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發行稱投資者應對零收益理財產品負責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3:55 《時代信報》
收益率為零,理財產品不理財? 浦發重慶分行:該產品合同內沒有補償條款 信報記者 黃光紅 實習生 黃穎 新年伊始,理財大戰烽火再起。各銀行又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如比賽似的往上抬———10%、15%、18%、20%……最高效益高達30%以上。 然而,與熱火朝天的宣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到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卻并不可圈可點,有的甚至出現零收益率。 理財一年收益為零 浦發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事件,源于近日在各大網站頻頻出現的熱帖。發帖者稱:2006年12月28日,其母以10萬元購買了浦發銀行F2計劃(期限為1年)。當時銀行介紹的預期收益率為0%-16%。但當到收益支付日(2007年12月28日)時,該產品的到期實際收益率卻為零。 該帖發出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有媒體報道稱,在這場“風波”中,浦發銀行某些分行網點為安慰投資者,以贈送代金券等方式對投資者進行了補償。 重慶投資者未獲補償 昨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就此事致電浦發銀行重慶分行客戶服務熱線。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浦發銀行重慶分行曾發行過F2計劃。但由于沒有接到總行相關通知,該行目前并沒有對購買該款產品的投資者進行補償。他還稱,該款產品的合同上清楚地寫明了其預期收益率為0%-16%,就說明其到期收益有可能為零。因此,投資者應自己對該產品的零收益負責。 此前,浦發銀行總行辦公室公共關系總經理高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贈送代金券等行為是浦發銀行個別分行某些網點的行為,該款產品的合同上并沒有補償條款。 投資者探求產品缺陷 事實上,F2計劃只是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不佳的一個縮影。在此之前,中信銀行的兩款打新股產品,因在11月的收益為負值,也在業界和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銀行理財產品為何會接連出現此類現象?投資者之一李先生個人認為,該款產品之所以出現零收益,是因為其設計“存在漏洞”。 李先生告訴記者,根據相關合約,該款產品與建設銀行(0939.HK)、中國人壽(2628.HK)、中銀香港(2388.HK)和招商銀行(3968.HK)掛鉤。產品到期收益取決于4只股票從2006年12月28日到2007年12月19日間的漲幅。計算公式為:16%-(漲幅最高者的漲幅-漲幅最低者的漲幅),如果為負,則收益為零。 根據這一公式,李先生作了仔細分析:只要這4只掛鉤的股票中任意兩只的表現值之差大于或等于16%,即使每只股票都漲得翻了幾番,該產品收益率都將是零。投資者要想獲得最大收益,必須要這4只掛鉤的股票同時漲跌,并且漲跌幅度都一樣(即使同時下跌)才行。而前者的機會明顯比后者的機會大得多。由于在投資期間,這4只股票中漲幅最高的是招商銀行(為96.25%);漲幅最低的是中銀香港(為-2.62%),根據其收益計算公式得出的結果為負數,從而導致最終收益為零。 理財產品并非無風險 一銀行人士透露,銀行理財產品涉及股票、基金、期貨、黃金、外匯等多個領域,預期收益率根據募集的資金以及相關投資領域的市場收益預期,沒有定數。也就是說,預期收益率與實際收益可能差距很大。 “部分銀行為了爭奪市場,很可能在宣傳時提高產品的預期收益。”上述人士提醒投資者,根據有關法規,銀行不得向客戶承諾收益率,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甚至不能承諾客戶投資本金的100%安全。這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依舊有較大的風險,購買理財產品也應慎重。 相關策劃: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