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祁京梅:正確看待當前經濟高增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19:38 《中國金融》
- 祁京梅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呈現增長速度較快、質量效益提高、結構協調性增強、群眾實惠增多的良好發展態勢。但是,反映綜合經濟狀況的GDP 增速不斷加快,其中第二季度增速創1994年以來最快增長;各類物價指標中最具代表性的居民消費物價水平持續走高,從3月份到6月份,CPI漲幅連續四個月超過3%的警戒線,上半年上漲3.2%,已超過既定的調控目標。此外,投資反彈、順差增加等問題也有所抬頭。對此,有人認為經濟增長速度太快,已經出現過熱,物價漲幅太高,全面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問題。究竟應怎樣看待目前的經濟形勢,值得我們研究思考。 經濟運行的供給和需求條件發生變化,潛在增長率提高 今年上半年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6768億元,同比增長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季度增長11.1%,第二季度增長11.9%。歷史數據表明,11.9% 是1994年以來我國經濟的最快增長。雖然經濟增長速度較高,但并不意味著經濟出現過熱,這是因為我國經濟運行的供給和需求條件發生變化,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明顯提高,實際增長也就高于預期。另外,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統計制度完善也對經濟增長有所影響。 從供給條件看,目前我國煤電油運等基礎工業大力發展,充裕的物資供應可以支撐較快的經濟增長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經濟也曾幾次出現過較快增長,但是由于煤電油運等能源、原材料供不應求的瓶頸制約,經濟快速增長無法延續,產業增長鏈條中斷,導致經濟大起大落。1998年以來,在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加大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和發展力度,特別是經過四年多的宏觀調控,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得到加強,累計發電裝機容量增加了2.6億千瓦,鐵路營業里程增加0.5萬公里,我國的煤炭、鋼鐵等基礎原材料工業均以高于工業平均增長的速度增長,基礎工業大力發展支持了經濟的較快增長。因此,雖然目前經濟增長較快,但是煤電油運形勢平穩,說明我國經濟自身的供給條件比八九十年代明顯改善,可以較好地支持經濟的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隨著對外貿易的增加,我國相當部分短缺資源通過進口得到補充,如 2006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原油占國內生產總量已分別達到55.5%和79%。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調劑余缺也使我國經濟增長如虎添翼。 此外,從資金供應面看,目前我國民間資本快速積累,外國資本源源不斷流入,外匯儲備急速膨脹,資金供應由匱乏轉為充盈,投融資能力增強也保證了經濟的較快增長。 從需求條件看,國內、國際兩級市場需求旺盛要求經濟快速增長 在三大需求中,投資需求是中間需求,出口需求和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后兩者作為終極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比投資需求更為準確和真實。最近幾年包括今年年初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與國內消費需求不斷擴大、出口需求快速增長密切相關。 從國內需求看,1997~2001年受到城市福利制度改革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雙重影響,居民消費低速徘徊。1997~200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8.7%,低于經濟增長,更低于投資增長。消費率走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下降成為這一時期經濟增速減慢的重要原因。2002年以來,隨著城市收入分配制度的調整、農民收入狀況的改善以及國家擴大消費政策的引導,城鄉居民消費呈現啟動→升溫→加速逐波上漲的態勢,2005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9%,2006年增長13.7% ,今年上半年增長15.4%,目前的增速為1997年以來的最快速度。國內消費的快速擴張要求經濟快速增長。 從國際需求看,過去我國經濟增長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內的需求,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發達國家的大量加工貿易轉移到中國,中國一度有“世界加工廠”或 “世界制造業中心”之稱,這個稱謂或許有些夸大其詞,但是,中國市場低廉的勞動力和資源價格,導致我們的產品明顯具有價格比較優勢,而大量的加工貿易產品出口,更使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快速提高,中國商品遍布全世界。我國的貿易順差急劇擴大,出口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達71.7%。可以說,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與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業的依賴程度不斷加大密切相關,如果沒有強大的外部需求,中國經濟增長的步伐可能會慢一些,或者說產能過剩的矛盾將爆發得更早一點。 由于經濟增長的供需約束條件發生變化,同時勞動生產率提高和技術進步等要素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因而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比十年前明顯提高,經濟實際增長空間擴大,這是目前經濟實現高速增長的內在原因和必然規律。 本輪經濟景氣周期具有典型的重化工行業特征,該階段經濟保持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是正常的 2003年以后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擴張性增長周期,至今已有近5年的時間。本輪經濟增長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鋼鐵、房地產、汽車等重化工行業快速增長,不同于以前的輕紡加工工業快速發展,這樣的經濟增長具有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產業鏈條多、生產周期長、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在日本、韓國等國家也曾經歷了這樣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大約10~20年),也正是經過重工業這樣一個大發展之后,才為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最后迎來第三產業占比提高、速度較快,消費對經濟貢獻較大的高水平發展階段。我國現在正處于這個發展階段,經濟高速增長保持較長時間不足為奇。 我國人均GDP水平處于經濟的上升階段 當前我國人均GDP大約在1000~3000美元,這個階段是國民經濟正處于經濟起飛和爬坡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供給相對較為充裕,需求相對又比較旺盛,兩種力量的結合或者碰撞往往使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迅速推進(目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城鎮化快速提高(每年上升1個百分點)以及消費結構升級(城鎮居民第三次升級、農民第二次升級)共同促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高增長。 正確估算和修正第三產業數據也是經濟增速提高的原因之一 長期以來,我國第二產業有較為完善的統計制度,但是受到行業特點的限制,第三產業的統計不夠全面,漏報、虛報的情況較多,統計數據偏低,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被低估。最近兩年,國家統計局通過第三產業普查和抽樣調查等方式,進一步核實第三產業的數據,增加了第三產業的產值,并相應調高了GDP的總量和增速。最新公布的經濟增長,也是按新口徑計算的第三產業數據,因此,目前經濟速度與過去相比有些偏高,部分是由于過去對第三產業的統計不準確,反映的經濟增速有些低估,而現在加大了第三產業的份額,經濟總量和增速有所提高。可以說,目前經濟增長較快與統計制度改變有關系,現在的增速和過去的增速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而不是增長速度突然提高了很多。 物價水平較高,但仍屬結構性漲價,不會引發全面通貨膨脹 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2%,漲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同比上漲4.4%,這已是3月份以來連續第四個月CPI漲幅超過3%,目前價格漲幅較大,人們對下一階段物價繼續大幅上漲的預期十分強烈,擔心出現新一輪通貨膨脹。其實,不必擔心物價水平大幅輪番上漲。原因有以下三點: 目前居民消費價格呈現結構性上漲,不是全面上漲 今年年初以來,CPI漲幅較大,主要是由于糧食、肉禽及其制品等與食品有關的價格漲幅較大所帶動。據統計,6月份,在居民消費物價中,食品價格上漲11.3%,非食品價格僅僅上漲1%;在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2%中,食品價格帶動了2.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如果扣掉食品價格上漲的因素,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的其他項目才上漲0.7%。與食品價格相比,其他消費價格則有所下降,也將抑制價格水平的持續上升。6月份,在居民消費物價中,衣著類價格同比下降0.3%,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下降1.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同比下降1.2%。 居民消費物價內部構成呈現有升有降的態勢,不會引發物價全面上漲。另外,隨著夏糧增產以及秋糧獲得較好收成,糧食漲價、豬肉短缺等引發的農副產品漲價將有所緩解,食品類物價將趨于平穩,進入第四季度居民消費物價漲幅將逐步回落,今年物價漲幅有可能超過3%的調控目標,但漲幅不會高于2004年的水平。 生產性物價穩中有降,漲幅低于2006年同期 今年年初以來,在居民消費物價上漲較快的情況下,生產性物價呈現穩中有降的走勢。1~6月份累計,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8%,與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3.8%,比上年同期漲幅降低2.3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分別上漲2.5%和3.4%,當月漲幅均低于累計漲幅,最近幾個月生產型物價一直呈現穩中有降的走勢。 工業產能增長較快、部分能源原材料可以通過進口獲得滿足,是生產性物價漲幅緩慢的主要原因。一個社會要出現物價輪番大幅上漲的局面,一般是由于生產領域價格大幅上漲、上下游產業互動關聯影響,推動工業品出廠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引發居民消費物價的上漲,最后形成物價大幅上漲的局面,我國前幾次通貨膨脹就是這樣發生的。目前的情況則不同。工業品出廠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均處于較低水平,而在整個物價構成中工業品價格占60%~70%的權重,食品價格占30%的權重,工業消費品價格的平穩走勢將極大地抑制物價水平的大幅上漲,不會出現嚴重通貨膨脹。 3%~5%的物價上漲在目前經濟增長的可承受范圍之內 目前價格漲幅確實較大,但是對于物價調控目標要靈活看待,不能一成不變。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達到11.5%,遠遠超過8%的調控目標。物價是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綜合反映,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物價水平和經濟增長是互為促動的,較快的經濟增長可以承受和消化較高的物價上漲,如果經濟增長很快,物價持續低迷則是不正常的。今年上半年物價水平適度上漲與經濟快速發展是相適應的。預計今年我國經濟增長將在11%左右,在這樣的高增長下,3%~5%的物價水平都應該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居民收入和消費快速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兩大亮點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需求大幅上漲,這是今年經濟增長的突出亮點,也是多年宏觀調控所期盼的結果。 五大因素決定了消費需求快速增長 今年上半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中,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依舊是高增長的重要動力,但與往年不同的是,年初以來消費品零售額持續快速上漲,消費和投資的增幅差距縮小,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提高。 今年上半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4%,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比2006年全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季度增長14.9%,第二季度增長15.8%,6月份增長16%,增速創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的方式在轉變,經濟增長的質量在提高,這也是多年來宏觀調控所期盼的結果。 消費需求旺盛增長緣于五方面的因素: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大。二是國民經濟連續數年高速增長,消費者信心與日俱增,第二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6.7,比第一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三是農村市場零售增速提高幅度大于城市市場,農村消費拉動作用增強。今年上半年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9%,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農村消費增長14.3%,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農村提高幅度快于城市0.4個百分點。四是餐飲業對總消費的貢獻率不斷提高,上半年餐飲業對總消費的貢獻率為13.8%,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五是消費結構升級產品銷售增幅明顯高于其他商品。 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老百姓分享到更多的經濟發展成果 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3 %,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個百分點,高于第一季度1.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出現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長態勢。 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一方面說明隨著本輪經濟景氣周期不斷延長、企業效益不斷改善,國家財力大幅增強,政府有能力為民謀福利。今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026億元,增長42.1%,同比加快16.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30.6%,同比增幅提高8.6個百分點,增收6112億元。企業實現利潤增長大大快于工業增加值的增長,財政稅收大幅增長,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有財力增加居民工資、提高離退休和低保人員的補貼標準。 另一方面說明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正不斷向居民群體傾斜。過去那種為生產而生產,不斷追加投資、企業擴大再生產的分配方式在轉變,國民收入分配向企業、向各級政府、向生產傾斜的格局有所扭轉,老百姓逐漸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經濟發展成果,群眾得到的實惠增加。農民收入連續幾年保持較快的增長,也充分說明國家對農民的各種補貼政策、減稅政策、最低收購價政策等等對改善農民收入狀況起到重要作用,農民也正在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的受益者。 處理好經濟增長和節能減排的關系是新時期面臨的新任務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有充裕的資金和豐富的物資支撐,這是優于過去的發展條件。但是,在新時期經濟發展雖然不受資金和物資的限制,卻面臨資源過度消耗和環境嚴重污染的問題,因此經濟快速增長要受到這些因素的制約。2006年我國多項經濟指標都超額完成了計劃,惟有節能降耗4%的目標遠遠沒有實現。根據最新統計,2006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為1.206噸標準煤,比2005年下降了1.33%,但我國能源和資源消耗量與所創造的GDP之比大大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從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西藏自治區)的能耗指標完成情況來看,只有北京的單位GDP能耗下降增幅超過了4%,其余29個地區均未完成能耗下降任務。單位 GDP能耗最大的是寧夏,其每萬元GDP消耗了4.099噸標準煤,相當于北京的5.4倍。青海、貴州、山西、內蒙古也都是能耗大省。 目前我國的結構調整步伐還比較緩慢,第二產業比重較大,上半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仍高達51.9%;工業的增長速度快于GDP的增長速度,高耗能行業的發展速度也偏快,第二產業依舊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第三產業比重偏低,耗能較低的服務業發展滯后,是GDP能耗較高的主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而高耗能的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1.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24.4%,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5.0%,增幅比工業平均增速高3~7個百分點,上半年煤炭、鋼材產量也保持較快增長。由此可見,耗能大戶維持較高的增速水平,主要能源產量高速增長,是拉動工業經濟也是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就使“十一五”規劃要求2010年要實現節能降耗20%的目標難度大為增加。 總之,上半年經濟運行的總體勢頭是良好的,但是,我們面臨著既要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又要處理好節能減排的新挑戰。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大量進口國外先進、低耗能的技術設備,是實現二者統一的基本思路。- 作者單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