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路徑選擇與風險控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5:46 《中國金融》
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可行性、路徑選擇與風險控制 - 孫祁祥 朱俊生 我國再保險市場發(fā)展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保險資源在再保險和原保險之間的配置失當,資源過度向原保險傾斜,造成再保險發(fā)展滯后,再保險供給嚴重不足。這突出表現(xiàn)為中資再保險公司資本和承保能力相對不足。2005年8月,中國財產再保險公司完成增資擴股,資本金從8億元增至14.5億元,中國人壽再保險公司仍然維持8億元的注冊資本金。而截至2005年底,中國整個再保險公司的實收資本僅為30多億元。與中國相比,國際再保險市場的資本金則非常充足。據統(tǒng)計,2003年,全球再保險公司按照監(jiān)管部門要求的資本為650億美元,而再保險公司實際可用資本為2440億美元,可用資本為監(jiān)管資本的3.75倍;2004年對應的數字分別為720億美元、2740億美元和3.8倍;2005年分別為710億美元、2860億美元和4倍。實際可用資本都超過了所在國家要求的資本。 資本金的不足會直接影響到我國再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因此,引導更多的資本進入中國再保險市場就顯得非常必要。目前,我們的政策取向更多的是引入外資再保險公司。截至2006年底,慕尼黑再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瑞士再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科隆再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先后進入我國再保險市場。此外,2005年底英國勞合社也已獲準進入我國再保險市場。但我們認為,再保險市場發(fā)展應該秉持“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并重”的原則,在引進發(fā)達國家再保險公司的同時,也要積極鼓勵國內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 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可行性 民營資本在產權制度上的優(yōu)勢及我國再保險業(yè)不合理的市場結構都為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后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在政府供給主導型的制度變遷中,政府對效率與控制力的權衡是我國能否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關鍵。二十幾年的金融保險改革實質是國家在金融保險制度運行內外部條件不斷變化的條件下放松行政管制,引入市場機制,逐步退出市場的過程。因此,中國保險改革的深入必將使政府在效率與控制力二者之間作出偏向于效率的選擇,這就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 有效的產權制度安排: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基礎 從產權制度的歷史演進看,再保險市場的產權制度經歷了從早期的自然人產權制度到現(xiàn)代法人產權制度的變遷過程。股份化已成為現(xiàn)代再保險市場產權制度的基本特征。在產權制度安排上,再保險市場的產權是完全沒有任何行政權力介入的純經濟權力;其產權不是一經確定就凝固不變,而是可以通過市場交易過程進行轉讓的。在此基礎上,再保險市場建立起多元化而非單一的產權結構,從而為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經營管理提供了合理而有效的制度基礎。這種有效的產權制度安排,既給予人們不斷追求個人財富最大化的激勵,又使人們在追求自我利益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自我約束,防止負的外部性的發(fā)生,從而有效降低了再保險市場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保險資源的配置效率。 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可以采取真正意義上的股份公司制,產權明晰且多元化,并且按《公司法》要求建立股東會、董事會及監(jiān)事會,形成規(guī)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由于民營資本產權界定比較清晰,可以理順公司內部各種權、責、利關系,提高勞動努力與個人報酬收益、權力與義務的對稱程度,采取相對分權式的決策管理制度,因而能夠較大程度地調動公司各方面的積極性,有助于產生較高的創(chuàng)造性,增強公司的盈利性。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在確立良好激勵機制的同時,也有著自身的約束機制。由于明確界定的產權規(guī)定了受益、受損的界限,因而使得民營資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又能自我約束,不會過于濫用權力而引起財富的損失。正是由于民營資本建立了既激勵相容,又能夠產生自我約束機制的產權制度,從而確立了其在根本制度上的優(yōu)勢,可以在穩(wěn)健經營的基礎上擴大規(guī)模,由弱變強,由小變大。 改變不合理的市場結構: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效應 和直接保險市場相比,我國再保險市場呈現(xiàn)出5家再保險公司瓜分全部市場份額的格局,市場集中度過高,競爭不充分。2005 年,在全國各再保險公司商業(yè)分保費收入中,兩家中資再保險公司的分保費收入占市場份額的69.23%,三家外資再保險分公司的分保費收入占市場份額的30.77%。可見,我國再保險市場結構壟斷程度太高,現(xiàn)有的再保險組織體系與經濟的市場化、多元化發(fā)展發(fā)生了明顯的沖突。 從市場結構上看,發(fā)達國家的再保險市場除少數大再保險公司外,還有相當多的中小再保險公司。正是這樣一個由少數大再保險公司和一大批中小再保險公司組成的保險體系,相互分工合作,提供各種再保險保障服務,從而保證并促進原保險市場的穩(wěn)定發(fā)展。進一步看,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征是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壓力和創(chuàng)新的動力。再保險業(yè)同其他產業(yè)一樣,只有保持合理的市場結構,避免形成高度壟斷的局面,原保險市場才能得到優(yōu)質的再保險服務,原保險和再保險市場的效率才會改善和提高。二十幾年的中國經濟改革的最大特色在于:實行漸進式的雙軌制,在體制內改革的同時放手發(fā)展體制外經濟,從而逐漸在經濟中引入競爭機制,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同樣,引導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不僅可以完善和發(fā)展我國的再保險組織體系,而且可以打破再保險市場的壟斷格局,促進我國再保險市場的競爭,從而加快我國再保險市場的改革步伐,推動再保險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效率與控制力之間的權衡: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關鍵 在政府供給主導型的制度變遷中,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取向、深度、廣度、速度和戰(zhàn)略選擇等基本取決于政府權力中心的意愿和能力。再保險制度變遷的時序安排、停頓、復歸以及再啟動也完全控制于政府權力中心。雖然隨著改革的深化,原有的權力結構和力量對比情況最終會發(fā)生改變,但只要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過程和改革過程總體上還是集權的,則政府主導型的再保險制度變遷方式就不會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認為,國家(政府)具有兩個相互沖突的目標,即通過制度供給,既使自己的租金最大化,又使社會產出最大化。也就是說,在制度變遷的過程中,政府作為一個理性經濟人,并不是完全依照制度均衡與否和需求的大小來決定是否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的,而是在有限理性的條件下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再保險制度的供給仍取決于政府對于自身兩個目標沖突的權衡。 政府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提供更有效率的產權制度,可以提高我國再保險市場的效率,但同時政府卻在一定程度上會喪失對再保險市場的控制力,不利于政府獲得最大化的租金。因此,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關鍵在于政府在效率提高與再保險控制力部分喪失之間的權衡。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政府通常只情愿在效率與控制力之間做有限度的替代。但在中國經濟改革的當前背景下,最初放權讓利式改革的啟動能量已釋放完畢,金融控制成本不斷增大,非國有經濟主體的力量不斷壯大,保險公司的風險和再保險意識及需求不斷增強,這些都為中國再保險制度變遷方式的轉變和制度的創(chuàng)新不斷提供越來越充分的條件。同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保險業(yè)開放度不斷提高,金融保險國際化必將改變一國金融保險制度相對封閉運行的狀況,將其納入到全球再保險市場的競爭中來,這必將在更大程度上動搖政府在金融保險制度創(chuàng)新中的壟斷地位,迫使其在效用函數中將重點從金融控制力轉移到效率上來。因此我們認為,隨著條件的成熟,將會有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 同時,我國再保險市場良好的投資收益也為民營資本的進入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激勵。研究表明,再保險的邊際資產利潤率、邊際所有者權益利潤率遠高于原保險,原保險和再保險之間資源配置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存在較大的落差,這說明民營資本在再保險上配置同樣多的資源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事實上,在2003年底中再集團改制時,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yè)入股中再壽險和中再財險,其中,中再財險的民營股東占比38.7%,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一家就達到11.03%。這雖然不是進入保險業(yè)的第一筆民營資本,但卻是民營資本第一次進入再保險市場,意味著再保險市場已經向民營資本打開了通道,民營資本將在再保險市場上同國有資本和外資展開競爭。 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路徑選擇 我國再保險市場的發(fā)展需要有雄厚的、具有競爭力的資本。在資本來源方面,要進一步推動再保險資本的多元化,要秉持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并重的原則,為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提供公平的競爭平臺。具體來說,民營資本可以通過以下多種路徑進入再保險市場: 第一,受讓國有控股再保險公司國有股。目前中國財險再保險公司和中國壽險再保險公司都是國有控股再保險公司。從原有的國有股股東手中接納股權,是希望進軍再保險市場的民間資本的路徑之一。由于政策有對外資參股一家保險公司(包括再保險公司)的全部股權不得超過25%的限制,這給希望進入再保險市場的民營資本帶來了機遇。 第二,增資擴股時參股再保險公司。民營資本可以借現(xiàn)有再保險公司增資擴股時機進入保險業(yè)。資本金不足是國內再保險市場面臨的共同問題。除了解決承保能力和償付能力不足之外,再保險公司需要調整不合理的股權結構,這同樣會給民營資本以極大的機會。 第三,組建民營再保險公司。再保險市場既要有實力雄厚、多元化經營的大型再保險集團或控股公司,也要有專業(yè)性強、經營靈活的專業(yè)化中小型再保險公司。目前,中再集團正朝著集團化方向發(fā)展,再保險市場缺乏專業(yè)化中小型再保險公司。為此,可以引導民營資本向組建專業(yè)化的中小型再保險公司的方向發(fā)展。 民營資本可以在保險法規(guī)的框架內,經保險主管機構批準后,組建有限責任公司制的股份制的再保險公司;民間資本還可以直接尋找外國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成立合資再保險公司,或者與國有企業(yè)共同作為發(fā)起人和外資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共同組建合資再保險公司。 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風險及其防范 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挑戰(zhàn) 如上所述,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一方面有助于再保險公司建立起多元化的產權結構,促進再保險業(yè)的股權改革,重塑再保險市場的微觀基礎,完善再保險市場結構;另一方面,民營產業(yè)資本和再保險資本的融合也會帶來新的挑戰(zhàn)和問題,即如何避免大股東對再保險公司現(xiàn)金流的控制,如何審慎地應對產業(yè)資本和再保險資本的融合等。 與直接保險公司類似,再保險公司也具有金融投資的性質,能夠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的現(xiàn)金流。在約束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現(xiàn)金流容易受到大股東的控制,從而有可能為其帶來巨大的利益。如果經營失敗,有限責任制度也會將股東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和程度之內。這樣使得對再保險公司的投資(尤其是具有控制權的投資)就具有某種特殊的價值,有可能成為少數不良資本進入保險業(yè)的重要誘因。 在這方面,國外有很多失敗的案例和教訓值得我們警醒。比如在日本、韓國等一些亞洲國家,一些家族型的企業(yè)集團在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解決自身發(fā)展產業(yè)中的融資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為自身在產業(yè)中積累的大量資金尋找出路,同時為了自身金融交易的方便,逐步構建起以家族企業(yè)為核心的、以產業(yè)資本掌握控制權的金融控股集團。但這些家族控股的金融企業(yè)基本上沒有獨立性,也很難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經常因為信息不透明而掩蓋的財務問題、內部之間不恰當的關聯(lián)交易等原因,引發(fā)和放大風險,造成整個企業(yè)集團的崩塌。而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大股東通過旗下上市公司圈錢的事例也屢見不鮮。對這一資本市場的頑癥,再保險市場同樣不具備天然的免疫力。 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風險防范 建立和完善再保險公司資本監(jiān)管制度,把好再保險市場準入關。在吸納民營資本進入再保險市場的同時,必須阻止不具資質的投資主體進入。為此,要建立和完善再保險公司資本監(jiān)管制度,圍繞資本金(主要是產權資本)的籌集、管理及所有者責權利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法律規(guī)范。要通過嚴格審查制度,確保股東企業(yè)質量,把有劣跡者和不合格者拒之門外。 建立較為分散的股權結構,保持再保險公司的獨立性。再保險公司在產權制度安排上要盡量吸收眾多的中小型投資者,追求一種較為分散的股權結構避免大股東對公司的實際控制。比如監(jiān)管部門對于那些控制大量資本的實業(yè)集團,可以將它們在再保險公司中的股權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內,以保持保險公司的獨立性。 加強風險控制,嚴防不正當的關聯(lián)交易。必須加強再保險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建設,確保形成公司內部的制衡機制。在內控制度上要在再保險公司及其背后的產業(yè)資本之間建立防火墻,杜絕關聯(lián)交易,嚴防掌握控制權的股東侵蝕保險公司的現(xiàn)金流。同時,還要加強監(jiān)管,形成有效的外部約束,防止大股東利用不正當的關聯(lián)交易,挪用再保險資金,侵害再保險公司、原保險公司以及被保險人的利益。 建立健全民營資本的退出機制。雖然再保險市場潛力很大,但要充分認識到投資再保險行業(yè)盈利的長期性。如果個別民營資本急于從中漁利,在投資之后發(fā)現(xiàn)短期內沒有收益,又急匆匆撤資,則再保險市場和民營資本將兩敗俱傷。為此,要建立健全民營資本退出再保險市場的機制,做到進退有序。- (孫祁祥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朱俊生工作單位為首都經貿大學)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