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項兵激情布道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8日 01:10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胡鈺 北京報道 大雨過后的北京清新透亮。放晴的下午,一直擔心班機延誤的項兵風風火火地從外地趕回北京。一身休閑裝,單肩挎著一個簡單的行李包,項兵笑瞇瞇地快步走進了長江商學院的大門。等待他的除了我們的采訪,還有會議、學院事務和第二天的授課。微微有些胖的項兵很有學者的派頭,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快而不亂。在這個忙碌的時代,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要有足夠的速度、足夠的體力、足夠的實力。不過除此之外,項兵還多了一項,那就是足夠的激情。 力主“新洋務戰略” 《華夏時報》:業內人稱您是“具有逆向思維的洗腦教授”,您怎么看這個評價? 項兵:(笑了笑)改革開放近30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大多數中國企業大而不強,特別是在跨國公司志在必得的主流行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發達國家市場(即主流市場)取得重大突破的中國企業。在我看來,由于中國經濟與中國企業的發展起點較低,我們因此習慣于從下往上看問題,這導致了許多中國企業無論怎樣的戰略和戰術,其視野與思維意識都可能有“井底之蛙”之嫌,難以實現對自我的超越。 過去幾年,我一直在思考中國企業應對全球化競爭之“勢、道、術”。我的觀點是:如果中國企業依然徘徊在傳統思維與戰略的束縛中,要想在主流行業與主流市場的交集中取得戰略性突破,難度較大。因此,中國企業需要改變以往看世界的角度與方法,在順應全球化競爭的同時,運用新視野、新思維和新策略,來不斷提升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華夏時報》:這也正是您一直倡導“新洋務戰略”的原因吧? 項兵:“洋務運動”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 “市場換技術”等理念。它的思維根基是“以中國應對世界”。“洋務運動”思想影響了近代中國的發展歷程,甚至包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所運用的“市場換技術”策略。而事實證明,“市場換技術”策略并沒有幫助中國企業在主流行業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以中國應對全球”的思維方式也可能很難順應全球化競爭潮流。 可以說,我們正在經歷一個重大的變革時期。全球化所帶來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第一,在國家和社會層面,全球化意味著一場更為廣泛的競爭。任何國家或民族都無法稱自己是最優秀的,單靠整合一個國家的資源或力量是很難實現真正的強大的。第二,在企業層面,全球化是跨國公司所推動的一場超越國別概念的資源爭奪戰,它包括資本、人才、技術、品牌甚至法律、制度等各方面。頂尖跨國公司通過全球布局,依靠整合全球資源來不斷提升其競爭力。比如IBM公司,其全球采購中心、人力資源中心分別在深圳和廣州,而在印度班加羅爾設有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之一。 “新洋務戰略”首要解決的是中國企業的思維與視野問題。一方面,中國企業要學會“從月亮上看地球”的思維方式,避免陷入“井底之蛙”的困境。另一方面,要形成“以全球應對全球”的戰略視野,從全球范圍內尋求中國企業的發展機遇以及應對全球化競爭的解決方案。 中國企業要善打“組合拳” 《華夏時報》:在目前競爭環境中,中國企業該如何尋求突破? 項兵:“新洋務戰略”的核心策略是“鏈條對鏈條的競爭”。 在傳統競爭理論中,比較強調企業應建立核心競爭力。在全球化競爭時代,頂尖跨國公司通過商業模式創新,逐步完善基于整個產業鏈上的競爭優勢。換句話說,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通過橫向并購與多種形式的資源整合、優化供應鏈管理及信息系統,對產業鏈的價值構成方式實現顛覆性重組。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僅僅只是關注企業核心競爭力而未能從整個產業價值鏈的視野與角度來給企業一個新的定位,我們可能處處被動。 比如鋼鐵行業,當中國寶鋼公司把煉鋼技術搞得爐火純青的時候,印度米塔爾、日本新日鐵等公司把利潤轉移到行業上游的鐵礦石企業,直接壓縮了寶鋼的利潤空間。再比如百麗鞋業,從最初的生產起家后拓展自己的零售渠道,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鞋類產品零售商。百麗鞋業通過縱向一體化策略所打造的產業鏈,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具備的高效供應鏈管理水平,保證了其鞋類產品65%左右的毛利率水平,這是大多數中國制鞋企業所不能達到的。“鏈條對鏈條的競爭”視野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尋找“以全球應對全球”的杠桿和突破口。 《華夏時報》:您曾說中國企業要躋身世界主流行業,應該采取“市場換股權”策略,這在實際中實施的難度大嗎? 項兵:“市場換股權”是“鏈條對鏈條的競爭”理論和“以全球應對全球”思維的一個組合拳(具體應用策略)。 近些年,得益于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與龐大的消費人口基礎,中國市場已成為跨國公司競爭的主要目標。從全球產業鏈構架來看,龐大的中國市場已成為最重要的末端環節。特別是在電力、鐵路、航空等基礎設備領域,中國市場的訂單已成為決定跨國公司全球市場占有率的重要尺度。按照“鏈條對鏈條的競爭”理論,中國企業可以運用本土市場力量,將市場轉換成一種戰略工具,以撬動跨國公司既定的競爭格局。這就是“市場換股權”策略的思維根基。 與“市場換股權”策略相對應的是“市場換技術”,后者強調掌控核心技術。近20年中國企業的發展顯示已證明了其戰略短板。一方面,“市場換技術”很難從本質上提升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這種“洋務”思維的弱點是以中國應對全球,在眾多跨國公司已經修煉成以全球應對全球的今天,洋務思維的局限性愈來愈明顯。另一方面,即使個別中國企業運用“市場換技術”策略取得了一定技術能力,中國企業在管理、品牌、資本等多方面的能力短板,技術方面的優勢又難以長期保持與發揮出來。在這方面,華為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在歐美主流市場艱難的市場開拓進程證明,即使有一定的核心技術,真正進入歐美等主流市場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重視人文的偉大力量 《華夏時報》:您一直很關注人文,那您如何評價“科技與人文”在當代企業中的作用? 項兵:科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們一定要意識到,過于關注科技反而會限制我們的發展思路。 首先,市場經濟的偉大之處在于它孕育了一批偉大的商業機構,通過組織化建設,使技術、品牌、渠道、人才、資本等各種資源在商業機構內部高效運作,不斷創造新財富。其次,借助不斷創新商業模式,許多頂尖跨國公司追求技術之上的更高層次的公司有機增長。比如沃爾瑪、高盛、摩根斯丹利、花旗銀行、星巴克、Google等公司,它們都沒有所謂的“核心”技術,但卻同樣可以成為傲視全球的世界級企業。在中國本土第二代企業家中,如沈南鵬等人所創建的攜程與如家、江南春的分眾傳媒和李彥宏的百度等公司,也都是通過商業模式的拷貝與本土化再創新,創造出了巨大的社會和個人財富。 《華夏時報》:這就是為什么長江商學院倡導人文辦學理念? 項兵:長江商學院是全球第一家把人文尤其是宗教課程引入到MBA、EMBA及短期培訓課程中來的商學院。我們的想法是,企業家了解更多的人文方面知識,將有助于其個人修養的提升,有助于建立多層次的價值觀體系,在此基礎上做好“以全球應對全球”,實現全球人才為我所用。可以說,在這方面,長江商學院的辦學理念在全球都處于相對領先地位。 寧靜與激情的融合 《華夏時報》:在各地講學、考察的過程中,有什么讓您感觸頗深的事情嗎? 項兵:去年長江EMBA到日本與當地知名企業交流,我們見到了索尼公司前社長出井伸之。一個學員問他,您認為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出井伸之的回答是:中國本土市場太大。這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在全球化的今天,較大的本土市場已被公認為中國企業的固有優勢,但正因為如此,中國企業也容易變成“井底之蛙”,形成“小富則安”的心態。要知道,在全球競爭的今天,在諸多行業,只有贏全球才可能真正贏中國,只有具備與跨國公司在全球主流市場和主流行業展開競爭的能力,才可能真正鍛造出全球一流的公司。 《華夏時報》:在您看來,誰是中國的優秀企業家代表? 項兵:時代不同,我們判斷優秀企業家的標準會有所不同。比如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像柳傳志、張瑞敏、任正非、李東生、牛根生等,他們在從計劃到市場的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表現出了獨特的勇氣,是一種敢為天下先的個人魅力。 第二代企業家像沈南鵬、陳天橋、江南春、馬云、丁磊、張朝陽、李彥宏等。這些人多是受過良好的教育,思維開放巧動腦筋,從發達國家移植商業模式,通過私募融資、海外上市等途徑,實現了企業快速擴張。這些人是當今企業界非常重要的新生力量。 當然,我所期待和看好的是第三代企業家,他們應該是具有全球視野的新銳力量,并且具有人文關懷精神。 《華夏時報》:在當代中國社會,累積個人財富似乎是一個特點,您怎么看? 項兵:過去20多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起來。但在很多方面,我們也許過于急功近利,功利目標似乎在主導我們許多方面的發展。 做研究是為了得諾貝爾獎、拍電影是為了奧斯卡、讀書為了考試、辦學為了排名、搞學術為了賺錢、經營企業目標是為了進500強……急功近利的做事方式短期內也許會帶來大大小小的實惠,但在我看來,這種風氣一旦堆砌為一種文化,很有可能會對我們的發展和進步帶來潛在隱患。所以我建議,我們可以稍微慢下腳步,找回一些可以令內心心潮澎湃的精神世界。我們要更多地用“心”去做一項“事業”,而不是僅僅為了眼前的利益和某一項功利的目標。我們需要大力弘揚“寧靜以致遠”的內在精神。淡泊名利,超越作秀,超越形備而實不致的復制,以此推動中國社會做出一些可以撼動世界的“大風流”之事,是為真正的財富。 人物簡介 項兵:現任長江商學院教授及創辦院長。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學、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北京大學。1983年以優秀畢業生的榮譽畢業于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并于次年公派赴加拿大阿爾伯他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攻讀MBA, 并在該校獲會計學博士學位。曾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第一批(七名)核心教授之一。于1999年7月1日加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主持創辦了光華管理學院的EMBA以及高級經理短期培訓中心,并擔任該中心主任至2001年年底。 記者手記 采訪過程中,項兵自始至終手里握著一支筆,邊說邊在紙上輔助性地畫著寫著所說的內容。這種感覺很熟悉很親切,仿佛回到了中學時代老師的單獨輔導。如果現場有一個專業的聲波測量儀,那項兵的聲音頻率和調性顯示應該是最豐富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謙和的笑容是項兵的標志性神情,他常常會用語氣和手勢來強調自己的話,似乎生怕對方會漏掉或不理解,還會時不時地觀察你是否領會了他的意思。此時,用“項兵老師”這個稱呼來形容他,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