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楊建文:反彈琵琶試解長三角一體化難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 05:2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楊建文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上海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總以為長三角的產業同構現象很嚴重,其實,如果跳出長三角來看長三角,跳出行政區劃來看長三角,那么,看到的就不是產業同構,而是全球制造業在中國這一區域的產業集聚。 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或核心,要真正發揮龍頭或帶動作用,無非是通過國際大都市的集聚功能和擴散功能。原先總以為只有擴散功能才是服務功能,而集聚功能只是為了上海自身的利益,這實在是誤解。集聚功能指的是動員和配置全球經濟資源的能力,提升這種能力不僅有利于上海的發展,而且更有利于長三角和全國的發展。 長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講了多年,有進展,但成效不大。大凡遇到此類久議未果的問題,都需要換個角度觀察一下,換種方式思考一下。我們不妨也對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問題來個逆向思維,或許可能形成一些啟發。 回顧以往的研究,似乎都沒有脫離這樣的思維定式:先把約束長三角地區協調發展的制度障礙歸結為行政區劃;隨后,推演出地方利益和地方行為,由此引伸出市場分割問題或區域割據問題;進而,解釋區域內的產業自成體系和區域間的產業同構競爭。由此得出的分析結論或對策建議也就大同小異,甚至千篇一律了。不外乎希望以更高層次的行政機構來約束地方政府的行為或協調區域之間的關系,如建議國務院設立長三角經濟協調局,或建立上海特別行政區,等等。 在這個思維邏輯中,關鍵詞有三個:產業同構、無序競爭、行政協調。然而,人們在這三個關鍵詞的后面,不該打上三個“驚嘆號”,而應該是“問號”。 原先我們一直認為長三角的產業同構現象很嚴重,論據是一市兩省的產業相似率很高,前十多年都在發展工業制造業。其實,如果跳出長三角來看長三角,跳出行政區劃來看長三角,那么,看到的就不是產業同構,而是全球制造業在中國這一區域的產業集聚。何謂產業集聚?無非是同類企業在空間上的產業集合。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制造業中心的轉移,促使長三角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制造業集聚在長三角地區與分布在一市兩省,實際上是同一回事。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視野超越行政區劃的局限,那么,看到的長三角應該是一個經濟整體,直面國際競爭,需要考慮如何在全球產業分工格局中爭取主動權和搶占制高點。 與此相應,在我國迅速納入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國際競爭,而不是區域之間的經濟競爭。后者應該服從于前者,隸屬于前者。有市場就有競爭,長三角地區的區域競爭同樣不可避免,但由于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因此,這種區域競爭已經完全不同于以往。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無論國際競爭還是區域競爭,都必須遵守我國在加入WTO時所承諾的國際規則。任何由于超經濟強力介入而導致的市場行為扭曲現象都將被糾正和制止,而維護市場秩序最為有效的方式或最為關鍵的環節,是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從運動員或教練員轉變為裁判員。 因此,筆者以為,當前的注意力不應該集中在所謂的“產業同構”上,而是需要把長三角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著重解決如何通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整體提升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層次,進而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政府功能不能簡單地通過“行政協調”來體現。它需要做三件事:一是制定產業政策,根據應對國際競爭和中國和平崛起的需要,確定究竟應該培育什么產業,限制什么產業,淘汰什么產業,不管這些產業或企業地處哪個省市,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長三角地區的有機聯系和有效發展,真正實現和發揮“同城效應”。二是創造宏觀環境,根據市場經濟和國際規則的要求,規范各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促使長三角經濟率先走科學發展之路,從城市間無序“競爭”走向區域內有序“競合”,從項目的“合作”走向功能的“合成”,從“紅海”戰略走向“藍海”戰略。三是奠定發展基礎,包括基礎設施、環境保護、能源節約、促進創新和社會協調。 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或核心,要真正發揮龍頭或帶動作用。上海的發展戰略目標是建設國際大都市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核心是發揮國際大都市的服務功能,“四中心”是“一都市”功能的具體體現。上海龍頭作用的發揮,無非是通過國際大都市的集聚功能和擴散功能。原先我們一直認為只有擴散功能才是服務功能,而集聚功能只是為了上海自身的利益,這同樣是誤解。集聚功能指的是動員和配置全球經濟資源的能力,提升這種能力不僅有利于上海的發展,而且更有利于長三角和全國的發展。因此,集聚功能和擴散功能都是城市服務功能的有機組成部分,兩者的增強都有利于或有助于長三角地區的發展。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進一步消除在動員和配置全球資源過程中的體制、機制障礙,從而使上海的國際大都市以及四個中心建設能夠更好地為全國發展服務。 根據這樣的理解和認識,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聯想到:上海能否從國家戰略和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主動提出長三角共同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這樣既可以加快建設步伐,縮短建設時間,更有效服務全國的經濟崛起,更有效應對國際競爭挑戰,而且還可以進一步增強上海的中心城市功能。如果長三角的現代服務業整體發展了,成了全球最重要的服務業基地之一,上海的戰略目標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以上所述,產生于近期的一些遐想,姑妄言之,各位也就姑妄聽之。無非是希望能夠打開一些新的思路。長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奠基于承包責任制后的農村非農產業發展,啟動于財政“分灶吃飯”時期的區域競爭,起飛于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歷史機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的就是突破舊地區主義的思維約束,跳出平面化推進產業的套路,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增強發展后勁,提升發展能級,實現聯動發展,早日建成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