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愈來愈熱的“并購風”,正將國內啤酒業推向新一輪競爭格局。當利益激烈“碰撞”時,較量中往往摻雜了種種不成熟的因素。在目前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的啤酒市場里,專家們提醒說,各企業跑馬圈地時千萬莫忘精耕細作!
單看產銷量,我國去年啤酒總產量2231.32萬噸,啤酒消費群體以20%的速度遞增,僅次于美國而居世界第二。但產業集中度仍處于低水平:400余家有獨立法人的企業中,年產量20萬噸以上的企業僅18家,占全國啤酒總產量的1/3左右,而且只有燕京、青島和華潤3家過百萬噸。
在此意義上講,數家“巨頭”通過兼并和收購的擴張戰略無疑有利于全國啤酒行業的優化重組和產業升級,有利于提高啤酒業整體素質,進而具備開拓國際市場的實力。
可在擴張的同時,一些因市場狹小、技術滯后、設備陳舊本來應自然淘汰的小啤酒廠,卻成了大企業競相并購的“香餑餑”。這一方面減緩了啤酒企業數量減少的速度,另一方面則加劇生產能力過剩。像國內啤酒業巨頭“燕京”、“青島”不約而同地在湖北開始攻城掠地:“青啤”先后兼并黃石啤酒廠、應城啤酒廠后,現又正欲進軍隨州、天門等地;而燕京啤酒投資7700萬元收購了宜城啤酒廠。
正是在這一形勢的沖擊下,加上多年來飽受“地方封鎖”之苦,一直在湖北啤酒行業“領頭”的金龍泉集團自去年起也不得不開始實施擴張戰略,先后與赤壁、武穴、公安、枝江、房縣、襄樊、南漳等啤酒廠簽訂了租賃或收購協議。目標是將省內所有2至5萬噸的啤酒廠納入麾下,使金龍泉集團啤酒產銷量向60至80萬噸邁進。
不過,董事長李大紅也承認擴張之路困難重重。雖然金龍泉采取“長期租賃”、“不涉及主導產品”等方式以盡可能降低風險,但在管理方面不可能不牽涉大量的精力,運用這種模式做大企業規模實在是迫不得已。據悉,作為老名牌的金龍泉啤酒近來便出現了各分廠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
過于依靠低成本擴張“長塊頭”不一定結碩果。像曾經“傲視群雄”的北京五星啤酒,就是因為抵擋不住短期利益的誘惑,一味采取單純輸出品牌的做法,一口氣在全國找了50余家合作伙伴。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五星雖一度“紅遍”全國,卻家門不保,品牌美譽度受損,最終落到自己被并購的地步。
此外,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還無法避免滋生許多非市場因素,甚至伴隨著暴力。今年初夏以來,金龍泉在棗陽、宜城等地均一度遭遇“封殺”。細究不難發現,像燕京、藍帶、青島等知名啤酒企業均甘冒“投資、管理和品牌”的風險,在湖北省內開設了分廠,而請來了“財神”的縣市保證其市場占有率也就成了分內的事。這正是地方封鎖在冷卻一陣后又重燃烽火的導火線。
地方保護作為啤酒巨頭向外擴張時所面臨的最大障礙,也會繼續存在,另一方面促使啤酒巨頭在擴張中繼續采用品牌滲透的策略。品牌競爭將成為啤酒行業競爭的主旋律,在一段時間后會取代價格競爭。
如今,不少“洋啤酒”迫于無序的競爭而暫時退出中國市場,一旦伺機卷土重來將肯定更具實力。統計表明,2000年1月至10月,通過海關正式進口啤酒5.92萬噸,占國內市場僅1%,而出口啤酒6.825萬噸,但由于進出口啤酒的巨大價格差,僅這1%就足以造成我國啤酒的進出口逆差。加入WTO后,中國對啤酒的關稅將下降58%,在未來5年內,進口啤酒的占有率可能會上升到5%,到那時國啤也許將面對進口原裝和本土生產的兩種洋啤的夾擊。(戴勁松皮曙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