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殷劍峰:2007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19:08 《中國金融》
- 殷劍峰 今年上半年,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下,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投資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同時,隨著就業形勢好轉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顯著上升,加之股市的財富效應,消費的增長令人矚目。受食品價格上漲過快影響,CPI有所反彈,但下半年很可能會回落到3%以內。總體看來,中國經濟正在以其自有的步伐穩健地前進。未來需要繼續采取有利于增加就業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以刺激消費,改變經濟增長依靠投資尤其是出口的格局。 總體情況:快速、平穩的“三駕馬車” 從總需求層面看,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今年上半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由2月份的23.4%上升到6月份的26.7%(見圖1)。根據往年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化,預計在7月份會繼續保持這種上漲態勢。不過,受宏觀調控、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可能難以達到2006年同期的水平。 與投資相比,消費的增速令人矚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較為顯著的加速增長,截至6月份,增速已經達到了15.4%,比2006年和2005年同期均高出2.1個百分點(見圖2)。如果這種態勢保持下去,則今年消費對GDP的貢獻將超過往年。 出口同樣維持著強勁的增長。按照人民幣兌美元外匯牌價進行折算后,今年5月份出口同比增長20.3%(見圖3),略高于2006年同期。然而,如果從趨勢上看,出口增長速度正在呈現緩慢的下降態勢。隨著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貿易摩擦的加劇和下半年人民幣的繼續升值,預計全年貿易順差對GDP的貢獻度較往年會有所下降。 總體而言,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雖有所恢復,但比往年已大幅度下降,預計今年能夠控制在26%左右的水平;出口的高速增長不可持續,未來將有所放緩;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有所下降的過程中,消費可能會成為今年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 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長的動力:新一輪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 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一直是引領固定資產投資的兩個主要行業,其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而且,考慮到這兩個行業投資的帶動效應,它們的變化基本決定了整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走勢。 與往年同期相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略有趨緩,但是,在新一輪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下,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兩個主要行業的投資上升明顯。今年5月份,制造業投資的同比增速為35.5%,比全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近10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上升到31.3%;房地產投資的增速達到了29.7%,同樣高于全部投資增速,其占比上升到25.1%(見圖4)。 制造業投資的高速增長受到了強有力的業績支撐。今年上半年,制造業累計虧損額為11.21億元,比2006年同期(12.82億元)有所下降。同時,制造業累計利潤大幅度增長,達到了51.16億元,而2006年同期僅為19.40億元。在利潤增長加快、虧損額下降的過程中,制造業虧損企業的絕對數量由2006年同期的345家下降到今年5月份的 307家,虧損企業占比則由25.54%下降到20.65%。在制造業中,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等重化工業子行業的利潤增長更為明顯,這反映了工業化進程正在進入重化工業階段。 房地產投資的高速增長來自于旺盛的住宅消費和投資需求。在房地產投資中,住宅投資占比達到了70%強,因此,住宅的需求構成了最基本的支撐。我們以當年住宅銷售面積與當年竣工面積的比例來衡量供求關系的變化,可以發現,今年5月份該比例達到了188%,高于2006年同期(181%),更高于2005年和2004年的水平。 總之,當前的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反映的是輕工業向重化工業發展的新一輪工業化進程,而房地產投資的增長則主要是因為城市化的迅速推進。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很多人擔心中國的房地產會出現日本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泡沫,但是,考慮到中國的城市人口占比較低(2005年為42%),地域遠較日本廣闊,商品住宅市場的起步也比日本在上個世紀80年代快得多,因此,我們以為,中國不會出現日本式的房地產泡沫。不過,據我們預測,大約在2010年前后,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的格局將會轉變為供求平衡甚至供略過于求的格局。 消費增長的動力:收入增長和就業增加 上半年消費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于居民收入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第一季度,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躍升到17.6%和17.5%(見圖5),分別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6個和4個百分點。根據我們以往的研究,中國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自 1999年后略為上升,但變化不大,因此,刺激居民部門消費的前提條件就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 除了單位勞動力的工資水平可能略有提高之外,居民部門收入增長乃至消費增長的主要決定因素就在于就業。從城鎮單位就業來看,就業總人數自1999年持續下降后,從 2005年底開始明顯上升。在城鎮單位的就業統計中,包括“國有企業”就業、“集體企業”就業和“其他企業”就業。從1999年以來,“其他企業”就業人數一直處于上升態勢,但是,受“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就業人數下降的影響,在2003年至2005年間,城鎮單位就業總人數沒有顯著變化。從2005年底和2006年初開始,“其他企業”就業人數的增長超過了“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就業人數的下降,從而使城鎮單位就業總人數逐步回升。 城鎮單位就業只反映了較窄口徑的就業變化,而三次產業的就業情況可以反映更為宏觀、整體的狀況。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依然是工業化進程中的波動,是增長型經濟的波動。在這種波動中,非農就業占比的年度變化與主要經濟變量(如 GDP增長率、投資率等)高度同步。在本輪周期中,2003年非農就業占比出現了明顯上升(當年上升0.9個百分點),此后速度逐步加快。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非農就業占比的年度變化維持在2.1%和2.2%的增長水平——這種狀況與上輪周期中的1993年、1994年和1995年如出一轍。隨著非農就業占比的上升,2003年至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的高平臺上。 進一步將非農就業的變化拆分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變化,可以看到,本輪周期中非農就業占全部就業比重的上升主要歸功于第二產業,而第三產業就業的占比一直在以一個相對平穩的速度增長。 總之,未來消費能否得到持續的刺激,本輪周期的上升段能否被拉長,其決定因素在于非農就業是否能夠持續的增加。鑒于第二產業投資、就業的波動性較大,未來需要繼續放松管制、加快改革,以推動第三產業就業的增加。此外,勞動力的就業需要有相應資本的投入,因此,需要防止對投資的過度打壓。 物價水平:無須過度擔憂 今年3月份至6月份,CPI已經連續四個月達到或超過了年初管理層設定的3%的目標,6月份CPI同比增長了4.4%。同時,PPI持續下降,從2月份到6月份連續五個月在3%以下(見圖6)。 首先,就PPI而言,在投資增速受到控制特別是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難以繼續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其未來走勢應該比較平穩。 其次,就CPI而言,近期的反彈完全歸因于食品價格,而非食品價格一直保持平穩。結合2004年的情形,我們發現,完全可以用標準的農產品價格模型“蛛網模型”來解釋 CPI的變動。也就是說,存在這樣的循環:食品價格上升、農業利潤上升、產量上升、價格回落……由于需求的相對剛性,農產品價格向均衡點回復的速度主要取決于供給的彈性,因此,對這種價格變化更應該著眼于供給面,而不能以需求管理為主。 總之,盡管6月份的CPI達到了4.4%,并且,由于生豬存欄數沒有恢復和豬疫的發生,豬肉價格乃至食品價格將在7月份、8月份甚至9月份維持在高位,但是,考慮到我國長期處于儲蓄率大于投資率的狀況,包括資本和勞動力在內的生產要素供給非常充裕,物價不太可能出現持續、大幅度的上揚。當然,如果未來消費能夠得到持久的刺激,我們將迎來一個溫和的通脹局面。果真如此,徘徊多年的通貨緊縮陰影將會徹底遠離中國經濟。-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