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回歸祖國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15:48 《中國金融》

  回歸祖國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

  ——訪匯豐銀行香港及中國執行董事、香港銀行學會會長王冬勝先生

  - 本刊記者 張 林

  王冬勝先生1951年生于香港, 1980年自美國大學畢業后回香港,加入花旗銀行,一做就是17年。 1997年加入渣打銀行,出任中港區個人銀行業務主管之職,2001年升任為渣打銀行香港區總裁及總經理,歷任渣打銀行董事及大中華區總裁,同時兼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銀行公會主席、銀行學會理事會主席、外匯基金咨詢委員會成員等職務。2002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2003年獲香港董事會頒予杰出董事獎。2004年,王冬勝加入匯豐銀行,擔任匯豐銀行香港及中國執行董事。2005年,王冬勝代表匯豐銀行出任交通銀行非執行董事。

  記者:作為一位資深的銀行家,您見證并參與了香港回歸祖國10 年來的整個發展歷程。首先請您回顧一下10年來香港金融業的發展變化。

  王冬勝:為了清晰地看到香港回歸以來銀行業所發生的變化,我們不妨先回憶一下回歸前香港經濟的大致狀況。在1991~1997年,也就是香港回歸前的六七年時間里,香港的經濟一直比較好。當地的工資水平連續以8%~10%的速度上漲,還有很大的在建項目,如新機場建設、金馬大橋等。當時的失業率很低,只有2%左右。

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也很興旺。這段時期香港的經濟景氣度很高,但同時香港也變成了一個成本很高的城市——勞動力價格高、
房價
高。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幾乎就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同時,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風暴并殃及香港,香港經濟從此進入了一段相當艱難的時期,香港經濟突然衰退,居民收入驟降。這次沖擊對新成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東南亞國家普遍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問題甚至政治問題。亞洲惟一沒有出現問題的主要經濟體就是中國,在亞洲貨幣紛紛大幅貶值的環境里,人民幣始終保持穩定。于是國際上很多的資金通過香港涌入中國,香港作為一個“橋梁”,一時積聚了大量資金。1998年8月前后,香港金融市場受到國際炒家的大規模攻擊。香港政府動用政府基金在股市、匯市和期市三個戰場同國際炒家展開了殊死搏斗,并且最終成功地狙擊了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維護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捍衛了港幣與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較量,顯示了新生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維護香港金融市場穩定方面的決心和能力。

  到2000年網絡經濟泡沫破滅以及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經濟的衰退,再次使香港經濟遭受重挫。2001年香港經濟增長從2000年的10%驟然跌至0.6%。經濟低迷,負資產人士增加,財政赤字,失業率高企。1997~2003年間,香港的樓價最多下跌了70%,銀行的抵押貸款面臨極大壓力。2003年爆發的“非典”疫情再次考驗香港社會,許多香港人對香港的未來幾乎完全喪失信心。

  2003年年中,擺脫“非典”困擾的香港終于否極泰來。2003年6月底,溫家寶總理前往香港,參加香港回歸祖國6周年慶祝活動,并出席了《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簽署儀式。 CEPA的推出為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融合掃除了障礙,為香港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由行”政策放寬,對香港經濟復蘇產生了突出效果。

  2003年以前,香港很多人在珠三角投資辦廠,產品通過香港出口,在這個過程中,香港的投資者和商家賺了錢,但普通居民實際上沒有分享到太多好處,反而失去了許多就業機會。2003年“自由行”政策出臺,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成倍增加,給香港本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很多內地游客來香港,它們在香港旅游購物,不僅讓當地商家賺到了錢,還給香港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使香港居民直接受益,香港的經濟也逐步擺脫頹勢,工薪階層在經歷多年的減薪后,也終于開始獲得加薪。2004年香港經濟增長率高達8.6%,本地商品總出口增長16%。同時企業恢復盈利,消費者信心上升,特區政府財政赤字扭虧為盈。隨著經濟環境趨好,香港的銀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與香港的經濟發展一樣,2003年以前的香港銀行業同樣歷盡風雨。比如,1997年前,香港的樓宇按揭業務利潤較高,息差達到 3%以上,因此銀行紛紛擴大按揭業務,銀行資金大量用于樓宇按揭業務,最多占到所有銀行貸款的40%以上。隨著銀行間按揭業務競爭的加劇,按揭貸款的利率也不斷降低,息差由原來的3%以上降到后來的1%左右,使銀行的總體利潤大幅度降低。由于樓宇按揭變得無利可圖,銀行紛紛轉戰信用卡業務。在2001年前后的香港,通過銀行卡透支的方式借款,年利率高達24%,因此所有銀行都大力拓展信用卡業務,爭相向客戶發放信用卡,并給予很高的透支額度。由于《破產法》對破產人的懲戒力度放松,一些人在多家銀行同時辦卡并且惡意透支,用完信用額度以后申請破產,加上經濟環境不好本身導致的個人破產案增多,信用卡拖欠比率大幅上升,從而給銀行造成大量壞賬。2001~2003年,香港的許多銀行都出現了信用卡風險問題,資金損失很大。當時我正好擔任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我們積極推動建立銀行客戶信息資料庫,將所有銀行卡持有人的信息資料收集起來并使之共享,這樣銀行就可以知道客戶的信用狀況和負債情況,防止同一客戶在多家銀行同時大量透支。

  總體而言,1997~2003年對香港金融業來說是十分艱難的時期。香港雖然抵擋住了國際金融大鱷的狙擊,挺過了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但自身經濟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直到CEPA的推出,香港金融業才迎來了新的轉折點。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近年來香港銀行業的發展情況。

  王冬勝: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香港經濟明顯好轉,給銀行業帶來了生機。不過在新的機遇面前,香港銀行業必須對自身進行改造。比如,以前做樓宇按揭或信用卡貸款,這些都是效率很高的業務,因為這些業務一旦辦理完,其后這些客戶還貸只需通過匯張支票甚至通過ATM機或者網上銀行即可辦理,省去了很多人工手續。隨著樓宇按揭和信用卡業務的退潮,銀行被迫開拓新的創利空間,比如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由于財富管理是一項綜合性業務,涉及到基金、保險等多個領域的投資,技術含量較高,對銀行員工的數量和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一名員工辦理一筆窗口業務只需幾分鐘,現在僅僅為一位客戶介紹理財業務通常就需要幾十分鐘,而且往往一次還辦不成業務。拓展財富管理業務給整個香港銀行業的格局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各個銀行開始整合分支機構和員工隊伍,以便集中力量發展財富管理業務。與此同時,銀行在集中的過程中關閉了很多分支機構,給一些居民造成了不便,銀行出現了排隊現象。為此,銀行大力推廣電話和互聯網理財服務,把許多過去的柜臺業務轉為網上自助辦理。這種轉變,再次給銀行的基礎設施和員工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香港銀行業在電話理財、網上銀行、自動柜員機、支付體系方面的投入增長很快,一個現代化的、適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銀行業體系正在加速完善之中。

  記者:您如何評價當前內地與香港銀行業間的合作?

  王冬勝:記得2002年9月,我代表一家銀行到內地希望找到伙伴進行合作,但是沒有人愿意合作。5個月后,我再次到內地尋找合作伙伴,碰到的銀行幾乎都想與我們合作,但是它們只想要我們的技術和資金,不要我們的人和管理模式。僅僅過了幾個月,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大約在2003年7月左右,內地有銀行告訴我們,說希望我們的人員參與其管理,甚至加入其董事會。到了2004年1月,內地銀行又建議我們派人員共同管理某一個部門。上述變化表明,這些年內地銀行業的開放步伐邁得非常快。近一兩年,國際銀行紛紛來中國內地尋找合作伙伴,其中有的合作發展非常迅速而且很有深度。比如,匯豐銀行與交通銀行的合作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現在雙方的高管交往密切,建立了定期的會晤機制,共同拓寬合作領域,推出了許多新的合作項目,匯豐銀行還有一些人在交通銀行任職。

  內地與香港金融聯系日益密切的另一個表現是,很多內地企業把香港作為一個直接融資的平臺。近幾年,隨著香港經濟的復蘇,香港金融市場日益活躍,很多內地企業包括主要的銀行都到香港上市融資,特別是中國工商銀行的IPO創下了全球IPO融資額的新紀錄。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不僅籌集到自身發展所需的資金,也給香港股市注入了活力。過去,香港

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量一般在80億~150億港元左右,而現在每天的交易量達到了500億~600億港元。股市活躍也給銀行提供了發展良機。股市帶動了銀行的基金業務,而且銀行的互聯網平臺可以用于股票交易,從而為銀行創造了豐厚的非利息收入。眾多內地企業在香港IPO募集大量資金,也給香港銀行的投行業務提供了良好機遇。

  過去,由于港幣與美元掛鉤,美國調整利率,香港勢必跟進。但現在香港市場上匯集了大量資金(其中很多是為了購買內地企業在香港發行的新股),資金供應充沛,因此港幣的利率不必再緊隨美元利率。現在,盡管港幣的利率已經低于美元利率,但人們并沒有因為其中的利差而追逐美元,因為用港幣投資股票的收益遠遠高于利息收入。現在香港股票市場中有40%多是內地上市企業的股票,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對香港金融市場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我們可以說,雖然現在香港與內地是“一國兩制”,但兩地的經濟卻已經休戚相關。目前,兩地工商界的聯系空前緊密,許多港商在內地大量投資。比如,隨著內地房地產市場升溫,香港所有的大型地產商都在內地投資;幾乎香港所有的制造商都在內地(主要是珠三角地區)投資建廠,雇用內地員工超過1200萬人。香港企業在內地投資,需要從銀行融通資金,這就給香港的銀行發展借貸業務創造了機會。

  兩地經濟聯系的加深,也推動了相關政策的變化。以前,香港允許內地的金融機構在港自由開設分支機構,但內地對香港銀行在內地設分行有所限制。近兩年內地對香港金融機構的準入放寬了,內地金融監管部門鼓勵香港金融機構通過本地注冊方式在內地開設機構。最重要的是,現在人們的觀念變了,以前香港人習慣站在香港的立場考慮自身的發展,而現在我們逐步學會從全中國的發展大局來考慮香港的發展,從而給香港發展找到一個更好的定位。

  記者:回歸祖國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帶來了哪些影響?

  王冬勝:香港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國際性的金融中心,全球重要的金融機構云集香港,使香港擁有國際化的金融體制、先進的金融管理經驗、豐富的金融服務品種以及充沛的資金來源。許多希望在中國投資的外國企業(包括外國銀行)大都先在香港開設分公司或分行,把香港作為進軍中國的“橋頭堡”。同樣,國內企業想到海外發展,一般也是先在香港設立一家辦事處或分公司作為窗口。由于香港有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內地企業與國際伙伴的許多合同都在香港簽訂。另外,香港匯集了眾多的擁有國際經驗的人才,他們也成為內地企業爭奪的目標,這也促使像香港銀行學會這樣的職業培訓機構加快培養適應新形勢的金融專才。

  我不認為內地有關城市的金融中心建設會挑戰或削弱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因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具備很多的條件,如制度、經驗和人才等,單單具備一些硬件設施是不足以形成金融中心的。軟件其實比硬件更為重要。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是市場的成熟度。比如,1981年,香港的銀行利率一度升至22%,銀行遇到強大的償還風險;1983年中英開始了關于香港回歸的談判,導致許多香港居民移民海外,港幣迅速貶值;1987年美國發生大股災,香港也受到影響;1997年香港遭受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所有這些難關,香港都一一渡過。香港居民也在經過這些歷練后變得更加成熟。比如,面對近期內地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香港市場就表現比較平穩,這是因為香港的投資者比較穩健,大都具備理性的投資理念,他們深知股市的風險,股票價格超過了一定的市盈率,他們就不會去購買了,也不會因為在股市上的虧損而要求有關機構個人賠償。

  總之,回歸祖國這一歷史事件,極大地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以說,沒有回歸,香港的經濟金融就沒有如此繁榮的今天。-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