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醫藥費用過快上漲能否得到遏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11:18 華夏時報
鄧海建(江蘇 教師) 6月7日,衛生部發布的衛生政務通報說:醫藥費用過快上漲勢頭得到遏制,患者門急診費用接近零增長,住院費用出現負增長,藥品在醫藥費用中的構成比例持續下降,患者負擔有所減輕。去年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共達24.5億人次,較上年增加1.4億人次。 乍看起來,這真是個寬慰人心的好消息:醫藥費用過快上漲勢頭得到遏制了。但是仔細看看,似乎這個消息并不怎么值得高興:就譬如農民一年之中吃了一次肉,我們就奔走相告說“中國農民終于過上肉食生活了”一樣荒唐——這次衛生政務通報中營造的上漲勢頭得到遏制靠的是這些數據:門急診費用接近零增長、住院費用出現負增長、藥品在醫藥費用中的構成比例持續下降。問題是:門急診費用+住院費用+藥品在醫藥費用中的構成=總醫藥費用嗎?關鍵性的醫療費用、藥品支出絕對額呢?換句話說,目前選取的是幾個對“得到遏制”接近有利的數據來偷換了“人均總醫藥費用”這個真正核心的事實概念,當然,取得當前這個結果,醫療衛生系統是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的,但從對醫藥費用過快上漲的知情權和應對措施而言,還原真相比遮蔽真相更迫切。 衛生部不久前發布的《2006年衛生統計公報》顯示:我國醫藥費用仍持續增長,門診病人及人均醫療費用在6年間增長了40%。當時這個數據受到了多方質疑,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回應說:“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發布會前也請教了專家,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大家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醫療服務費用逐年有所增加,這是正常的。盡管我們可能不愿意看到或者不愿意聽到這個消息,但這是一個正常的趨勢。”其實,誰都明白“人均醫療費用在6年間增長了40%”背后究竟意味著什么,衛生部也為這個“正常的趨勢”糾偏了無數次,遺憾的是,這個“正常的趨勢”還是讓老百姓感受到“生病是不能承受之重”。 今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07年《社會保障綠皮書》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0.2元增加到9421.6元,增加5.24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686.3元增加到4039.6元,增加4.89倍;與此同時,我國城鄉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分別增加了19.57倍和5.86倍,居民衛生支出的增速遠超出其收入增長速度。在我們對久調未果的醫療改革之公信質疑的時候,那些規范醫療市場、限制價格虛高的利好最終幾乎都只是兌現為老百姓在獲得整飭消息后那一剎那的叫好和歡呼而已:一方面是“醫藥費用上漲過快”的經驗事實,一方面是重拳整治后的無力與挫敗,我們需要反思的恰恰是善政何以不能普惠于民生福祉,而不是解決不了問題之后就說問題本來是不存在的。 也是在不久前,《信息時報》與新浪網聯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95%的人都認為即便在“醫療費下降”的情況下,看病還是一樣的貴。這是一個讓人傷心的結論:畢竟,醫療支出的痛感不是來自數據,而是來自我們真切的生存感受。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醫藥費用過快上漲得到遏制”的消息,首先應該獲得老百姓的認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