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經濟學家對話:行為政府化 國資委別做雙面人(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4日 12:22 中國經濟周刊 | |||||||||
國資委行為政府化? 主持人:目前,社會上有議論,認為國資委管得太多,權力在膨脹。對國資委的定位不準,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黃群慧:國資委將職責限定于“董事會”,至少會帶來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國資委不可能是一個有效率的“董事會”。因為國資委管理半徑太大,如中央國資委定位于196家行業不同、大多數規模龐大的中央國有企業的統一“董事會”,不可能具有現代公司制企業專一董事會的決策質量和監督管理效率。 二是國資委是游離于企業組織邊界之外的,國資委這樣的“董事會”和國有企業經理階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必然十分嚴重。即使在國外現代公司中,董事會位于企業組織邊界內部,同樣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董事會無法徹底解決經營管理者的“道德風險”問題,何況像國資委這樣位于企業組織邊界之外、只能通過“遙控”來考核監督經營管理者的“外部董事會”呢? 三是由于國資委的前身是經貿委、企業工委等黨和國家機關,國資委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有長期的黨和政府機關的工作背景,這有可能使得國資委習慣于采用行政方式監管國有企業,容易形成一個政績導向的政府行政組織文化,而不是一個所有者利益導向的投資組織文化。如果國資委不主觀努力改變這種習慣性思維和行事方式,國資委就很難避免用“婆婆”的行政管理方式來行使“老板”的職責。現在國資委的一些做法已經遭到一些非議,一些人就認為,國資委大力推行的面向“全球”招聘副總經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短期的政績“秀”;“高層管理人員達到60歲屬于超齡”、“央企高管人員薪酬不超過平均員工薪酬水平的12倍”等,被認為體現出行政性政策“一刀切”的痕跡;最近一些大型國企領導人由不具有本行業背景的“業外人士”“空降”擔任,則被認為是具有行政任命特色。 張維迎:搞清對國資委的定位和它的行為約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的話打著保護國有資產的旗號,什么政策都可以做出來,而這種政策真正對國家的利益,對整個全國民眾的利益帶來的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損害。 我還特別強調一點,現在好比體改委(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并到發改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如果政府結構方面沒有大的考慮,這些問題很難解決。簡單地說,八十年代為什么改革能夠往前推動?有一個獨立的體改委,這個體改委沒有原來傳統部門的利益,中央領導在聽了計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外經貿部自己的匯報后,還要聽聽體改委的看法,這是一種平衡的力量。而現在的每個部門都在最大化自己控制的資源和自己握有的權利,這真是可怕。研究方面,包括我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能夠提出多少獨立的研究?一年就有三百萬的經費,可以說,現在基本都去幫每個部門做咨詢去了,這是高層的一個機關,都基本被私有化了,考慮政策不再是從全局的角度考慮,人的精力也沒有放在考慮國家怎么發展,而是變成為某一個企業,某一個地方謀發展,這真的很悲哀。 最后,我要強調的是這些問題反映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八十年代討論的問題,國家作為所有者,或者是國家作為政府,公共管理者之間的角色沖突,這是沒有辦法妥協的。中國古代好多理論,講政府不能進入商業,政府如果一進入商業,就一定與民爭利。所以,從現在來看,如果仍要保持政府在這些部門的所有權,公平競爭就不可能。 易憲容:國務院對國資委的定位,是代表國家行使對國有資產的出資人的角色。換句話說,國資委實際上是政府這個“老板”派出的“老板代表”,它要管理的核心對象是國有資產,是保值增值,是資產的投資回報。 但實際上,國資委做了什么呢?從眾多的批評可以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國資委做了很多不屬于出資人做的事情。市場因此抱怨,“國資委越來越像原來的經貿委”。據稱,國資委官員對此很委屈。據說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曾無奈地表示:“有很多事情我們也不想干”,但國資委職責里面,有一條就是,“承辦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從國資委的管理和作為來看,國資委正在“政府化”,即由一個“老板代表”,逐漸在向一個政府機構演化。 首先,從國資委的機構設置來看,十分類似一個部委機構,有“業績考核局”、“企業分配局”、“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局”,還有“黨建工作局”、“群眾工作局”。這些機構設置本身就顯示出一種矛盾:一方面國資委是出資人代表,另一方面又是監管者—其政府職能和市場職能混在了一起。 其次,從所做的事情來看,國資委干了很多政府才干的事。比如介入地方國資改革的監管,并且上收地方國資管理的權力,參與政府的宏觀調控,參與國企改革政策的設定,直接推動全國中央企業的業務重組……這些事情都離出資人的角色相去甚遠。如果國資委演化成了一個政府機構,那么政府機構改革還有什么意義? 國資委的使命到底是當國企的老板,還是要促進改革?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目標。如果國資委是為了促進國企改革,那么就不應該以賺錢為目的,也不應該過分執著于具體企業的保值增值,而是應該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以全社會的市場環境和市場體制的優化為目標。如果是當老板,那么推進改革和優化市場環境就不是國資委的目標,而是要賺錢,要保值增值。現在看來,國資委是以后者的定位,追求前者的目標。這是典型的錯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