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經濟學人--魏杰 > 正文
 

魏杰:如何應對改革中的不同聲音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1日 08:50 新浪財經

  

魏杰:如何應對改革中的不同聲音

新浪專欄作者魏杰。(新浪財經資料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魏杰,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研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全國13個省市的經濟顧問,15家大型企業經濟顧問,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等 5家學會的副會長。魏杰教授有各種經濟專著20部出版,發表論文400 余篇。曾為三九集團、長虹集團等國內一批知名企業的發展規劃、股份制改造、資產重組、上市募股等項目出謀劃策,做了大量的指導性和操作性的工作,受到政府和企業界人士的高度贊揚。魏杰教授在經濟學界是“中國經濟學四小龍”(又稱“京城四少”)之一。近20年來,他的學術思想一直領先我國經濟改革實踐,被稱為“先思一步的經濟學家”,又有“魏指點”的稱號。作為中國經濟理論界的探索者,他曾獲經濟學界最高獎——孫治方經濟科學獎。1991年被評為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7月10日-7月16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魏杰。----編者按

如何應對改革中的不同聲音     7月11日  星期二

  文/魏杰 吳健

  上一部分的分析中我們認為,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另一面,出現對整個經濟改革的不同看法,背后的原因主要是這個特殊時期帶來的特殊現象。由此帶來的不同聲音近幾年有一個較大的積累,目前已經形成了一種思潮,引發了社會對于改革的廣泛討論。在這種討論中,我們應該堅持什么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認為,在應對改革中的不同聲音時,一定要堅定我們戰略,不能出現任何動蕩。具體需要堅定的基本戰略,主要有兩條:一是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變,二是要適當的完善改革。

  1、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變

  剛剛發生的一件事情給我們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聯合國鑒于我國在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上的巨大成功,宣布于2006年1月1日停止對我國的糧食援助。這個糧食援助持續了26年,差不多正好是我國全面推行改革的時間。而我們清楚的記得12年前,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曾經寫了一篇文章《誰來養活中國》,對我國的糧食問題提出質疑。在我們看來,聯合國的這一次停止援助的決定,對這個“誰來養活中國”的質疑給出了很好的回擊。

  從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二十多年來,雖然出現過一些波折,但總的來說,中國的經濟環境一直都是在改善的,這主要得益于國家在各個方面的改革,對于改革的成果我們是要充分肯定的。事實上,現在國際上對中國改革的評價是非常高的,而國內,現在雖然存在一些質疑,但我們不能否定任何改革的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貧困人口從2.5億減至目前的2610萬,占世界同期減貧人口的70%;二十多年來,中國GDP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高增長速度,順利實現了 “翻兩番”的目標,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也成為世界上第六大經濟體,用購買力平價的方法計算,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這些都是過去二十五年來改革的偉大成就,也是堅持改革的根本方向不動搖的結果。

  因此,在改革進入新時期的時候,雖然存在對改革的不同聲音,我們仍然要做到堅持改革的根本方向,絕不能動搖。對于現階段的改革,我們最起碼要堅持四個要點不動搖。

  第一,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不能動搖。市場經濟本身是中性的,這個我們是有共識的,并不存在“姓資姓社”的問題;同時,有很多問題,比如權錢交易和腐敗,并不是市場經濟本身帶來的,在計劃經濟的時代,這些問題一樣存在;還有一些市場化的改革走樣了,也不是市場經濟本身的問題。總之,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罪到市場經濟身上。從市場經濟中我們已經取得了無數的成就和收獲,不能因為出了一點問題,就批評市場化,否定市場化,這樣對于我們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堅持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不動搖。

  第二,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不能動搖。現在對于國企改革的討論是比較多的,甚至有人主張停止國企改革,這是對國企改革根本方向的否定,是很危險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國企改革方向,仍然是“兩化”方向:不屬于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領域的國有企業要非國有化;屬于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領域的國有企業要股份化,這兩化方向絕對不能動搖。

  第三,非公經濟的發展方向不能動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實踐及理論上的一個極其偉大的創新,就是承認非公經濟的地位和注重發揮非公經濟的作用。國家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的定位,從十二大報告提出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到1997年十五大報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到十六大明確提出“保護私人財產”,指明了非公經濟的發展方向。十六大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一整套的思路,因此,非公經濟是必須發展的經濟形態,我們必須堅持發展非公經濟的總體方向絕不動搖。

  第四,對外開放不能動搖。現在社會上有一些輿論在置疑對外開放,討論得比較多的一個問題是四大國有銀行的股份化,總有人不斷出來批評說賤賣了,實際上很多同志不了解銀行股份制的背景和目的,總以為賣給外國人就是便宜了。另外還有人出來批評龍永圖,批評中國加入WTO的時候一些市場開放的太快,實際上也是不了解情況,只看到對外開放的一小點弊病,卻看不到我們一直以來從對外開放的政策中獲得的利遠大于弊。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沒有一個是在封閉條件下快速發展起來的。只有全面對外開放,才能享受和利用比較優勢帶來的優勢資源,持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事實上也是這樣,過去的二十五年來,開放一直作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推動著改革的前行和國家的進步。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

  總的來說,在這個特殊時期,改革的根本方向不能動,尤其上述的四條,是堅決不能動的。

  2、適當完善改革

  在堅持改革的根本方向不動搖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現在我們的改革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那些不成功的、走樣的、帶來負面效應的改革,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這些因素的出現,很多都是歷史的必然,如果將它們獨立來看,可能并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但目前的問題是,這些因素作為中國社會經濟中最主要的不穩定因素,經過多年改革的壓抑和積累之后,已經引發了一輪思潮,還可能會以其他更激烈的形式釋放出來,使得整個中國改革環境更加復雜化,甚至有可能造成改革的停頓,引發社會經濟的動蕩,這樣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對改革中出現的不同聲音,我們要正確對待、認真聽取、細致分析;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和警惕,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手段。具體到改革的過程中,應當是適當的完善改革。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并把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內容,實際上就是要在發展的過程中適當的完善改革。回顧過去二十五年,我們沒有一刻停止過改革,也沒有一刻停止過完善改革。完善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克服改革中的問題,消除改革帶來的負面效應,從而穩定社會。中國的社會從來都是穩定壓倒一切,在改革負面效應釋放可能會導致社會動蕩的時候,首選目標的必然是穩定,也就必然會出現調整改革方向的嘗試,很可能會犧牲部分改革。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通過完善改革來穩定社會,繼而進一步推動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提供強大的動力。

  在完善改革方面,尤其要加強社會體制改革,加強公共品的提供。只要是涉及老百姓基本生活的,包括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等,都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投入。我們可以看到,在前述的五點不穩定因素中,或多或少都反映出這幾方面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事實也是如此,社會中對改革的置疑在這幾個領域聚焦得最為集中,這主要是由于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改革與老百姓的利益直接相關,如果改革沒有改好,首先受到置疑的必然是這幾個領域。所以,必須重點完善社會體制的改革。當然,我們也還有其他一些領域的改革也迫切需要完善,比如政治體制的改革,金融體制的改革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提到的完善改革,是在已有的體制框架之下,在進一步的發展和改革過程中來完善;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將改革停止下來進行治理整頓。這主要是由于現在改革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是需要在進一步發展中解決的問題,并不是需要停下來解決的問題。一旦我們的改革出現了停頓,就可能錯過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并且很可能造成社會的動蕩,引發社會經濟的全面倒退。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因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就因噎廢食,而應當采取更為積極的態度,來努力完善我們的改革。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改革確實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新時期。在這個新時期中,出現了一系列不穩定因素和深層次矛盾,集中體現為一些不同的聲音。面對這樣的復雜形勢,我們必須認清問題本質,明確改革方向,將改革向縱深推進,努力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可以用兩句話作為本文的結語,那就是:“改革堅定不移,適當完善改革”。

  參考文獻:

  1.魏杰、譚偉,“收入分配不公讓社會頭痛”,《中國國情國力》,2005年第6期。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