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周榮祥
雖然從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庫存等領先指標以及環比數據來看,目前經濟出現了一些回暖跡象,但專家們普遍認為,剔除食品價格以及春節因素的影響,通縮壓力并未有明顯減弱。通貨緊縮仍是中國經濟未來要面對的最大風險。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0%,較上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PPI同比下降3.3%。兩項數據均好于市場預期,但對未來價格走勢起到真正影響作用的非食品CPI卻同比下降0.6%,這是2005年有非食品CPI統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一般而言,如果需求平穩,PPI持續下行對企業來說是好消息,但是財政部公布的國有企業盈利狀況卻顯示,國有企業在去年最后兩月出現嚴重虧損。這表明PPI下行導致的成本下降并不能夠彌補需求減少造成的損失。由此可見,中國經濟面臨的通縮壓力并未有明顯的好轉。
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張永軍表示,由于春節因素以及最近糧食價格漲幅高于預期,使得CPI好于預期,但僅僅一個月的數據還不能說明太多問題,因為春節因素對月度數據影響較大。2月、3月的數據或許才更有可比性。
因此,未來經濟走勢如何將取決于非食品CPI下行的頹勢能否扭轉。對于CPI和PPI的未來走勢,瑞銀證券經濟學家汪濤表示,隨著大宗商品和其他食品類價格的回落,估計未來CPI仍將繼續下降。而PPI受出口依然疲軟等因素的影響,估計也將繼續回落。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目前中國企業的庫存調整已經基本到位,節后一段時間將購置設備擴大生產,各項刺激政策的作用會日趨明顯。隨著需求的增強,預計CPI在3月底4月初將開始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去年PPI漲幅形成較高基數,致使去年工業品價格變動對今年的滯后影響為負,全年大約為負4.3個百分點。因此,市場人士普遍未對PPI連續第二個月呈現負增長這一事實感到擔憂。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稱,PPI的負增長態勢數月以后會改善。同時她強調,因為產能過剩,PPI對最終消費價格的傳導機制并不暢通,因此,對CPI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也不會惡化通縮的形勢。
最新報道:
分析預測:
相關評論:
地方經濟: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