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郎咸平復出:我從來沒犯過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7:01 《外灘畫報》
郎教授復出了。2006年4月,郎咸平的《財經郎閑評》因為“普通話不合格”被停止播出。一年多的時間里,這位從來都“氣勢洶洶”的批判者顯得很沉默。他仍然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出現在各種論壇和講座中。7月25日,郎咸平又開始錄制新的電視節目,他要重新回到電視屏幕上。他還是那樣自信:“郎教授有兩把刷子!” 文/楊曉宇 李楊(實習) 7月25日,酷熱的上海,郎咸平正式復出,他的新節目開始第一次錄影。節目錄制現場,郎咸平接受了《外灘畫報》專訪。整整一個下午的“煎熬”之后,所有人都疲憊不堪,但郎教授仍顯得很興奮,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大聲說:“真他媽的累!” 他的自信—很多人認為是“過分自信”—沒有減弱;他的語氣—很多人認為是“偏激”—仍然強硬;他要重新回到電視屏幕上,盡管有人認為他已經風光不再。 畢業于沃頓商學院的郎咸平原本可能只是經濟學人中的一員,有名望可又并不為眾人所熟知;但自2001年作為獨立第三方猛烈抨擊“德隆系”后,“郎咸平”突然一下子成為了中小投資者談論的中心。而真正讓他成為全國焦點的,卻是2004年的那場“郎顧之爭”。 那個夏天,郎咸平先是質疑海爾正在進行的“曲線MBO”;緊接著,又對TCL產權改革提出質疑;兩天后,他在復旦大學的演講中,指責顧雛軍通過“七板斧”炮制“民企神話”。 在這場爭論中,郎咸平始終是自信的,他覺得自己是童話里那個“敢說真話的孩子”。 這場長達一年多的爭論最終有了一個結論:顧雛軍于2005年被捕,涉嫌挪用資金罪以及職務侵占罪等四項罪名。這是郎咸平最風光的時候,無人不知郎咸平,包括出租車司機。他獲得了媒體與普通百姓的支持,他們稱他為“郎監管”。 但這個稱號并沒有為他自己帶來更多的“朋友”。2006年4月,郎咸平的《財經郎閑評》因為“普通話不合格”被停止播出。一年多的時間里,這位從來都“氣勢洶洶”的批判者顯得很沉默。他仍然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出現在各種論壇和講座中—最近加拿大的一場講座入場券就賣到5000美元。隨著那場“郎顧之爭”拍案定論的遠去,人們開始逐漸遺忘了他。但這位白頭發越來越多的“郎監管”卻從來沒有安心就此“沉寂”下去。 B=《外灘畫報》 L=郎咸平“不要再談2004年了” B:近幾年,您與同行、教授比如說國內一些著名的經濟學家有來往嗎?例如林毅夫?? L:我們沒有關系。 B:您不跟他們打交道? L:我們有機會打交道嗎?我們碰得到嗎?我跟那么多人打交道??中國還13億人口呢。 B:我以前看見楊瀾專訪您,您說自己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 L:對啊(大笑)。你們對我的個性還是蠻了解的。不要再談2004年的事情了。我告訴你,當勝負已定的時候,再多講話就是膚淺的了。 B:未來兩年會不會再出現這樣轟動的效果? L:這都是機運。這不是我能夠控制的,我當時也沒有想到會這么轟動! B:您現在還會思考2004年的事情? L:我現在不想了,我想的是怎樣把這個節目做好。 B:這個節目您有信心? L:那當然。其實我認為一個批判家是可以成功的,但是批判之后,這個社會還是需要有人贊同,這是兩個方面。第三個方面就是現在郎教授最想做的事情,是想讓中國大眾更多地了解中國的經濟規律。現在很多東西都回歸到財經了,你看每個報紙都在做財經欄目。 B:所以您決定復出? L:其實現在的老百姓都關心這個問題,但是誰來幫他們解讀呢?現在郎教授就是做的這個事情,幫他們解讀。郎教授就是要用平實的語言把經濟現象解釋清楚。 B:有想過讓這個節目紅遍全中國,受到國外媒體的關注嗎? L:我不想這樣子,這不是做節目的態度。此前的“財經郎閑評”的節目收視率高達3%,在中國來說是不得了的。但我在那個節目里,沒有刻意的挑起什么話題,連2004年的那個話題都不是從我開始的,都是媒體發表的。“我的影響力不在經濟學” B:從您錄制的幾期節目內容來看,您談論的話題所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寬泛了,醫改、教改?? L:對。這是我喜歡和你談的話題。因為在中國這種環境下,真正要解決經濟問題,必須跳出經濟學來解決。 B:您想去影響誰呢? L:你認為我會影響誰呢?你認為我今天跟你交談的目的是什么? B:您想讓每一個人都知道? L:對!每一個人都知道,而且政府會知道的。 B:您說了這么多,可能并不是都能夠落實,會覺得很無力嗎? L:做學者就是要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做學者不是為了被這個社會同化,而是希望能夠去改變這個社會。魯迅說過的阿Q精神你認為改得了嗎?不一定能改得了,但他不能不說。他當然不能不說。為什么?這就是知識分子的責任。你就要說出來,你說出來別人才能理解。如果永遠不說,這個社會就改變不了,這個社會永遠不知道。 B:那您還會不會回歸公司治理? L:不會的。在市場化的觸動之下,我的研究方法是回歸到行業的本質。每個行業都有其本質,這是我最近研究的方向,也是我最近演講的主題。宏觀層面就是研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問題。也只有徹底地回歸到本質,你才能解決醫改問題。醫改的目的不是要你民營化去賺錢的,教改的目的不是讓大學教授去享受的。 B:您現在提出來是不是已經晚了。 L:是誰提出的?是我!“郎教授有兩把刷子” B:您的研究,從完全沒有把握到有把握,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幾個月? L:是的,幾個月的時間就夠了。先要收集數據然后得出結論,之后要反復驗證。有幾個小組,都是我的學生,幫我收集數據。報表一看,我就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 B:那些企業家管理企業幾十年,您幾個月就看出問題來了? L:這就是功力的問題,一下子就被你看到了。TCL的問題,我當時是怎么找到的?還不就是他們公布的數據。他公布的數據,我一看就有問題。業績這么好,有可能都是假的。 B:您做研究是先有一個判斷然后再去找證據呢,還是先積累證據? L:這個很難分得開。你會對某個行為有個想法,然后會找證據不斷地充實、證明你的想法,用邏輯的方式來證明。看到報紙說,這個企業有問題,才會有興趣去做。而不是先有理論,才去找企業的。 B:看報紙談到一個企業,然后有興趣去研究一下的情況多嗎? L:方式很多,看報紙已經不是唯一的手段。有時看報紙找問題這種方式很落后。我談的問題都是最前沿的,你知道嗎?我不可能就靠看報紙的。 B:但是您不擔心嗎?您的研究都是來自數字,您沒有做過實地調查。 L:我錯過嗎? 我一定是不會錯。郎教授有兩把刷子! B:為什么? L:這一套方法不是我發明的。在理論學術界積累了這么多年,經過了無數的驗證,不可能錯的。 B:您擔心將來自己會判斷失誤嗎? L:不會的。 B:那么,這一點,從2004年到現在,您也完全沒有變過? L:當然沒有變過。你上網查一下,當時我是怎么講,今天我還是這么講。當然我經歷了這么多風風雨雨了。假如我沒有把握我是不會說出來的。要是有一兩個因素我把握不了,我是不會講的。知道吧! B:那就是說您保證自己不會錯? L:我有把握才會講。別人說,你看這個企業怎么樣?我說我不知道,為什么不知道,因為沒有做過研究。 B:現在有企業找您咨詢嗎? L:我不做咨詢。我要講課。 B:現在股市這么熱,您又是一個經濟學家,您投資股票或者基金嗎? L:沒錢。我覺得我算是挺窮的,比你們可能算是有錢。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