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宏觀調控應轉變思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09:55 中國經營報

  11.5%——中國經濟增長再次刷出新高,這也基本符合本報(《中國經濟“半年版”或超預期》詳見7月16日A12版)在上半年經濟數據發布之前的預測報道。

  但是這一高增速引發了市場各方的擔憂,經濟是否過熱?宏觀調控是否繼續緊縮?下半年投資增速會否繼續回落?為此,本報記者特別采訪了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現中國人力資源學會會長劉福垣教授和花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博士。

  經濟潛在增長率正在提高

  《中國經營報》:全國人大財經委發出了中國經濟由偏快向過熱增長的風險,你如何看待上半年經濟?

  劉福垣:我認為目前的經濟并不熱。經濟冷熱與速度沒有關系,和摩擦力有關系。也有可能經濟增長15%都不叫熱,也有可能經濟增長6%、7%就熱了。原因是,如果經濟運行并沒有瓶頸制約和短缺部門出現,同時沒有造成很高的通貨膨脹,即使速度快一些,也不叫熱。

  打個比方,宇宙飛船快不快?但它不會燃燒;只有回到大氣層它才燃燒,這是因為有了阻力才燃燒。我們現在經濟的阻力在哪兒,不是缺少實物供給,而是存在大量剩余,如勞力、資金、產品和產能等四大剩余,這四大剩余表明經濟不是熱了,而是冷了。如果說由于這四大要素不足,引發較高的通貨膨脹,那才叫經濟熱了。

  以投資為例,上半年投資增速25.9%,這個速度是很低的。中國目前處于二元結構轉化階段,充分就業應該是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目前我國每年有1800萬農民在城市需要就業,城市人口中約有700萬人也要就業,所以我們一年要解決2500萬人的就業問題。在去年,11.1%經濟增長速度只解決了1184萬人的就業,連一半的任務都沒有完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是冷了,而不是熱了。

  現在我們有勞動力,有資金,還有原材料,為什么經濟增長速度不能更快一點呢?快了就熱的說法是把中國當美國、日本和歐洲,我們與這些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根本不在一個發展階段上。中國GDP增長10%,也不如美國增長0.5%,不同階段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是不可比的。中國現在是小孩長個階段,長得慢了才是有病;而美國是中老年階段,反而長得快,那才怪了!

  沈明高:我的觀點是經濟增長從偏快到過熱的過程中,只是處于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大家過于擔憂經濟增長是否過熱了。人們似乎總是以過去的經濟潛在增長率來衡量今天的經濟增長,但事實是,今天的經濟增長與過去已經發生許多變化。這些變化使得中國的經濟潛在增長率得以提高。

  這些變化包括,一是中國在2002年加入WTO后,外需增長強勁,順差不斷擴大;二是過去多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資金成本較低,要素價格低,引發了重化工業較快發展;三是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費需求開始穩步增長,消費結構開始升級。以上這些因素,使得經濟增長率不斷推高。

  我對過去20年來的經濟增長作了一個統計:1997年到2002年,經濟處于通縮期間,經濟平均增長達到8.9%;2003年到2005年,中國經濟開始走出通縮陰影,經濟平均增長達到10.2%;而到了2006年,經濟增長又開始上了一個新臺階——國家統計局把2006年的GDP增長從10.7%提高到11.1%。

  早前大家認為經濟潛在增長率在10%,如果超過10%,經濟就要過熱了。現在看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似乎已經超過10%了,達到11%。如此,再來回答你的問題,經濟熱了嗎?我想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所以,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環境都發生了變化,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經濟過熱這一問題。

  通脹上漲溫和

  《中國經營報》:過去五年時間,經濟高增長下,物價一直在低位運行。但近期豬肉價格上漲較快,不少人認為通貨膨脹再次來臨了!

  劉福垣:豬肉和糧食的價格上漲,是由于農產品的機會成本上升太快造成的,是由市場價值規律決定的。一段時間以來,糧食和飼料成本上漲了,同時勞動力價格也在上升,所以豬肉漲價是正常的。我們不能說現在價格高了,只能說過去價格太低了。這就說明生產豬肉的社會必要勞動增加了,豬肉應該更值錢。這種現象是一種結構的變化,是一種成本性推動的價格上升,不是貨幣的貶值,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市場經濟就是這樣,不能因為價格上升了發愁通貨膨脹,價格下跌了又發愁通貨緊縮。價格的波動應該是一種常態,它反映了供需結構的變化,我們增加豬肉供給后,價格自然也會下來。豬肉價格上漲不會引發全面通貨膨脹。

  真正的通貨膨脹只跟印刷廠多印鈔票、搞經濟發行有關系,為了彌補國家財政赤字,國家的貨幣發行量超過經濟的需要,造成物價全面上漲,貨幣貶值。但現在事實是,稅收年年創新高,財政的日子非常好過;同時大多數物價很平穩。

  現在大家主要擔心的是貨幣供應量增速較快,流動性過剩,這實際上是一個假象。因為這些貨幣并沒有轉化為生產性資本,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大量進入虛擬經濟,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上轉圈。也就是大量貨幣并沒有與勞動力、生產資料等要素結合起來。如果一結合,貨幣轉化資本,生產資料就會轉化為商品。所以,更不能說現在是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在我看來,現在的物價非常溫和,即使達到5%也是很正常的。

  轉變調控思維

  《中國經營報》:基于上述判斷,未來

宏觀調控會作如何選擇?

  沈明高:如果經濟潛在增長率在提高的判斷得以成立的話,那么政府的調控就要發生一些改變。

  首先是目標上,年初人大報告定的3%通脹率就可能低了,因為它的經濟增長目標是8%。如果現在11%成為經濟潛在增長率,那么超過3%以上的通脹,我們應當能接受。

  今年以來,政府的宏觀調控一直控制順差,但看起來效果并不明顯。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順差的問題出在順差之外,外部不平衡是內部不平衡問題的延伸。巨額順差的癥結在于內部儲蓄、消費和投資的結構問題。

  投資與儲蓄的缺口是外貿順差。實際上,為什么順差那么大,還是在于內部需求疲弱,消費增長不夠和投資不夠。解決之道是進一步刺激啟動消費,同時投資能否再快一點兒。

  當然有人認為,投資再快的話,會引發經濟過熱,推高通脹,在未來形成又一輪產能過剩。如果我們之前所論述的關于經濟潛在增長率提高的判斷成立的話,那么我認為,投資增長并非完全是壞事,實際上可以改善外部不平衡。

  從實際情況來看,2007年上半年投資增長25.9%,低于2006年同期近4個百分點。同時,實際消費需求增長并不是太高,扣除物價,實際消費增長僅為12.2%。

  第二個解決之道是降低儲蓄率,即降低政府、企業和個人儲蓄率。降低政府儲蓄率主要在于擴大政府公共品,如醫療、教育、社保和衛生事業的投入;降低企業儲蓄率一是減少企業利潤,二是增加它的投資;降低個人儲蓄率一是增加個人消費,二是提高投資回報率,加強公司債和資本市場的建設,增加個人財富。

  劉福垣:上半年連續的緊縮政策出臺,提高存款

準備金率,控制信貸,降低投資,這些政策值得商榷。

  為什么越不斷調控,順差反而越大呢?問題在于壓抑了國內投資。順差越大,表明內需越不足。事實是,上半年的緊縮政策控制雖然控制了投資增速,但是使得大量貨幣流入資產市場,推高資產價格,而不能形成生產性資本。這造成了內需不足,引發進口疲弱。

  同時,消費啟動并不明顯。原因是社會保障沒有到位。目前社會保障是商業保險、強制儲蓄,企業扣20%,個人扣8%,只包括了1.8億城市養老人口和1.1億失業救濟人口的賬戶,8億勞動者還有很大的缺口,而且流動人口根本就沒有包括。社會保障不健全,消費需求難以真正啟動。

  所以要解決中國經濟外部失衡問題,宏觀調控應該謹慎運用緊縮政策,而是要加快投資增速,加快政府公共服務品的建設。

  現在我們主要面對的是環境污染和能耗的問題。所以,我們更應該鼓勵上馬一些高科技、規模大和效益高的大項目,以大替小。小、亂、臟差的工廠,是造成環境污染和能耗高的重要因素,靠行政手段關閉是不行的。因為這些項目有市場需求,要靠大項目在市場競爭中擠壓小、亂、臟差工廠的市場空間,這樣才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和提高資源效率。所以宏觀調控政策應該控制和提升投資的質量和結構,而不是打壓投資需求,不是打壓投資總量。中國經營報記者:劉曉午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