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經濟觀察》雙月論壇:產權市場 中國創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 19:00 新浪財經
“《中國經濟觀察》雙月論壇:產權市場 中國創造”,6月28日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行,論壇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辦,北京產權交易所協辦。中央黨校教育長李興山、著名經濟學家范恒山、謝庚、鄧志雄、熊焰、張文魁、王振中、金碚等首都百余位專家及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參加了會議。 論壇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趙振華副主任主持,王東京主任致開幕詞,李興山教育長做了重要講話。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鄧志雄副局長詳細介紹了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出臺的背景、主要內容及運行情況,北京產權交易所熊焰總裁做了題為《產權市場-中國創造》的主題發言,各位專家圍繞產權市場的功能定位、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關于公有產權流轉問題,專家們認為這是一個國際性難題。自上世紀70年代起,國際上掀起一股公有產權私有化的潮流,一類是原蘇聯等轉型國家國有經濟的退出,另一類是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有資產私有化。但上述兩類公有產權流轉的效果都不盡理想。應該說,公有產權如何流轉在國際上仍然是一個尚未破解的難題。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早期,國有產權的處置大多采取行政化的手段。隨著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不斷深入,一些地方采取較為市場化的辦法來處理,但受到國資改革、市場環境的影響,效果也不理想。主要體現為:一是出資人不到位。二是處于轉軌過程中的中國,并購市場環境差強人意,主要體現在中介服務機構的水平與職業道德上。國有資產的特殊性和中國的并購市場環境決定了國有產權還不能完全按照純市場化的原則進行自由交易。 如何尋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實際情況、保證國有資產流動但不流失的路徑,人們在認真地進行著制度創新的思考。第一,企業產權是一種商品,是稀缺的、有價值的,其價值只有通過市場才能真正被發現,資源只有通過市場來配置才能達到最優。第二,國有產權從理論上講是屬于全中國人民的,在國有產權處置過程中,價值最大化與社會公平同樣重要。第三,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來實現國有產權的有序流轉,而不是通過行政審批來管理國有產權的交易。國有產權轉讓本質上是一種商品買賣,是經濟行為,要利用市場機制,要改變以前我們所習慣的領導拍板、行政決策的做法。 關于中國產權市場基本制度模式,專家們認為只有兩個主題詞,即“公開”、“競爭”。 “公開”和“競爭”看似簡單,但是作用還是很明顯的:首先,“公開”改變了過去私下尋找投資人渠道窄、效果差的做法,通過公開的市場渠道廣泛地征集受讓人,可以發現更多的潛在投資人。其次,“公開”割斷了特定的利益輸送通道,讓所有的意向受讓人在同等的條件下公平地競買標的企業,如果某一位意向受讓方要想通過與轉讓方私下勾結的方式低價購買標的企業,就必須把其他意向受讓方全部“擺平”,這顯然缺乏操作性,從而有效地避免了暗箱操作,將國有產權轉讓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第三,公開有利于充分發現投資人,進而通過引入競價機制充分發現價格,讓國有資產賣一個好價錢。第四,“公開”保證了公眾的知情權。最后,“公開”也有效地保護了國有產權交易雙方當事人。 多年的探索實踐證明,國有產權通過產權市場公開進行轉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從實際的運行效果來看,2004年全國產權市場共完成產權交易項目23025宗,成交額達到1913.84億元。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統計結果,2006年,北京、天津、上海三家產權交易機構完成的企業國有產權項目3168宗,成交金額901億元。與評估值相比增值143億元,增值率達到18.8%。產權市場規范國有產權轉讓、發現投資人和發現價格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關于中國的產權市場,專家們認為,這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一般市場經濟國家相比,國民財富的積聚、增長、配置與流動規律有較大的差異,其中最大的差異在于,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中國的國有資產將會長期存在,日益壯大,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中國總體市場環境短期無法根本改善的條件下,在中國出現產權市場這樣一種資本市場的特殊形態有其必然性。當然我們也意識到,我們的產權市場模式,有些無可奈何、不得不這樣做的味道,還有些略顯粗糙。專家們認為:產權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在三軸體系中展開:一是橫向展開,增加交易品種。品種越多市場越紅火,物權、債權、知識產權以及其他同類業務資源應更多導入,并在業內形成一家開花、其他機構積極跟進的局面,形成聯盟合力,以期產生市場外部經濟規模效應。二是縱向發展,向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高端靠攏。三是深度挖掘,進一步挖掘市場潛力,充分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提高競價率,提高競價水平。 專家呼吁,國家應將產權市場納入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整體規劃,加強指導和監督,促進產權市場的規范發展。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