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方便面漲價余震不斷 結果可以接受方式受到質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10:40 中國質量新聞網
作者 羅兵 進入2007年的夏天,食品行業物價和溫度一樣不斷上升,但是,方便面的漲價帶來的震動卻是前所未有的。 從7月26日開始,方便面行業大幅度提高了產品價格。這次方便面提價,是繼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面6月份提價后,整個方便面行業采取的一致行動:康師傅、統一、今麥郎、日清、農心等10多家知名企業全部參與此次統一調價,其市場覆蓋率達到95%以上。比較矚目的是,本次提價的中低價產品占據我國方便面市場的60%以上。中低價格方便面調整幅度為:0.5元到0.6元產品將提到0.7元到0.8元;1元產品則提到1.2元。最高提價幅度達到40%,平均提價幅度在20%。 對于此次提價,世界拉面協會中國分會事務局局長孟素荷稱“是合理的”,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已使方便面漲價成必然。“20%~40%的漲幅并無不妥。”她提供的數據顯示,占據方便面成本18%的棕櫚油,從去年均價4000元/噸,猛增到現在8200元/噸;占方便面成本3成的面粉價格也由去年均價2.04元/公斤,漲到現在2.16元/公斤,由此方便面成本增高1.72%。此外,辣椒、馬鈴薯淀粉等主要原材料也在漲價。“相較于2006年,現在的原材料上漲了20%左右。”孟素荷稱,如果再不漲價,企業已毫無利潤可言。 雞蛋漲價了,豬肉漲價了,為什么方便面不能漲價?但是方便面企業和協會都沒有料到,漲價會引發眾多的議論和指責。 “我并不反對這次方便面漲價,因為它漲得有理有據。退一步講,即使它漲得沒理沒據,我也不反對,這個牌子漲價了我可以吃另一個牌子的方便面,所有方便面都漲價了我可以吃別的,方便面并非不可替代品。”在采訪中,一位消費者表示,漲價方式有問題。10多家知名企業全部統一調價,其市場覆蓋率達到95%以上。這種漲價方式,有搞“價格同盟”之嫌。不僅有違國家相關法規,而且有違市場競爭原則,讓這次正當的漲價蒙上了暗箱操作、集體哄抬物價的不正當陰影。 但是,面對洶涌漲起來的價格,還有人表示了憤怒和抗議。“方便面全面提價是生存底線上調。”一位網名為“燕山譚客”的評論家尖銳地說。 消費者的巨大反響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記者日前聯系了孟素荷,她的助手轉來她撰寫的一篇文章。 在這篇名為《方便面的價格必須合理回歸》中,孟素荷提到,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仍在持續中,中低檔方便面企業無一例外地陷在價格戰的紅海中,不斷地“瘦身”和“減料”將會導致方便面產業公信力的降低和消費者的流失。 孟素荷認為,造成中國低價面失血的原因,絕不僅僅是價格;走出危機的道路也絕不僅僅是漲價一條路。“產品結構的上升及調整,是我們變被動為主動的利器。” 她舉例指出,在同樣的壓力面前,以做高端面為主的康師傅、統一、日清、農心等企業,應對相對從容,康師傅、統一率先于6月1日在高端面實現價格上調,敢于承擔風險的勇氣來自于把行業做大的戰略思維,亦有高端面的利潤支撐的底氣。而更多的國內民營企業,則只能在低價面的“貧礦區”自相殘殺。“嚴酷的現實,使我們品嘗了以產能擴張為主要競爭方式的苦果,指出了以產品創新走向價值提升的正道。前些日子,我到各處走了走,我看到錦豐與永得利的方便米粉工藝日趨成熟,華豐的干脆面使其重獲新生。” 針對近期方便面漲價而引發的各方關注,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經營者或者行業組織不得以會議紀要、協調價格、價格聯盟等形式串通定價、聯合提價。” 這讓整個事件猶如火上澆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方便面企業是否搞“價格聯盟”,集體抬高價格,行業協會也不應該在其中協調價格。 更有社會學家表示,漲價應該召開聽證會。 7月30日,正在美國參加國際會議的孟素荷通過中新社,發表了她的看法。 她表示,由原材料成本上揚而導致的產品漲價,是在情理之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會理性地選擇各自的生存之道,無論是對價格的調整,還是銷售方式的選擇,他們不可能因為受到外界的干預,而偏離他們的價值軌跡。作為一種高度自由競爭的產品,這個行業從理論上、客觀上講,很難形成價格壟斷。 孟素荷表示,今年以來,業內曾召開過3次工作會議,不可避免地涉及糧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給行業造成的壓力、產品“瘦身”引發的爭議等熱點話題,但沒有一次會議是專門談論價格問題,卻被誤解為“價格協調會”。她本人堅決反對以“瘦身”的方式剝奪消費者的知情權,她認為,合理漲價優于隱性“瘦身”,并將這一觀點在會上多次提及,并逐漸被認可。 關于外界關注的“7月26日集體漲價”,孟素荷說,盡管她遠在美國,但其相信:由于不存在“價格聯盟”,市場也不會出現集體漲價。事實是,部分方便面產品已于6月份開始提價。從市場的情況看,各企業調價的幅度也各不相同。目前影響方便面價格的主體,均為更具健康內涵、口味更加豐富的更新換代產品。市場已經、并且還將繼續證實,方便面企業不存在“價格聯盟”,是有進有退的市場自由競爭。 7月30日下午,記者和今麥郎集團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系,試圖了解漲價后的情況,但是該負責人以開會為由沒有接受采訪。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