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銀行狀告60余名透支者 信用卡糾紛大幅上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10:26 江南都市報
據稱信用卡透支糾紛大幅上升 監管面臨難題 近期,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洪都支行(下簡稱某銀行洪都支行)因信用卡糾紛,將60余名透支消費者起訴到了南昌市東湖區人民法院,這在南昌還屬于不多見的新鮮事。據專家稱,刷卡已日漸成為都市人的一種時尚,隨著信用卡發行量的劇增及使用范圍的擴大,信用卡透支而引發的糾紛逐年大幅上升,信用卡在監管過程中面臨著難題。 銀行連續遞交起訴書 今年3月,南昌市東湖區人民法院陸續接到某銀行洪都支行的訴狀,被告的都是曾經擁有某銀行信用卡且享有透支權的用戶。 連續將透支的消費者告上法庭,這在南昌法院的訴訟史上還是件新鮮事。受理案件的東湖區法院有關人員告訴記者,三四月某銀行洪都支行向他們遞交了60多份起訴狀,狀告60多名消費者,而狀告的理由都是消費者在使用了信用卡透支后有連續一定時間沒有歸還,且多次催付還款無效。 “這種案件案情不復雜,加上涉案金額都不大,所以審理起來相對較簡單”一位主審法官告訴記者。 法院受理后,60多起官司陸續分配到各法官審理,并且多為獨任審判。雖然案件涉及被告比較多,但目前受理的60余起訴訟中,已有一半已經判決。 在判決的案件中,幾乎都是原告方某銀行洪都支行勝訴,法院基本上支持了原告方的主張,要求透支不歸還的被告在判決生效后三日內歸還原告方某銀行洪都支行借款本金及利息,如果沒有按照法院判決指定的期間給付,法院判決責令被告將“加倍支付遲延履行其間的債務利息”,并且訴訟費在原告方預交后由被告方承擔。 據主審法官介紹,之所以會支持原告方的訴訟請求,主要是依據雙方之前簽訂的信用卡貸記卡領用協議。 “讓被告支付訴訟費,加上遲延履行的懲罰性措施,目的就是讓透支不還的消費者付出不遵守信用的成本”。事后一法律界人士對此判決書的社會導向意義進行了點評。 60名透支者不乏“惡人” 記者在南昌市東湖區人民法院的案卷中發現,這60余名被告的透支者中,年紀大多在30歲左右,透支金額從1000元至7000元不等,不少人的透支時間長達兩年。 34歲的李某就是被告上法庭的被告之一,家住北京東路江西某施工公司宿舍,2004年4月6日與某銀行洪都支行簽訂了信用卡貸記卡領用協議,后銀行核發信用卡。李某領到信用卡后刷卡使用,自2005年9月30日發生透支后,截至2007年3月27日,透支本金7181.35元,利息96.74元未還。 而與李某的無固定職業身份不同的是,這60多名被告中,還有許多是白領高薪人士,被告楊某就是江西某知名汽車貿易公司的部門經理,應該說收入不菲,且透支未予歸還的數額很小。而為什么被告上法庭,據法院判決書認定的事實是,他在2003年年底辦理信用卡后,于2005年9月發生透支,截止至2007年4月18日,透支本息合計人民幣1781.77元,對于銀行的多次催討,楊某都一直不予理會。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消費者一起被告上法庭?這60余起信用卡糾紛案的主審法官李平告訴記者,很多消費者被告上法庭,其實很多不屬于惡意不還錢,而可能是多種原因沒有及時去還清,所以許多人在法院審理或宣判過程中,將借款和利息當庭償還給了銀行。這部分人透支的主要原因是,刷卡后由于種種原因忘記還款了。 但是在60多名被告者中,還有一部分人是行業內俗稱的“惡意透支者”,主審法官告訴記者有部分被告無法找到,有的送達了開庭通知書也未到庭參加開庭審理。 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惡意透支者主要有兩大類:一為純粹的道德不良者,即通過惡意透支來騙款;二是搬家或跳槽后,個人信息變化了,借此逃避還款。 信用卡遭遇透支尷尬 記者昨日在采訪中,有些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這次某銀行洪都支行大量狀告透支不還者在南昌可能算個新鮮事,其實在其他省份已經有很多類似的事情發生。或許在一定的時期內,這種現象還將上升,這是許多商業銀行都要面臨的問題。 對于這類情況的發生,有關人士表示,除一部分持卡人不講信用外,銀行方面也存在著監管弊端。據了解,為搶奪信用卡市場,各家銀行都在創造“便利條件”吸引客戶。如申請人只需填寫一些個人信息,就能申請到透支額度3000元至5萬元的信用卡,且不需要擔保人。而銀行對持卡人的個人資料、收入情況、家庭情況和信用情況的審核,也僅靠電話回訪。因此,這種形同虛設的審核,難免會給一部分人帶來可乘之機。 針對惡意透支這一銀行的頭疼問題,專家們認為,對于信用卡持有者的約束,光靠道德上的約束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建立起一整套防范體系才行。 然而,一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這種現象存在,但銀行方對提高透支信用卡門檻的可能性較小。這是因為,提高門檻就意味著失去客戶,而擴大信用卡市場量,才是目前的頭等大事。不過,銀行現在已采取包括起訴透支者在內的各種手段,加大催收透支款的力度。記者在采訪某銀行一位客戶經理時,他表示,目前,銀行界正通過網絡,建立互聯的信用體系,系統運作后,有惡意透支“前科”的人,將遭到各家銀行的“封殺”。 文/李平記者 方方 實習生 吳薈 來源: 大江網-江南都市報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