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今年的主題是“消費與責任”,顧名思義,就是呼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詞匯,在市場化大潮如火如荼的今天,在企業生產成本和個人生活壓力高企的現在,,“責任”顯得有些飄渺;于是,“權益”面臨著真空,消費陷阱重重,騙你沒商量,怨聲載道沒完沒了卻無濟于事。這是一種有悖于消費和諧的“多輸”情形。。
但我們還是要做這么一期特刊,通過商家“責任”缺失的案例來警醒消費者。網上購物和電視購物的陷阱近兩年呈上升升趨勢,它利用了電子信息的一個特征,即“移動性”,騙完消費者后,商家便無影無蹤了,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去跟誰理論所謂的“責任”?
我們一再強調,“3·15”不僅是消費者權益日,更是一種理念,政府、廠家、渠道商、消協、傳媒、消費者等所有市場主體都應該有較強的責責任感;責任營造信任,信任促進多贏。專題策劃:經濟新聞中心專刊中心
據統計,廣州市消委會2007年全年,接到的有關騙子購物網的投訴達200余起。電視購物更高達346起。占服務業投訴總量的4%。而北京市工商局最新發布的消費投訴分析中,網絡、電視購物也成為新的投訴熱點,每天投訴量超過2起。
消費者對電視直銷的營銷形式如何看待?對直銷廣告推銷的商品是否信任?對此,廣州市消委會曾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網上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93%的消費者認為現在電視上的直銷廣告過濫。
96%的消費者表示,會擔心電視直銷廣告介紹的商品質量問題。只有19%的消費者相信電視直銷廣告的“售后服務承諾”。曾經購買電視直銷廣告介紹的商品的消費者,占被訪者15%。91%的消費者認為電視直銷廣告的商品價格不合理。
案例一
消費者孫先生看見“百樂購物商城”里出售的手機是原價的一半,便禁不住銷售人員的誘惑訂購了一臺索愛S700,并向該網站的工商銀行賬戶匯入1500元,賬號為9558804100110115296,收款人是張春茂。當對方收到款后,通知孫先生貨已發出。但是到送貨的那天,送貨人突然提出手機是6部一起運來的,要孫先生至少買下三部或另加3000元-5000元的開包費用。孫先生提出網站上未作出明示,便要求退款,然而對方一直拖延不肯合作。這時孫先生意識到自己已經上當受騙,便投訴到消委會。
案例二
廣西省的消費者唐先生看到“曙光購物網”上所賣的三星D508手機市場報價為4700元,而該網站只售2280元,于是匯款4720元(包括送貨費50元、基價費20元、浮動價30元)訂購了兩部手機,匯到了工商行賬號:9558801408104779263,劉宏玲收。款匯出后,遲遲收不到貨物,唐先生就按照網站上所留的電話打過去詢問,不是沒人接,就是找各種理由推托。過了幾天,唐先生接到一個自稱是送貨人員的電話,核實唐先生是否在曙光購物網上訂購了手機,并約唐先生到本市移動公司大門口交貨,唐先生這才放心。然而不一會,唐先生又接到送貨人員的電話,問其是否訂了四臺,唐先生回答只訂了兩臺,送貨人員便要求唐先生先與北京聯系。唐先生聯系到北京方面的曾先生,沒有告訴怎樣處理就掛斷了電話。這時,唐先生只好到移動公司大門口,再一次撥通了送貨人的電話,送貨人回答北京方面要唐先生立刻再匯兩部手機款,然后再辦理退貨,當唐先生要求面談時,送貨人員百般拒絕,就是不肯露面。無奈之下,唐先生又再次跟曾先生聯系,得到的回答是出現網絡故障,無法處理,之后,便無人接聽。這時唐先生感覺自己已經上當受騙,找到消委會要求幫忙解決問題。
案例三
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從某電視購物欄目中看了一則去疤廣告,長著一臉疤痕的模特,經過用某牌子的去疤用品一抹,幾天后就恢復了漂亮的容顏。劉先生興沖沖地花了98元訂購一瓶,送貨員還保證一個月后一定生效。劉先生怕日后空口無憑,要求送貨員在銷售小票上寫了“本產品如果無效,本公司會作出退貨賠償”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