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直轄十年:重慶金融業發展回顧與展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11:48 《中國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主任 楊國中 1997年6月18日,中央決定重慶成立直轄市。直轄以來,在全市金融系統的共同努力下,重慶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機構數量持續增加,金融業務快速發展,服務功能明顯加強。重慶金融業發展在我國西部處于相對領先的地位,為支持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直轄十年重慶金融業取得明顯進步 金融機構數量不斷增加,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銀行組織體系趨于完善。形成以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分行為主體,全國性(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并存,外資銀行重慶分行為補充,功能齊備、分工合理的銀行組織體系。截至2006年末,共有政策性銀行分行 2家,國有商業銀行分行4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9家,城市商業銀行2家,市級農村信用聯社1家(轄38個區縣獨立法人聯社),農村合作銀行1家,外資銀行分行4家,外資銀行代表處1家。 證券業在改革調整中發展。十年來,重慶證券市場總體運行平穩;證券經營機構交易量大幅上升,上市公司市值增長迅速;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期貨市場逐步規范,期貨交易量穩中有升。截至2006年末,重慶轄內證券經營機構數總計63家,總資產累計223.9億元,證券投資者開戶數102.5萬戶。西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已重組成功。2006年,重慶轄內證券經營機構累計代理證券交易額1963.2億元,基金交易額累計21.2億元,國債交易額累計47.1億元。 保險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初步形成法人機構和分支機構并存,中資與外資公司共同發展,國有控股、股份制、政策性等多種形式互為補充的保險市場新格局。截至 2006年末,全市共有2家法人機構、20家分公司、1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管理性保險公司、956個營業性分支機構(不含法人機構和分公司)。同時,保險中介機構快速發展,全市共有專業保險中介機構36家,兼業代理機構3756家。2006年,實現保費收入93.24億元,是1996年的7.3倍。保險深度2.67%,保險密度294元,分別比1996 年增長1.4倍和6倍。保險業充分發揮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功能,已成為重慶金融業的發展亮點。 非銀行金融機構穩定發展。現有法人類信托投資公司2家、郵政儲匯局1家、資產管理公司辦事處4家。重慶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和資產重組,注冊資本超過16億元,累計管理信托資產200多億元,資本規模和盈利水平居全國同業前列、西部第一。 融資規模不斷增長,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2006年末,全市間接融資存量4143.6億元,是1996年末的4.5倍。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基建貸款1300多億元,占比較1996年末提高25個百分點;農業貸款超過270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基礎設施改善和“三農”經濟發展;個人消費貸款從無到有,目前已超過500億元,在全部間接融資中的比重超過12%,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提升消費層次發揮了積極作用。 十年來,重慶市實現直接融資共114.36億元,比直轄前增加近71億元。其中通過股票市場融資87.01億元,比直轄前增長3.6倍;發行企業債券27.35億元。截至2006 年末,重慶29家境內上市公司(A、B股)市價總值511億元。轄內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任務基本完成。轄區28家應股改公司,已有26家進入股改程序或完成股改。 金融創新日趨活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鞏固傳統業務的基礎上,不斷進行金融創新,積極把新的業務領域、新的業務品種、新的效益增長點作為發展重點,大力拓展個人理財業務、電子銀行業務、銀行卡業務、金融衍生品業務。各商業銀行積極推動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自助銀行四大營銷渠道的發展,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科技含量。銀行卡產業總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截至2006年末,重慶市16家發卡機構共發行各類銀行卡43種,發卡總量累計3270萬張,且銀行卡刷卡消費金額持續提升。 地方金融機構深化改革,綜合實力逐步增強 重慶市商業銀行已完成增資擴股,注冊資本從人民幣2.88億元增加到15.16億元,資本金規模在全國城市商業銀行中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之后,列全國第六、西部第一。全市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試點后,2006年末平均資本充足率10.51%,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上升1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占比10.55%,比2002年末下降了26個百分點。目前,重慶市18家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0.23億元專項票據已實現順利兌付。西南證券公司重組方案已獲國務院批準,重組完成后公司的凈資產從5.28億元增加到23.36億元,成為創新類券商。基金管理公司從無到有,新世紀基金管理公司與益民基金管理公司先后開業。 金融資產質量有效改善,應對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逐步增強 直轄十年是重慶金融業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金融環境大幅改善的時期,區域金融風險不斷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能力和整體盈利能力大幅提高。通過國家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全市銀行業通過剝離、核銷等手段大幅減少存量不良資產。至2006 年底,全市五級分類不良貸款率已下降到6%左右,處于西部地區較低水平;銀行盈利能力穩步有效提高,2006年全市銀行業盈利70億元,達到歷史較高水平。同時,通過靈活運用多種金融手段,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夯實了區域資本市場發展基礎。 直轄以來重慶金融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直轄優勢逐漸體現,為重慶金融業迅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直轄以來,重慶獨特的政治經濟地位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重慶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經濟活力空前增強,重慶及周邊地區企業、居民對金融服務需求的顯著增長,有力地促進了區域金融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金融市場領域進一步拓展。同時,重慶成為直轄市后,地方政府可以最大限度地爭取有利的金融政策來解決金融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能夠吸引到眾多中外資金融機構不斷進入,較容易爭取到更多金融機構區域總部設在重慶。此外,經濟活力提高和金融體系不斷完善,進一步增強了重慶市金融市場的輻射力和集聚力,提升了重慶金融市場的融資功能,促進了重慶金融總量迅速擴大。 地方政府準確定位,營造重慶金融業良性發展的政策環境 圍繞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總體要求,重慶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重慶金融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涉及金融業改革發展的優惠政策,提出把金融業發展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并在改善外部發展條件、建立激勵機制、加強人才培養與引入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明確了全市金融工作的發展重點和努力方向,為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外部保障。一方面,重慶市政府采取措施,引導和支持在渝金融機構找準落腳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面落實金融業改革規劃,共同建立有序競爭、合作互惠的具有較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金融市場。另一方面,重慶市政府通過市場化運作,優化金融發展環境。通過成立政策性擔保機構、發放補貼資金給總部設立在重慶的金融機構等市場化手段,吸引金融資源不斷投入到重慶市實體經濟中來,推動全市經濟擴張和結構調整,效果十分明顯。 金融管理部門分工協作,促進重慶金融業平穩健康運行 目前,重慶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人民銀行和各專業金融監管部門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共同維護區域金融安全。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切實履行中央銀行派出機構各項職責,努力推進轄區金融生態建設,有效傳導貨幣政策,大力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切實維護轄區金融穩定,提供現代金融服務,加強外匯管理,維護區域金融平穩運行。各金融行業監管部門樹立科學監管思想,積極實踐新的監管理念,拓寬監管工作思路,創新監管工作方式,努力提高金融業監管工作的有效性。通過人民銀行和專業金融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全市金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區域金融呈現出健康穩定、高效有序的良好發展態勢,吸引了大批金融機構來渝設立分支機構,同時還動員了更多外部經濟金融資源參與新重慶建設。 金融機構不斷強化服務功能,有效拓展發展空間 重慶市銀行業積極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努力推動地區重點產業結構優化,不斷調整信貸政策,加大對重點行業的信貸投放,有力支持了直轄市經濟發展。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的優勢,累計向公共設施、公路、鐵路、電力、電信等行業投放貸款近600億元,對重慶市基建技改發揮了融資主力軍作用。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農村工作基本思路,結合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大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的改善和 “三農”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環,推動了全市經濟總量迅速擴張,為金融機構拓展業務和開辟市場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鞏固傳統業務的同時,重點發展新的業務領域和品種,滿足客戶全方位金融需求。證券、保險、信托等其他金融機構也通過開發新產品和開辦新業務,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滿足廣大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投資理財需求,進一步豐富了金融業的內涵。 政銀企通力合作,推動地方經濟蓬勃發展 直轄以來,重慶市通過吸引全國股份制銀行入駐和提升地方金融機構實力等手段,構建競爭性的信貸市場,提高企業間接融資的可獲性,降低企業的間接融資成本,為構建銀企合作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地方政府積極推動建立政銀企協作機制,通過處置不良貸款,提升地方國有企業集團的資信等級,擴大信貸市場的有效需求,實現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良性互動。重慶市政府成立渝富資產管理公司打包處置市屬工商企業的銀行不良債務,使企業消減了財務包袱,優化了各項財務指標。全市國有工商企業資產負債比例下降近20個百分點,用于貸款抵押的土地、房產、設備得以解押,提升了融資能力、投資能力和發展能力。通過政府引導,明顯提高了國有企業的資信等級,擴大了貸款有效需求,增強了國有企業信貸可獲得性。同時,通過“銀政合作,整體處置,整體買斷,分步實施”方式,渝富公司還整體購入相關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本息。處置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大幅下降,為銀行輕裝上陣,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注入新的活力。 未來重慶金融發展思路與發展目標 重慶金融業發展思路 以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金融業的資金集散功能和金融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具有區域優勢的金融市場和相對集中的金融核心區,為發展現代化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構建和諧重慶,支持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服務;力爭把重慶建成中西部地區金融功能完善、金融創新能力活躍、金融品種豐富、金融實力強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廣泛的金融市場,為新階段的重慶改革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重慶金融業發展目標 提升金融產業的整體貢獻率,做大金融規模。金融業保持較快發展,金融規模不斷擴大,對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到2010年,重慶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達到250億元,年均遞增率約為18%,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5%;全市銀行業金融資產達到1.2萬億元,比2006年增長1倍。全市存款余額達1萬億元以上,貸款余額達8000億元以上,年均遞增率約為16%;全市金融業不良貸款率控制在5%以內。 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到“十一五”末,建成結構合理、協調發展、運行高效、有力支持重慶經濟建設的銀行體系;形成證券品種日益豐富、各類證券機構實力逐漸增強、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高、直接融資渠道比較順暢的發展態勢;建成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并存、結構合理、競爭充分、在支持重慶發展和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的現代保險機構體系;加快發展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促進信用擔保機構等金融中介機構做大做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 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積極支持企業實現上市融資,推進上市公司再融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爭取設立產業基金和發行重慶市政債券,推進符合條件的重慶地方金融機構獲取短期融資券承銷資格,幫助更多的重慶新型工業化支柱企業及相關項目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籌集資金,增強發展動力。積極拓寬重點園區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通過對收益穩定的基礎設施項目進行BOT融資、發行園區債券融資、引進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投資。引進新型工業化重點產業的“產業鏈”支柱企業,將其打造成為園區融資平臺,大幅度增強融資能力。力爭“十一五”期間每個重點園區打造1~2家以上市公司為主體的融資平臺。 努力培育和發展區域性金融市場。支持發展區域性票據市場、同業拆借市場和外匯交易市場,逐步擴大市場交易量,并初步形成區域輻射能力。支持金融機構開展同城及異地票據交換和結算業務,繼續擴大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規模,積極發展商業承兌匯票業務,試點融資性票據,打造西南票據業務中心。擴大外匯市場規模,不斷增加外匯市場交易主體,增加交易模式。發展壯大重慶產權交易市場,爭取成為西部地區產權交易中心。爭取建立單一品種的期貨市場,明確主要交易品種,逐步擴大交易規模,確立在西部地區的領先地位。 積極鼓勵金融創新,提高整體競爭力。爭取ABS(資產支持證券)、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DO(抵押債務權益)等金融創新產品在重慶的率先推廣。推進面向西南的金融結算(清算)、票據等業務創新,積極探索融資性票據等創新品種。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開設“高新技術企業股權和知識產權交易板塊”,拓寬創業風險投資的退出通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爭取進行金融衍生產品試點,鼓勵各商業銀行規范發展金融衍生產品業務,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掉期、期權、利率期貨、利率互換、權證等金融衍生產品,豐富交易品種。 完善相關政策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的溝通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業發展的統一領導、統一謀劃和統一部署,加強金融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協同配合,及時、準確地分析和把握國家金融政策對重慶金融業的影響,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并積極爭取切合地方實際的新政策,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是提高對金融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利用多種媒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金融政策法規宣傳教育、誠信和信用教育,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全社會的金融意識、金融法制意識和防范風險的能力,為全市金融業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三是改善金融發展環境。全力配合國家征信體系建設,完善重慶市征信體系,加強政府信用管理,進一步完善重慶企業信貸登記系統,加快個人征信系統、企業資信評估系統建設,擴大信用信息覆蓋范圍,實現信用信息共享。通過征信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創造公平、安全、競爭、創新的金融發展環境。強化金融意識,維護司法公正,從源頭上根除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保障社會公眾和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 賈瑛瑛)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