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黃少安:經濟過熱但不嚴重 反對物價補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2日 07:31 新浪財經
關于宏觀經濟的幾點看法: 經濟過熱但是不嚴重,繼續抑制投資,反對物價補貼 黃少安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中心)院長,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1,是不是現在有更大壓力采取進一步措施改變負利率狀況? 上半年CPI的上漲幅度當然不可忽視。我們知道,CPI是不包括房地產價格的,如果加上房地產價格,物價上漲幅度還要大。利率實際為負的狀況如果繼續惡化,會對宏觀經濟運行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因此,應該改變這一狀況。目前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措施是加息和減免利息稅。我認為:針對目前的經濟有些過熱狀況,加息是主要的措施,可以同時取消利息稅。不過,免除利息稅雖然也能起到作用,但是不是主要的。因為:第一,目前我國經濟過熱的根源是投資和出口(根本上還是投資)過熱;第二,我國居民消費歷來對存款利息率(包括利息稅)變化不敏感,而在儲蓄和投資之間選擇時對存款利率敏感。幾年前開征利息稅,目的是為了刺激消費和投資(或抑制儲蓄)、增加財政收入。但是,這些目的很大程度上沒有實現,既沒有刺激消費(對利息稅不敏感),也沒有增加多少財政收入(約占2006年財政收的1.2% ),投資的增長與利息稅也基本上無關,倒是股市價格的上漲把居民儲蓄存款拉出來了。如果說幾年以前開征利息稅理論上還有道理(盡管實際作用不大),取消也沒有充足理由, 那么,現在已經是經濟過熱了,正好是一個取消的時機。盡管我國居民的消費實際上還是不足的,但是,繼續征收利息稅也不起作用。 加息和取消利息稅能改變負利率狀況,從而能抑制投資,但是不會影響消費,因為本來消費對利率不敏感。 2,綜合地看,中國經濟目前是“過熱”,但是,不是“嚴重過熱”,大可不必驚慌。 判斷經濟是否過熱,當然需要綜合地看。我認為,我國目前的經濟總體上是過熱,但是還不是嚴重過熱。判斷是“過熱”的理由是:已經超出我國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環境惡化趨勢加劇);物價上漲趨勢;為增長而增長的趨勢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作為普通老百姓,判斷經濟熱度的簡單而直觀的依據就是:如果物價上漲、所有交通工具都擁擠,肯定過熱!安皇菄乐剡^熱”的理由是:我國經濟處于快速成長期,甚至可以說是起飛階段,中國有廣大的國內市場支撐,GDP增長速度長期保持10%左右是完全可能的;綜合看這一次公布的數據,雖然GDP上半年增長11.5%,CPI上漲3.2%(其中6月份上漲4.4%) ,但是,投資與去年同期比是回落的,這是一個重要指標。經濟過熱的根源是投資過熱,投資過熱導致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一定時滯后才是消費品價格上漲。我國去年和更早一些采取的一系列抑制投資的措施,已經發生作用------抑制了投資,GDP、CPI等指標是過去已經過快增長的投資的一個滯后和慣性反應,這些指標的回落,還需要一定時滯。只要投資回落或被控制,這些指標就會回落或者被控制。所以,綜合地看,我國目前的經濟是過熱,但是還不嚴重,而且已經得到了控制,因為投資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3,如何看待物價上漲? 物價下降一般只能發生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經濟增長而物價長期不動,也是不正常的。前幾年中國連續幾年的高增長速度、低物價上漲速度也稍有一點不正常。而且,今年以來的CPI的上漲并不一定是壞事,是對前幾年低物價的反動或矯正。當然,作為消費者,巴不得永遠不漲價,最好什么都免費。可是這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經濟增長越快,一般情況下,物價也會長得更快。連續多年的高增長,特別是2005以來已經出現的投資偏熱,經過一段時期后,必然推動CPI上漲,否則就是不正常;公務員和企業員工工資大幅度增加(全國平均超過20%),特別是公務員工資漲得幅度很大,大大超過GDP增長。工資上漲是要推動CPI上漲的;農產品以及以它為原料的食品價格上漲既是必然的,也總體上有利于農村和農民,所以,不一定是壞事。 4,針對目前已經過熱的中國經濟,該怎么辦? 去年我們說經濟偏熱時,很多人不信,前幾次過熱也是:開始總有人不信。前面已經說了,是過熱,但是不嚴重;物價上漲具有必然性,也不一定是壞事。但是,不等于不要重視經濟過熱和漲幅趨大的物價。不重視就會變得更嚴重。作為中央的宏觀政策,最關鍵的是要繼續控制投資增長。盡管投資增長勢頭已經得到抑制,但是,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重點和關鍵,因為:第一,物價上漲、出口高增長、資源和環境壓力大,都是根源于過快的投資增長;第二,投資增長是最難控制的,控制以后是最容易反彈的。這根源中國現行的體制。在現行體制下,所有的各級地方政府都有著加大本地區投資、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而且都有一定對策規避中央的抑制投資的宏觀調控政策。 各級政府每當中央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時,在年中或年終總結時,常常會說,“在中央實施宏觀調控的情況下,我們實現了經濟增長多少”。所以,中央的調控措施,必須圍繞抑制投資增長展開和安排。進一步提高準備金率、加息和廢除利息稅都屬于這類措施。還得依靠行政手段(威懾其“烏紗帽”)抑制地方政府官員的投資沖動。至于已經實施的對低收入居民的肉價補貼之類的措施,沒有意義,會使政府很被動。因為,第一,中國已經是市場經濟了,消費品價格隨供求變動而變動,是居民應該適應的。物價補貼是反市場措施;第二,豬肉等商品,具有很大的替代彈性,居民(包括低收入者)在肉價高時少吃一點并沒有多大影響;第三,如果肉價漲了補肉價,那么,糧價漲了補嗎?白菜漲價補嗎?。。。。。。如果都補,財政不堪負擔,更壞的是:我們在體制倒退,不相信市場,在重新喚起老百姓的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欲望和觀念-----只要物價漲就盼望政府補貼,不補貼就有意見,認為政府不關心民生,這會讓政府很被動;第三,政府真要關注民生,就要關注到最主要的問題上,F在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階層,最重要的是最低收入保障、醫療保障等。政府為什么不用物價補貼的錢充實到保障基金,從而提高保障水平和擴大保障面?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