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陶冬專欄周之8月26日:中國的發展可否持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6日 11:34 新浪財經

  

陶冬專欄周之8月26日:中國的發展可否持續

    陶冬:“作為一個中國人,筆者對中國的強盛感到歡欣鼓舞。作為學者,一絲憂患意識卻揮之不去。”(新浪財經制圖)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陶冬,新浪的專欄作者,美國猶他大學博士,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董事。連續多年入選權威業內雜志、美國《機構投資者》亞洲區優秀經濟分析員排名榜。

    陶冬給人感覺是很嚴謹的人,包括行文和做事,這樣的經濟學家總是在不經意間讓你產生一種敬意。

    8月22日-26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陶冬。 ----編者按

   

    這些年經濟學在國內成為顯學,經濟學家們也很神氣,論壇上發言自然少不了,對大大小小的問題居然都有自己的看法,不過學術上長進不大,心也浮了。筆者便是這類經濟學家中的一位。經濟學畢竟不是科學,許多問題的真偽要若干年后才能知分曉,有些也許根本不存在對錯,這就縱容了經濟學家信口開河的壞毛病。

    筆者從來沒有想過做大經濟學家,也沒有能力發明什么了不起的經濟學理論,只想認真地做點本份的事,多走,多看,勤思考,勤動筆,對得起讀者。平時的日程總排得滿滿的,寫作也以英文為主。報刊、網站上的中文稿,幾乎全是在飛機上寫的,暢想于飛機起落架收起和放落之間的頃刻寧靜,馳騁在飛機小桌板上的一片方圓。于是,文章往往只有千把字,題材則五花八門。觀點是否正確留給讀者判斷、時間檢驗,不過在踏出機門的一刻自己頗有一些成就感。

    筆者寫作秉承兩個宗旨,一是良心,一是前瞻。寫昧良心的話,那是害人。缺少前瞻性、模棱兩可,是在浪費讀者的時間。----陶冬為專欄周自序  2005年8月22日

                中國的發展可否持續        8月26日  星期五

  陶冬/文

  中國的崛起是當今世界的一大奇景。它可能是自十九世紀中葉美國融入世界體系以來發生的最大全球性經濟事件。一百五十年前,在運輸革命的推動下,美國經濟與國際接軌。它拉動了當時世界經濟的發展,也打碎了不少歐洲農民、工廠主的飯碗。

  在全球化和自身的改革開放作用下,中國今天也在融入世界體系。它既為全世界提供著價廉物美的消費品,也沖擊了一大批產業的就業機會。同時,從原材料市場到國際資金流向,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

  毫無疑問,

中國經濟在飛速發展著,人民生活和國力也得到不斷的提升。不過一些現象卻讓人耿耿于懷:為什么中國的銀行的不良資產形成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倍?醫院見死不救、市場充斥毒食品的背后是不是道德的淪喪?還有腐敗、污染、造假……

  作為一個中國人,筆者對中國的強盛感到歡欣鼓舞。作為學者,一絲憂患意識卻揮之不去。在這里就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提出兩個命題,供大家討論

  最后,感謝新浪網提供這個平臺,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鼓勵和批評。--2005年8月26日此文在新浪專欄周刊出時,陶冬再度作序

  筆者有幸于五月二十四日,與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約翰·納什、詹姆斯·莫里斯,以及亞洲開發銀行駐華代表處湯敏、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李稻葵,在人民大會堂進行圓桌對話。對話的主題是全球化下的中國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莫里斯教授從中國的高投資傾向、蒙代爾教授從中國出口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剩余空間、湯敏博士從中國教育機制和投入等不同角度,論及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缺陷,指出了改進的方向。

  中國經濟可否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它可以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而且它會給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世界經濟的格局帶來重大變化。隨著中國日益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國豐富的、勤勞的和廉價的勞動力,正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變革。從紡織、玩具,到電子,再到化工、鋼鐵,甚至一、兩年內中國有可能成為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的凈出口國。中國制造業的優勢仍在蔓延,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呈持續走強之勢。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內部需求迅速擴大。雖然汽車和房地產業相繼出現調整,相信均屬周期性起落,遠景依然亮麗。無論從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能力,還是從國內需求的發展空間看,在相當一個時期增長是可持續的。

  另一方面,在資源、環保和體制等方面,中國面臨著明顯的缺陷。經濟的高速增長還加劇著瓶頸現象的惡化。這些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不過在這里,筆者想就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提出兩個進一步的命題。

  一、中國制造業登上世界舞臺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該行業價格和利潤率的明顯持續下降。這種情況不出現根本性改變,制造業強勢無法長期維持。

  中國制造業的強勢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制造”的物美價廉惠及全世界消費者,但也帶來利潤率的下降。筆者認為,這個現象背后是產能過剩以及由此引起的價格戰。中國勞動力豐富而且低廉,舉世皆知。中國資本成本偏低卻少有人提及。資本成本偏低,不僅體現在目前中國的實際利率水平在世界范圍內都算超低,更體現在銀行和借貸人對風險的意識和態度。許多借款人在借款時并沒有考慮如何還款,由于體制上的原因,貸款的銀行也經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的后果是銀行不斷涌現的不良資產,同時使中國過度投資趨于常態。中國超過40%的儲蓄率和老百姓對銀行的信任,使十萬億的儲蓄不斷流入銀行,并轉化為投資。筆者認為這種以不良資產為代價的工業化是不可持續的。而且隨著二○○六年底銀行業向外資開放,調整可能已迫在眉睫。

  二、中國在勞動力上的優勢,會因“獨生子女”政策而在今后十幾年出現一個逆轉。如果生產力沒有一個明顯的改善,目前的增長勢頭二十年后難以為繼。

  據測算中國勞動力供應高峰會在2015-2020年之間出現,最早在2025年左右勞動力供求關系即可能出現逆轉。目前的經濟增長模式倚賴于勞動力與資本投入,生產力的提高有限。中國經濟中不僅科技、創意含量不夠,對教育的投入和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不夠,企業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如此的經濟結構根本無法支持二十年后在新的勞動力供求關系下的增長需要,也難以應付急增的醫療、退休、社會保障開支。

  上述兩個命題與其說是給出答案,不如說是提出問題。筆者在這里表達了一些帶傾向性的意見,但這些并非結論。重要的是,提出議題,尋找解決辦法。時下有人預言多少年后中國可以趕超美國。筆者認為,在這些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之前,在中國沒有出現自己的英特爾、微軟之前,還是謙虛一些更好。中國趕超美國并非必然。

  (本文原載于財經時報,為個人觀點)

  陶冬專欄周其他文章:

  陶冬專欄周8月22日:房地產走向十月見分曉

  陶冬:內地香港臺灣十年后只有一個股市

  陶冬專欄周之8月24日:對沖基金早晚會出事

  陶冬專欄周之8月25日:打擊熱錢從土地基金開始

  


愛問(iAsk.com) 共找到相關網頁約1,38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