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換一個視角看當前通脹水平上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14:52 《中國投資》
——巴拉薩-薩繆爾森理論的政策含義 文/程選 在經歷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10年中,我國的通貨膨脹水平大部分年份低于2%,從決策層、學者到民眾,可接受的通貨膨脹水平也普遍下降,CPI略有上升就會引起輿論的嘩然和政府的緊張。然而,作為一個開放的、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是否具有較高通脹水平的內在需求呢?國際經驗以及巴拉薩-薩繆爾森基于這些經驗形成的理論似乎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國際經驗表明:當以一種貨幣來衡量價格時,各國的價格水平與人均收入水平成正比(見圖),一美元在窮國能買到更多的東西。而決定價格水平國際差異的主要是各國的非貿易品價格。巴拉薩-薩繆爾森對此規律性現象的解釋是:在貿易品生產部門(如電腦生產),窮國的勞動生產率遠低于富國;而在非貿易品生產部門(如理發服務),勞動生產率的差距則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由于國際貿易存在,各國的貿易品價格會大致相同;而窮國由于貿易品部門勞動生產率較低,意味著窮國的工資水平較低,以致非貿易品部門的生產成本也較低,非貿易品價格也必定隨之較低。由此決定了窮國、富國之間的價格水平差異。 圖中的直線是價格水平隨人均收入變動的統計預測,它意味著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國家,國內價格上升速度也注定高于其它國家。國際經濟學根據巴拉薩-薩繆爾森理論解釋了這種規律性現象:發展中國家貿易品部門的生產率上升較快,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同時,推動整個國家工資水平的上升;而非貿易品部門必定(不得不)通過提高價格的方式來應對工資成本的壓力;于是,以貿易品來衡量,非貿易品(包括服務、初級產品、基礎設施、土地、水及其它資源)的相對價格都必定會快速上升;由于貿易品價格受國際市場牽制難以下降,非貿易品價格的上漲必定推動國內整個商品價格指數上升。 如果巴拉薩-薩繆爾森理論是正確的,那么,參照上述理論考察我國目前的CPI上升(近期突破3%),則是開放條件下,伴隨人均收入水平上升,貿易品與非貿易品之間比價關系調整所帶來的正常的、規律性的價格水平變動。 如果巴拉薩-薩繆爾森理論是正確的,那么,作為高速增長發展中國家,或許以3%—5%作為價格調控的彈性目標區域更可取。在調控舉措上,不要刻意地對略有上升的CPI加以抑制。刻意抑制國內價格上升可能會帶來如下問題。 第一,會扭曲國內貿易品與非貿易品的比價關系,妨礙價格機制功能發揮以及均衡價格體系的形成,客觀上形成國民經濟對貿易品生產部門的補貼。 第二,如果刻意抑制國內價格上漲,要實現人民幣實際匯率一定幅度的升值,需要更大幅度的名義匯率升值調整。而在名義匯率不能迅速調整的情況下,貿易順差及熱錢流入格局將會繼續保持,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局面將會延續。 最重要的是,我國國內價格確有向上調整的現實需要。為使國民經濟真正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必須通過法律制度的健全,使企業原來外部化的成本內部化;必須完善市場定價機制,提高土地、水資源、能源及其它資源品的價格。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轉變增長方式,而轉變增長方式本身將推動全社會價格水平上升。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