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徐霜北:緩釋內需須謹防四缺口模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11:23 《英才》
文·徐霜北 21世紀最初的一次宏觀調控,成功地使中國經濟擺脫了通貨緊縮,又預防了通貨膨脹,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20.94萬億,經濟增長連續四年達到或略高于10%。 三大因素使可持續增長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挑戰:經濟增長所依托的資源和環境的約束加大,增長成本上升;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拉大,協調發展和社會和諧受到威脅;體制改革滯后,計劃經濟體制余威尚存,市場機制在激發經濟增長活力的同時,不時地顯現其“短腿”和“多足”的負面。凡此三者,引致國內市場需求難以緩解和釋放,內生的經濟增長機制無法最終定型。 21世紀 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層面上,選擇可持續的發展戰略等于選擇了需求導向型的財政政策。力鼎國內以需求為導向的宏觀政策,首先應當改善財政政策“四缺口模型”。 缺口一:結構調整。長期以來,對經濟進行反周期調節,比較注重總量的變動、防止通貨膨脹、化解緊縮壓力,保持合理的經濟景氣指數,沒有系統地考慮結構的調節。經濟增長雖然總體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上,但結構性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內在的增長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 缺口二: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狀況直接決定社會的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的實現。按照公共財政理論,調節收入分配是財政的重要職能,但目前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的調節干預力度過小,社會基尼系數達到0.45左右,使收入分配沒有對促進消費增長發揮應有的作用。 缺口三:自動穩定器。將解決短期波動與長期結構調整問題結合起來,方能對內需產生持久深遠的效果。在過去十年的財政政策過程中,相機抉擇的調節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就國情而言,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啟動比較晚,制度基礎不扎實,自動穩定器調節機制不健全,客觀造成經濟波動的放大,給宏觀調控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缺口四:消費預期。消費需求作為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終極和阻止經濟劇烈波動的穩定力量。既往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對投資需求的調節效果比較明顯,對于消費需求的調節差強人意。投資主導拉動的經濟增長,容易出現劇烈的波動,非常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的歷史性課題是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縈繞于目前則是開放性經濟條件下貨幣供給過剩和貨幣政策乏效。無論疏解哪一項困境,擴大國內需求都是宏觀經濟的一條必由之路,實行內需導向型財政政策恰是通往輝煌前景的不二法門。當重歸改善制度之路時,我們或許會發現,內需導向型財政政策的要義在于培育增長機制。 (作者系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