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吳建鐘/文
央行一聲令下,正在商品房買賣中備受青睞的“零首付”瞬即化為灰燼。許多正躊躇滿志準備買房的人們一下熄了“有房夢”。與其說是無奈,不如說是有點兒殘酷。
取消“零首付”的動機也很單純:預防惡意的金融欺詐,降低銀行風險。自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人們言及“金融風險”無不談虎色變。我們在金融方面邁的步子的確應該慎之又慎。可這里就有一個疑問了:在商品房買賣中,有了一點兒“首付”后即可“按揭貸款”與“零首付后的按揭貸款”的區別有多大?
買得起房子的人畢竟是少數,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在《經濟學》論述的關于“需求”的兩個因素中,支付能力成了房地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所以房地商才會絞盡腦汁,想出了什么“銀行按揭貸款”、“售后還租”、“零首付”、“零物業”等等一系列招數來。這其中的一些“招數”的確需要業界再加以斟酌、思量而行。但就“首付”問題上,筆者卻認為,“零首付”是種必然,是市場的必然選擇。
這個認為基于兩點認識:一、房地產開發商近年來開出的“首付”越來越少,呈下降趨勢,已幾近于零。近期國內一些成功的樓盤營銷案例都是在“首付”上做了比較大的動作后才告捷的,這說明“零首付”的趨勢。二、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房地產行業已進入以個人購房為主的“散戶時代”,“零首付”有了生存的條件。
作為房地產開發商,最大的希望莫過于購房者能用一次付清所有房款的方式把他所有的商品房買下;購房者(特別是中國的老百姓)又何嘗想去欠誰的債,哪怕是銀行的!可市場這只手就是要逼得大伙都無法“暢快”,于是“首付”出場了。稍加歸納后可發現,近年來,“首付”的平均值一直呈下降態勢。這也不奇怪,因為這種現象的出現與“首付”這個先進的購房方式的出現有著同樣的內在邏輯,“零首付”將是這個現象的“最高階段”。“零首付”只是在價格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即在滿足了房地產開發商利潤最大化原則的前提下,人為制造出的一種“消費者剩余”,僅是使購買者在心理上得到的一種滿足。而且這還是建立在以“擔保”為基礎的“信用”之上的。
眾多房地產經營者開始認識到“充分相信購房者”的重要性了,市場經濟本來就是信用經濟。事實上,我國銀行在房地產業的買賣中邁的步子一直是很小心的,繁瑣周密的“擔保”使其基本上處于可以無后顧之憂的地位。據相關報道,銀行在處理“零首付”的按揭貸款中,拿的“擔保”并不少。若真的有什么風吹草動,銀行完全也可以“擔!睘闂U杠來調節,提高“零首付”的準入門檻等手段來降低自身風險,而不應輕易使用“禁令”。銀行系統要提高安全性,建立防范體系,重要的是導入更為科學的“危機管理”,似不應該以輕易犧牲一些市場的正常商業手段為手段。
取消“零首付”,無異于朝“百姓信用的軟肋”猛打一拳。它造成的傷害不僅僅是那些準備買房賣房的人們,而將是整個的房地產市場的正常發展,同時也不利于銀行業的發展。若當這種牽涉多方利益的市場手段因一方的不同“安全觀”而輕易地被扼殺,長遠來看,也不利于正逐步規范化的我國市場經濟成長為信用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