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弱勢群體:困于歧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4日 04:49 《董事會》

  在社會發展中存在一些弱勢群體,他們由于生理的、經濟的、社會的原因,本已無法與其他群體獲得均等的機會,如果社會還歧視他們,排斥他們,很可能會引發社會沖突

  文/賈品榮

  2007年5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宜園3號學生宿舍北側樓門口,一名年輕女子被人發現倒在血泊中,120急救人員和警方趕到現場后,確認該女子已經死亡。知情人士透露,死者為一名博士研究生,系從宿舍樓高層墜下身亡。去年5月16日,人們是否記得:該校新聞學院2003級董姓博士生從品園4號學生宿舍樓8層跳下,當場身亡。

  女博士生為何成問題人群?一些人竟將女博士簽上標簽,與男性、女性劃為三類人群,以顯示其特殊性。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并沒有隨著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根本的改變。

  中國存在哪些歧視

  歧視現象值得深切關注。細分析,中國目前存在種種歧視。低收入、貧困家庭出身的人受到歧視,從而使得他們失去平等競爭的機會。一些企事業單位招聘中,經常能夠發現“限男性、年齡35歲以下”這樣的要求,這是明顯的就業性別歧視和年齡歧視。女性成了受歧視最大的群體。據統計,女性的工資僅為男性的70%。此外,一些高校錄取學生時,采取雙重標準,考試分數達不到錄取標準可在交錢后被錄取。個別高校在碩士生招生時,贊助20萬元可以單獨考試。這些對貧苦家庭出身的學生來說,就是歧視。一些官員花公款幾十萬元讀EMBA,沒上一節課,就拿到碩士學位,更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

  除上述不同家庭出身、地域、年齡、性別等的歧視外,重要的還有:

  在社會發展中存在一些弱勢群體,他們由于生理的、經濟的、社會的原因,本已無法與其他群體獲得均等的機會,如果社會還歧視他們,排斥他們,很可能會引發社會沖突。猶如經濟學上的“水桶效應”,水流的外溢取決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塊木板。社會風險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會群體身上爆發,從而構成危及社會穩定、影響社會發展的一個巨大社會隱患。在中國,有多少無依無靠者生活無著落、醫療無保障、孩子上學有困難?所謂的精英階層對廣大草根階層的歧視會強化社會矛盾。

  再如,歧視不僅使個人的群體特征標簽化,而且反過來強化關于原有群體特征的成見。一些人就將河南人簽上標簽,這種歧視會減弱一個群體的作用,他們會感到無助,反而無益于社會。有的地方出現了一定的就業壓力,地方政府為了提高就業和再就業的數量,就開始清理外來人員及民工,排斥外地人員在本地區就業,就是歧視。一些事業單位有正式人員和聘用人員,聘用人員無論在地位、待遇、收入、保障上都無法與正式職工相提并論,同工不同酬,造成歧視。還有戶籍制度,我國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使得大量的農民不能向城市居民那樣選擇工作,只能從事“臟、累、苦、險”的工作。

  重要的還有,民營經濟受到不少的歧視。在融資方面,民營企業就很少能夠像國有企業那樣正常地獲得貸款,于是只好去賄賂官員;在市場準入方面,很多并不涉及國家重大安全的行業依然沒有對民營經濟開放。

  價格歧視的分析

  我們再看價格歧視。每年春運前夕,漲價與否的爭議之聲總會不絕于耳,然而結果總是“漲”聲響起來。贊成漲價者總會擺出一大堆漲價的理由,并煞有介事地拿出需求來勸慰消費者,說明其漲價的所謂市場經濟的屬性。誠然,微觀經濟學供求原理告訴我們,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時,價格下降。但是,既然春運需求大增之時要漲價,怎么不見鐵路等運輸部門在低峰之時降價的舉動呢?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春運漲價其實是剝奪了“消費者剩余”。

  “消費者剩余”是指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時,所愿支付的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額。這一概念是由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提出來的,他在《經濟學原理》中為“消費者剩余”下了這樣的定義:一個人對一物所付的價格,決不會超過,而且也很少達到他寧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價格。因此,他從購買此物所得的滿足,通常超過他因付出此物的代價而放棄的滿足,這樣,他就從這種購買中得到一種滿足的剩余。他寧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價格,超過他實際付出的價格的部分,是這種剩余滿足的經濟衡量。這個部分可以稱為“消費者剩余”。

  通俗地說,“消費者剩余”就是消費者為購買一種商品或服務愿意支付的價格減去其實際支付后的節余部分。舉例來說,當一個人餓了3天,買第一個燒餅的時候他可能愿意支付100元的價格,但是市場上燒餅的價格只是1元,所以該商家只能以1元的價格出售,而不能以100元的價格出售,這99元就是屬于消費者的“剩余”,任何商家都不能瓜分這部分“剩余”,否則就是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壟斷行為。

  “消費者剩余”可能為正數,也可能為負數。就拿乘車來說吧,假定甲消費者富有,愿意為平時回家支付的路費為250元,而實際支付的價格為200元,那么他就獲得了50元的“消費者剩余”;而乙消費者貧窮,打算僅用200元回家,那么他的“消費者剩余”就為零。不管哪一類型的消費者,在春運價格上漲20%后,其回家過年的路費均要上漲至240元,那么甲、乙兩者的“消費者剩余”均會下降40元——甲的“消費者剩余”僅為10元,而乙的“消費者剩余”就降為負40元。

  既然“消費者剩余”降低,為何人們春節期間還是人滿為患呢?這是因為,春運期間價格缺乏需求彈性,春運中存在著嚴重的供不應求,旅客們常常通宵排隊,需求彈性在這一時刻幾乎為零。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大都不會因為“消費者剩余”減少或者甚至沒有“消費者剩余”就不回家過年了,只不過在回家過年的強烈欲望驅使下,已無暇顧及其“消費者剩余”的被剝奪罷了。

  那么,究竟是誰剝奪了“消費者剩余”呢?要弄清個中事實,我們來了解一下與“消費者剩余”相對應的“生產者剩余”。“生產者剩余”就是商品的生產者出售一種商品得到的收入減去其成本,就是指企業賺的利潤。在春運價格上漲前,鐵路等運輸部門本已獲得了一定的“生產者剩余”,漲價后,除去其必要的成本增加外,無疑又獲得了更多的“生產者剩余”。而市場上的某一商品和服務的總剩余是相對固定的,當“消費者剩余”減少之時,“生產者剩余”一定會增加!跋M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此消彼長的關系,明白無誤地揭示了“消費者剩余”減少部分的真實去向。

  “消費者剩余”被剝奪的背后是“價格歧視”。所謂“價格歧視”,是指對購買生產成本相同的不同消費者收取不同的費用,以及不同時間購買相同量的商品或服務收取不同的費用的行為。如航空公司對商務客人和普通旅客的機票收取兩種不同的價格,景區門票對旅游團和散客收取兩種不同的價格,都屬于歧視行為。

  當前,強調“消費者剩余”意義重大。部分壟斷行業借助于權力和壟斷而獲得超額“生產者剩余”。這種“生產者剩余”,不是競爭的產物,而是壟斷的結果,是以犧牲“消費者剩余”為代價獲得的。為了擴大“消費者剩余”,減少不合理的“生產者剩余”,政府就要引入競爭者——不論民營還是跨國公司,促進全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就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說,社會福利的主要衡量指標是“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之和——總剩余。當前的中國,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政府部門首先應更重視“消費者剩余”,減少價格歧視。

  經濟學的解讀

  在經濟學上,歧視的含義有二:一是對不同的人依據個人特征而給予不同的待遇;二是對某一種群體設置不利的規則。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看,當前消除歧視的意義有三:

  其一,人人都有獲得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同時,為獲得這種機會,對每個人來說,在一些基本的方面應是均等的,如能獲得必要的基本教育、技能培養等。

  其二,創造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條件,使個人、企業可以自由地進入市場,不存在歧視性的障礙。

  其三,為維護公平的競爭秩序,必須公正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當前歧視的深層原因在哪里?

  首先,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仍不完善。一些擁有行政權力的官員并不把自己作為市場經濟的服務者,而是作為資源的管理者,利用機會向企業尋租,提供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在中國,辦事講關系以及為此而行賄,缺少公開性,是歧視的深刻原因。各種腐敗行為,則使機會均等的原則遭到嚴重破壞。有關系者以低成本獲得內部信息、貸款、許可證、登記注冊、批準;沒有關系者,即使條件再好,也只能望洋興嘆。只在“圈子”玩,造成整個社會的機會不均等,增加了交易成本,產生了民怨。雖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已為眾人所接受,但法律在維護機會均等上做得還很差,特別是執法者自己不公正甚至違法,那么,機會均等、消除歧視的原則就很難貫徹了。

  其次,一些行政壟斷集團處處設卡,人為制造歧視。既得利益集團太強大,是歧視的最重要原因。中國市場是一個特權的市場,是強權造成了種種歧視。行政壟斷企業長期橫行社會,霸占市場,則是對社會最大的不公平,他們靠行政壟斷獲得超額利潤,然后再將利潤轉換為個人收入和小團體的利益,造成大量的不公現象。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就業受挫,民營經濟無效率。

  再次,一些歧視的深刻原因在于偏見。如有的地方市民把所有的外地人一律稱為鄉下人,就是偏見。偏見是人們對那些和自己持有不同特征的人持有成見和反對態度。從經濟學上說,由偏見驅使的歧視會導致資源按偏見分配,而不是按效率配置。

  最后,社會缺失同情心。一個社會如果喪失同情,那將十分可怕。中國傳統文化向來崇尚同情弱者。漢朝浙江有個叫陳囂的人,忠厚忍讓,一次在城外水邊捕魚,有人要偷他的魚,陳囂追上他,把自己的魚送給他,小偷非常慚愧,不肯接受,從此以后再也不偷了。陳囂的鄰居紀伯一天晚上偷偷將隔開兩家的籬笆向陳囂家的一邊挪動,增加自己的面積。陳囂發現后,等紀伯走后,偷偷將籬笆再向自己這邊挪移了一丈,使紀伯家的面積更大了。紀伯知道后很慚愧,除了將侵占的地全部還給陳囂外,又將籬笆向自己這邊挪移了一丈二。以德報怨,一顆崇高的心靈散發出了人格的光輝。看看今天,富人在權錢交易、為富不仁的同時,不僅沒有對弱勢群體報以同情心,反而肆無忌憚地掠奪弱者本已很少的收入。一些民營企業家,在得勢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將其吹捧上天,一旦企業家出現危機,媒體的言論迅速一邊倒。我們這個社會需要寬容,需要雪中送炭,需要滋長同情心。

  西方的啟示

  對比美國,建國時經濟發展的水平遠低于西歐,但其誘人之處,在于美國為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提供的發展機會。因此,美國從建國以來就致力于建設一個機會均等的社會。政府的功能,在于建立和維持一個公正的“游戲規則”,讓個人在這一“游戲規則”中競爭,自己承擔競爭的后果。在美國人看來,美國提供機會,個人提供成功。你在美國成不了功,是自己的問題。所以,經濟大蕭條時被解雇的美國勞工非常溫順,覺得自己應為自己負責。美國的這種公平的競爭制度無疑為其維護社會穩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什么方式消除歧視

  最主要的措施是強化立法。美國制定的《民權法》、《同工同酬法》,將勞動中的歧視視為非法。但不能不看到,在中國,從人治轉到法治,法制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法律要維護機會均等,法律也要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建議中國設立《就業機會均等法》,要求在錄用、工資、升遷方面同等待遇。同時,政府對那些在錄用、工資、升遷上沒有歧視行為的單位實施一定的政府補貼,這樣,沒有歧視的單位就會得到激勵,而存在歧視的單位也會減少歧視。

  第二項措施是減少進入壁壘,加快市場化進程。在一個市場經濟不完善的地方,歧視會盛行。那么,減少進入壁壘,制定、真正使用《反壟斷法》,則會使歧視減少。

  第三項措施是加大人力資源投資。人力資源的投資會有效減少歧視。原因在于,如果人們的勞動生產率高,選擇的機會就多,可以對存在歧視的單位“用腳投標”。因此,政府應加大人力資源方面的公共投資,普及義務教育。教育還會消除人們的偏見,彼此理解,增強同情心。

  種種分析表明,無論是歧視問題還是社會不公問題,最終都是如何建設機會均等的法制社會問題。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公關輿情研究所所長,博士,兼任中國生產力學會副秘書長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