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佩霞/文
在老百姓對飛機票價的一片噓聲中,近日,又傳來了民航上半年虧損的消息。與以往民航報虧不同的是,民航業上半年業是否真虧損,有些撲朔迷離。
8月7日《財經時報》稱:“據來自民航總局的最新消息,今年上半年民航各公司總共虧損約20億元人民幣,30多家內地航空公司中,僅有海南航空[微博]、山東航空和上海航空3家贏利。”但與此同時,《廣州日報》亦稱:“香港媒體日前報道,民航總局發言人馬松偉透露南航和國航均發出虧損預警的消息。對此馬松偉向記者表示,香港媒體這種做法非常不負責任。東航發出中期虧損預警是事實,但自己從未透露南航和國航也發出了虧損預警。”至此,民航上半年究竟是否虧損,仿佛成為一個謎團。
“虧損已是公開的秘密”
昨天下午,記者致電國家民航總局,民航總局宣傳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張先生表示,上半年民航是否虧損不清楚,民航總局從未說過哪個航空公司上半年出現虧損。
記者又致電國航黨委宣傳部,一位同樣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張小姐稱:民航總局和國航均已召開了上半年總結大會,國家民航總局已有現成報告。當記者問及上半年國航的經營業績時,張小姐坦言:“其實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媒體已經公布今年上半年民航骨干企業全部虧損,我們國航也是骨干企業。只是我們沒有授權對外講。”
從去年的情況看,國航、東航、南航的收入都達到了100多億元,占民航總收入的比例巨大。民航現有飛機總數500多架,其中以上3家大型航空公司的飛機總數就達到了200多架。因此有業內人認為,如果把運量較大的因素考慮在內,這3家的總收入一般會占到民航總收入的六到七成左右。換言之,如果這3家上半年虧損的話,全行業盈虧狀況則不言自明。
事實上,東航已明確發出預虧公告。公告稱:2001年上半年受歐美和日本經濟減緩、貨運業務下滑、航油價格上升以及執行新的企業會計制度等因素的影響,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準則計算,公司2001年中期業績將出現經營性虧損。
在3家大型航空公司中,南航形勢被估計是較好的一家。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稱,由于國航航線中的國際部分占到7成,東航航線的國際部分占到6成,而南航正好相反,其航線中的國內部分占到了7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純考慮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因素,南航受到的打擊應該是相對比較小的。經多次聯絡記者打通了南航董秘辦公室雷先生電話,他再三表示只有到8月23日,南航才會公布上半年業績情況。
票價機制仍是虧損的顯著因素
此番民航又虧損,雖與國際經濟不景有關,但專家認為民航內部機制不順、政企分開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等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低效率,更加不容回避。換言之,在目前經濟形勢下,民航要達到可持續發展,必須理順行業體制。
據《財經時報》報道,今年上半年民航總局直屬企業營業額約343億元,增長5.7%;主營業務成本281億元,增長11.6%;管理、財務、銷售費用76億元,下降1.7%。另據民航透露,上半年民航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64.8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3461萬人,貨郵運輸量78萬噸,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1.1%、9.6%、8.6%。但總周轉量增長并不代表經濟收入同步增長。
今年上半年中國民航全行業客座率雖有上升,但是盈利卻在下滑。一位民航局的官員說,因為很多航空公司打暗折,造成這種情況又一次發生。
在機制上,由于民航系統現在仍然沒有建立多艙位等級運價系統以及開賬和結算系統,機票的打折與銷售無法監控管理,因此現在還無法杜絕打暗折現象。
另外,航油價格自去年下半年始上漲,現在仍維持高位,給民航運營帶來較大壓力。據了解,東航今年全年的油價成本將高達4~5億元人民幣,超出該公司預期的3億元,其原油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較去年高出18%。
票價市場化勢在必行
近日,一位民航官員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稱:“民航總局對票價問題也不滿意,我們正在積極探索,但是,民航改革不到位,沒有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機制,放開票價管制,將會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反過來阻礙正在進行的民航改革”。這位官員說:“機票價格的未來走向一定是市場化的”。
目前,民航局只允許15條航線進行明打明扣,實際上暗打暗扣之風已相當盛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暗扣風反而造成了各民航公司之間的不平等競爭。據了解,現在民航的旅客中,自費旅客比例已經接近40%。他們對機票價格變化的敏感度正在增加。而近年來民航機票漲幅過大(現在的票價水平大約是10年前的3.3倍)。民航作為一種公共交通方式,應當也完全可以向普通消費者“降低門檻”。去年,中國民航國內航班的平均客座率比上年增加了2.7個百分點,但仍然只有60.3%,而世界公認的、處在“盈虧平衡點”上的客座率應當在68%左右,過低的客座率意味著國內空運企業經營不景氣。只有客座率不斷提高,航空公司才會有增加運力的需求,從而克服運力相對過剩的老問題,整個行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