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亞洲金融風暴的再思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16:55 《長江》雜志
編者按:十年過去,關于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諸多問題,有些問題已經在學界達成共識,有的問題仍在迷霧之中。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發(fā)生不久,1998年4月,時為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的項兵與林莉曾在深圳《證券市場導報》聯合發(fā)表《亞洲金融風暴的再思考》一文。該文對此次金融危機的起因、東南亞國家的自救路徑、中國所面對的挑戰(zhàn)與機遇作了討論,此文一經發(fā)表即引起強烈反響,而其中的觀點今天看來仍然具有意義。本刊特選編主要內容發(fā)表,供讀者思考。 項兵 林莉/文 起因再思考 這次亞洲金融風暴表明小型開放型經濟存在著一個致命弱點:東南亞各國的股票市場和匯市由于規(guī)模小,不成熟,很容易為國際金融大鱷操縱。這與在股市上,小盤股很容易由莊家擺布是一樣道理。從這個角度來看,東南亞各國有必要重新檢討其經濟自由化,特別是金融市場自由的政策。 東南亞國家的選擇 東南亞國家目前有兩大選擇: 1. 進一步開放市場是一個選擇,甚至可能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條“雙贏”的選擇,IMF的幫助可以減緩東南亞國家短期債務的壓力,但也提供機會,使發(fā)達國家的大企業(yè)和財團可以購得廉價的資產。因此,發(fā)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將是這個“雙贏”選擇的大贏家。同時,東南亞可能要為“小贏”付出高昂的代價,包括發(fā)展自己的跨國企業(yè)的理想的破滅。 2. 另一個選擇:東南亞國家在經濟自由化上走一點回頭路。即緊縮或放緩產品市場的開放,限制資本市場國際化,并加強外匯管制。這條路的好處是它可以給本國銀行和企業(yè)一個喘息/恢復的機會。但是這個選擇的缺點是,短時期內,這可能是一個“雙輸”的選擇。首先,這可能使發(fā)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會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大衰退。可能會給美國金融/經濟帶來十分負面的影響,并會通過“骨牌”效應(如:其它新興市場的反應,特別是日本資金從美國撤出),從而引發(fā)全球經濟大衰退。 對中國的啟示 中國有必要重新檢討(考慮)幾個重大國策。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形成一套中長期的對付金融風暴的策略。 1. 經濟全球化(Globalization)/貿易自由化 目前中國的企業(yè)無論是在規(guī)模上還是在管理水平上都無法和世界級的跨國公司相比。現在還不具備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抗衡國際工業(yè)巨子的條件。這種狀況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中國需要一段時間來扶植/培養(yǎng)自己的大型跨國公司,特別是要給民營企業(yè)一些 發(fā)展/長大的時間。 2. 資本市場的開放和人民幣自由兌換 這場金融危機又一次表明,國際游資對金融市場比較開放,外匯管制比較放松的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和金融的沖擊力和破壞力不可低估。中國政府應在這種新形勢下重新更加審慎地考慮資本市場的開放,金融服務業(yè)的開放與放松管制以及外匯管制的放松(人民幣資本賬目(Capital Account)的自由兌換)等政策。 中國的對策(可考慮的近期策略) 這次亞洲金融風暴既給中國帶來了挑戰(zhàn),也帶來了機會,中國目前可考慮有選擇地收購東南亞國家的大型企業(yè)和金融機構(如商業(yè)銀行)。 這些目標企業(yè)應主要是(如韓國的)高科技企業(yè)或者是控制重要自然資源的大企業(yè)。也可以考慮幾個在中國大陸有大量投資的華人家族企業(yè)。無論是何類企業(yè),它們都應具有穩(wěn)定的市場和良好的盈利紀錄。 現在收購/控股/參股一些大型企業(yè)和金融機構,既可以減少中國在出口上的競爭,也為中國企業(yè)將來擴展在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和進入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市場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可以擴大中國對東南亞經濟的影響。
【發(fā)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