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毫不起眼的快遞單,卻成為個人信息泄密的重災區。日前,申通[微博]、圓通[微博]、天天等民營快遞公司網點販賣收發件人面單信息被央視曝光,讓廣大網友陷入惶恐不安之中。相比通過電信、金融等行業泄露的個人信息,快遞單泄露的個人信息更詳細,其存在的安全隱患更大。記者從業內人士和公安機關了解到,快遞信息泄密的主要源頭,是民營快遞公司。由于民營快遞公司內部管控上漏洞眾多,管理層、客服、一線員工都可以輕易看到快遞資料,使得快遞信息十分容易泄露。法律界人士指出,預防快遞信息泄密,僅僅靠民營快遞公司加強內控是不夠的,需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用法律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
快遞信息單價0 .8-2元不等
多家民營快遞公司網點販賣收發件人面單信息,讓快遞業的這一潛規則再次曝光。昨日,本報記者試圖打開被曝光的專門販賣快遞信息的網站,如“淘單114”、“單號吧”等,發現“淘單114”已經無法打開,但“單號吧”依然在運行。記者以淘寶店主的身份,向該網站客服咨詢購買快遞單號的事宜。該客服人員告訴記者,該網站出售的單號,確保唯一不重復,有售后可提供底單憑證。而一個單號的價格,則是2元。該客服還告知記者,需注冊并成為充值用戶,最低充值額度為50元,才能購買單號。記者試圖與對方講價,但對方死咬著這個價格不放。記者在該網站發現,他們出售的快遞單號信息,主要是圓通、申通的。
隨后,記者又通過Q Q查找關鍵詞“快遞 單號”,找出了一大堆出售快遞單信息的Q Q號和Q Q群。一位Q Q名為“真實快遞單號”的人告訴記者,他這里主要出售圓通的快遞單號信息,一份0 .8元,不講價;另一位出售快遞單號信息的人告訴記者,這兩天媒體報道得比較多,查得很緊。“貨源沒有以前多,1 .5元一個,現在不買,以后價格可能會更貴。”
記者的一位朋友此前一直在做短信推廣業務,去年底開始在網上販賣快遞信息。“這些快遞單號,是從兩家快遞公司的網點負責人處買來的,每天大概都有近兩千份。買這些信息只要支付一次費用,但可以賣很多次,只要客戶群夠大,利潤空間也就很大。”這位朋友告訴記者,購買單號信息的,主要都是淘寶店主,“這些淘寶店主用這些信息來刷信用、刷好評。”
加盟網點成泄密重災區
在央視曝光后,天天快遞、申通、圓通等民營快遞公司紛紛站出來表態。天天快遞董事長奚春陽就表示,公司對上述情況深惡痛絕,將進一步嚴打;申通方面稱,“經調查、舉報和發現申通網絡內泄露寄遞服務信息的責任單位,公司將對相關網點處以20000元以上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50000元以上的罰款。對泄露個人信息的當事人直接移送公安機關處理,絕不姑息。”圓通方面也表示,公司內部建立起了“黑名單”制度,在技術上確保客戶數據不因技術原因而導致泄露。
記者了解到,出售快遞信息的行為,并不是今天才有,早在前兩年,這種行為就已經被媒體多次曝光,并引起了快遞公司一定程度上的重視。“幾乎所有的快遞公司,都有相關的信息保密的規定,并制定了相應的懲罰措施。關鍵問題是,由于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原因,這些規定和懲罰措施往往都成了擺設,并沒有起到多大的震懾作用。”民營快遞業老大順豐[微博]快遞的一位管理層向南都記者透露。
該人士指出,中國郵政、順豐這樣的采用“直營”方式的快遞企業,由于管理相對規范,加上工作人員收入也相對較高,一般不會出現販賣客戶信息的事情。而那些采取“加盟模式”的快遞企業,那些加盟網點往往成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
除了加盟網點之外,快遞員個人也成為信息泄露的一個渠道。據了解,一些快遞員在收到訂單之后,用手機將訂單拍照,出售給那些專門收購這些信息的人,一個月下來,快遞員通過這種方式,也能掙到幾百元。對于快遞員的這種行為,不少快遞公司睜只眼閉只眼,將其視為員工的一種“福利”。
法律懲處力度缺乏震懾
如果僅僅是被淘寶店主用來刷信用,刷好評,快遞信息泄露帶來的危害還不會太大,也不至于引發部分網民的恐慌。但是,近年來,通過購買快遞信息,冒領用戶快遞竊取財務,甚至冒充快遞人員入室搶劫的刑事案件時有發生,使得快遞信息泄露的隱患越來越大,關于加強對泄露快遞信息行為打擊力度的呼聲也日高。
不過,根據我國現行刑法規定,泄露、倒賣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這在長期關注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的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安白看來,相比那些大量出售快遞信息而獲得的高額的非法利益而言,這樣的處罰力度明顯偏輕。
此外,盡管快遞業此前也出臺了《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但該《辦法》的可操作性差,未對快遞企業做出相關的保密要求,也沒有相關的責任追究制度,個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只能靠企業自律。廣東紅棉律師事務所律師彭周表示,應從立法上加大對快遞信息泄露的處罰力度,增加法律震懾力度,才能自上而下形成一套嚴格的管控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快遞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如果法律不到位,僅靠企業和從業人員的自律,顯然是緣木求魚。”(南方都市報)
南都記者 高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