,加班費發放在后,而拖欠和抵賴付酬的事情屢屢發生,造成社會很大的不和諧,甚至都驚動了家寶總理來主持公道。從泥瓦工的角度,他關切的是加了班后能否及時和足額得到報酬的“公道”,而對于包工頭,關切的“公道”則是付錢給干的活能否保質保量。因為交易是反復進行的,策略就有多種選擇。一方背叛約定,另一方將怎樣來反制?要是赤裸裸的違約,那么司法系統就可以介入裁定;然而在多半情況下,背叛行為通常是曲折隱諱,為各種借口托詞所掩蔽。遭到背叛的一方(絕大部分的場合是弱勢的一方)即使能夠得到司法系統的救援,曠日持久的程序成本也會變得不可忍受。這就是說,沒有白銀法則作為依恃,弱勢一方的黑鐵法則未必有效。我們已經看到,僅僅靠懲罰,整個社會的再生產會受阻,趨向遲緩甚至停擺。此時,政府、媒體等公共權力機關支持弱勢一方的意義就凸現出來,它能幫助制止隨意的背叛行為,更又責任樹立“誠信”環境,伸張白銀和黃金法則。 我們注意到,本文所說的三個法則都屬互惠性質,都是按他人(或假定他人)怎樣對我,我就怎樣待人的邏輯在不同層次的互動。那么,文明能不能更上層樓,超越我,而僅以他人的立場和利益來規范交易行為呢?這是我們下篇所要探討的。(待續) (作者為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商學院教授,現任深圳發展銀行首席信息官,電子郵箱sundi@sdb.com.cn)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