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楊啟先:以技術創新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09:33 《學習時報》

  楊啟先

  技術創新是當前確保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

  胡錦濤同志最近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大作用,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不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現實且迫在眉睫。為什么這么說?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雖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年平均遞增速度達到了9%以上,可以說列世界第一。但時至今日,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效益效率仍然十分低下,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的問題。包括:

  1.在生產經營領域,投入產出率太低。如我國現在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大體上相當于全世界總量的4%―5%。但每年為生產這些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的主要資源性產品,即能源、原材料占全世界的比重,煤炭達31%,鋼鐵達27%,有色金屬達25%,水泥達40%,石油、天然氣也將近10%。投入產出系數明顯太低,損失浪費很大。長此以往,肯定難以為繼。

  2.在固定資產投資領域,回報率太低。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率,近些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今年仍將接近50%,也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但每年投入(固定資產投資)與產出(國內生產總值增加額)的比例,一般只有10%到20%,比一些發達國家30%―40%要低得多。明顯也難以為繼。

  3.在外貿出口領域,收

匯率也太低。近些年來,我國的出口增速,一般每年都達20%甚至30%以上,總規模已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但基本是以量為主,很少有自己的品牌與專利,產品出口價格很低,成本很高,不僅資源損失很大,而且國際間的經貿糾紛不斷增多。客觀上也難以為繼。

  4.由于在生產經營領域,效率效益普遍低下,經濟的高增長只能依靠高投資、高出口支撐。導致消費基金的分配率太低,居民購買力不強,內需不足,產能明顯過剩。加上我國人口眾多,每天都要面臨滿足十三億人口的吃、穿、用、住、行等供給問題,導致土地開墾與資源開發明顯過度。目前不僅環境惡化嚴重,資源大多也捉襟見肘。這種趨勢如果不能迅速扭轉,經濟不僅很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而且很可能逐步陷入一種很困難的境地。

  為什么我國經濟發展的效率效益仍然十分低下,最主要的是技術水平,生產技術與管理技術的水平太低,一般要低于發達國家七年甚至十年以上,許多高端設備和產品都需要進口解決。在一些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技術進步的貢獻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國至今只有大約30%―40%;對外技術的依存度,在發達國家一般不超過30%,我國現在卻高達50%以上。如現在我國每年生產的彩電達7000多萬臺,占世界第一,但彩電中最主要的部件“芯片”,幾乎全部是進口的;其他一些主要的家電產品也基本如此。所以,現在一般所謂的中國是個“制造大國”,實際只是個“裝配大國”,扣除進口配件成本以外,自己所能增加的價值和所得到的利潤不多。這就足以說明,如何認真搞好技術創新,不僅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盡快走上良性循環道路所不可缺少的,而且是確保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刻不容緩的。

  技術創新的主體與核心,在于企業的自主創新

  搞好技術創新的辦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政府組織創新,一種是企業自主創新。在實踐中兩種辦法都十分重要,切不可偏廢。

  所謂政府組織創新,即通過各級政府所設立的技術研究所、研究院或者專門攻關某個重大課題的大兵團集體組織,進行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搞得好,可以較快改變一個國家科學技術落后的面貌。如我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所組織的“兩彈一星”研究,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所組織的航天事業研究,使這兩方面的技術,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就基本趕上或接近了世界先進水平。由農業部和湖南農業研究部門所組織的袁隆平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研究,累計提高糧食6000億斤以上,對解決我國糧食不足問題,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種辦法,不僅在國內常用,在國際上也不少見。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所組織實施的“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傾全國之力大力調整不合格的產業法規,集中發展信息產業,從而不僅使美國經濟重新實現了振興,而且一舉扭轉了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的被動局面。

  但是,也必須充分看到,技術創新的主體與核心,還在于企業的自主創新。這主要是國為:

  1.企業是最基礎的生產經營單位,客觀上最接近市場,最了解需求。搞好技術創新,不僅是其本身做強做大、加快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其研究開發與生產經營一般都是緊密結合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從而有利于創新時間的節約,投入產出率往往也比較高。

  2.在一個國家內,企業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分布很廣。只要都重視技術創新,積極搞好開發研究,“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會有一些企業取得成就,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并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帶動和促進更多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努力前進。

  3.一個企業如果真心建立起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僅將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自身發展上取得卓越的成就;而且還有可能帶來整個國家的技術進步與經濟繁榮。如芬蘭的諾基亞手機和愛爾蘭的軟件產業等,在芬蘭和愛爾蘭正起著這樣的作用。我國由于經濟的總規模很大,一個企業雖然不可能起到這種作用,但在某一個產業或地區中起到這種作用是完全可能的,如深圳的華為、青島的海爾,蕪湖的

奇瑞等,由于它們長期堅持搞好自主技術創新,現在通訊、家電和汽車產業中,就正起著這樣的作用。

  從我國的現狀看,隨著改革開放的前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進行自我技術創新的格局。如2004年,在我國技術創新的總投入1960多億之中,由企業投入的已達1300多億元,占全部投入的三分之二。特別是在一些沿海地區,如深圳現在90%以上的研發機構已經設在企業;90%以上的科研經費已經出自企業;與此相適應,90%以上的專利申請也來自企業。從而在深圳的經濟增長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做法和經驗,很值得其他地區借鑒與推廣。

  政府如何有效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自我技術創新

  在一個國家內,技術創新的主體與核心,雖然應該是企業的自主創新,但這絕不意味著不需要政府的推動與幫助。因為,一個企業只是一個微觀經濟主體,對于企業內部所需的條件和問題,它可以積極去想辦法創造或解決。但是,對于一些外部條件與客觀領域的問題,企業往往都會力所難及,必須有賴于政府的幫助,才有可能如虎添翼,有效推進并取得應有的成效。而且就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來看,政府也是責無旁貸的。

  1.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從多方面為企業自主技術創新,培養更多專門人才。培養專門人才的大學教育,近幾年發展很快,下一步,必須著力在提高質量上下功夫。包括:積極扶持搞好國內一批重要院校與重要科研院所的人才培養,組織更多學生出國留學與吸引更多的“海歸”和國際人才等,來更好地適應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的需要。如2005年,我國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技術創新獎,四分之三都為“海歸”人才所得,說明在這方面是大有所為與潛力很大的。

  2.深化經濟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改革,為企業自主技術創新,提供較好的體制環境。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只有萬分之三,有百分之六十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百分之九十的企業沒有申請過專利。導致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明顯不強。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客觀因素以外,最要害的是企業體制機構不合格:政資不分,政企不分,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嚴重缺乏企業應有的自主權,致使企業既無自主創新的動力,也無自主創新的壓力,得過且過,不求進取。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理順產權關系入手,深化企業體制機制改革,以確保企業能擁有在產權受法律保護的基礎上,享有其所必不可少的自主創業、自主經營以及自主支配與處置財產等一系列權力的制度安排。

  3.完善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形成一套適應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的風險投資市場和靈活的融資機制。包括:直接到資本、債券市場融資,合理增加銀行貸款,適當增加國家財政撥款與政府資助、補貼、貼息、擔保等。以有效解決企業自主創新所必不可少的資金來源問題。

  4.制定一套鼓勵支持企業積極增加自主創新投資和消化吸收創新技術的政策,提高企業與勞動者千方百計進行自我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增加企業的創新投入。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看,不僅整個創新的投入明顯偏低。在發達國家用于技術創造的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我國現在只有1.35%。消化吸收引進的技術,本來是技術創新的一條捷徑,但由于投入不足,在我國效果也有限。如日本和韓國,引進與消化的投資比例,一般達1比5―10以上,我國至今還不到1比1。因此,盡管我國引進技術不少,但往往只能是落后――引進――再落后――再引進的非良性循環,長期形不成自己的技術。

  5.盡可能搞好各種服務,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一個良好社會環境。包括:盡快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法規體系,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激勵創新政策,以及對各方面科技創新的合理規劃與統籌協調等。以既有效降低企業技術創新所面臨的社會風險和社會成本,又大大縮短每項技術開發的周期,促進企業的自主技術創新在我國迅速地蓬蓬勃勃發展起來。

  (作者系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來源:《學習時報》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