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金融危機迷霧下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走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 06:36  金融時報

  記者 黃麗珠

  美國次貸問題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得人們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更為關注。化解外部經濟的沖擊以維持經濟的內外均衡,已成為中國當局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新年伊始,國際上一些主流媒體在做2009年預測時,既有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發動機”的評論,也有“中國模式必將終結”的言辭,但對中國經濟前景擔憂的聲音比以往強烈了許多。在日前在京召開的“2009首都經濟學界新春論壇”上,與會專家就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及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走勢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專家們一致認為,對中國而言,國際金融危機固然對中國經濟產生了沖擊,同時也暴露出中國經濟發展中自身的許多不完善與缺憾。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有關當局的廣泛關注。

  ◎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2009年應對金融危機的調控政策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吳軍認為,由內需不足而引致的經濟增長方式問題,應該說是源于經濟結構的不合理。經濟結構包括的面很廣,如部門結構、收入結構和價格結構。從內需不足的視角分析經濟結構,主要矛盾應該在于“三農”問題:農業不發達,造成農民的貧困,又導致了農村的落后。農民和農業的實際生產需求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差距非常大。從中國的情況看,長期以來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體制改革滯后,使得我國的農業經濟至今為止尚未納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道,還處于“小農經濟”的范疇。因此,要擴大內需,最大的市場潛力是在農村,最主要的經濟結構問題是城鄉的制度結構差異。應致力于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與市場化,改“農戶”制為“農場”制,實現企業化經營。把農民和農業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根本要求,也是擴大內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

  同時,吳軍提出,按科學發展觀的思路,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求處理好穩定與增長的關系,減緩經濟波動的幅度和頻率,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考察我國30年來經濟膨脹與衰退的循環,原因固然很多,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雙松”、“雙緊”的交替是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財政與貨幣的擴張政策,對于在短期內“擴內需、保增長”可能會產生顯著效果,但由此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是否會引發新一輪劇烈的經濟波動?可以說,盡管目前通貨膨脹不是經濟的主要矛盾,但這方面的壓力還很大。如果政策的擴張力度過強,是否有可能會引致“滯脹”問題,這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研究。

  ◎ 對2009年財政政策要領的認識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提出,展望2009年,國民經濟將在繼續下行的過程中得到國家擴張性宏觀政策向上“托舉”的調節,總體的經濟運行政策導向鮮明地表現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同時亦應注意促進改革,把短期調控與中長期的發展、改革結合起來。

  一是在總量上與貨幣政策配合呼應,適度擴張,給突遇寒流的經濟增溫供暖。2009年的預算安排中,將較大幅度地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和增加赤字規模,在這方面我們不論從名義指標來看,還是從實際公共部門負債的綜合考量來看,都還具有足夠運用的安全空間。政府“反周期擴張”將在帶來市場主體跟進、形成回暖的運行拐點之后,再“功成身退”。同時考慮到我國財政收入增長態勢已有明顯轉變,財政困難顯現,我國財政已進入“過幾年緊日子”的新階段。

  二是運用支出政策積極優化結構,區別對待,大力強化經濟、社會的薄弱環節和增加有效供給。對于與“三農”有關的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條件建設;交通與能源、原材料方面的重點建設;貫徹區域發展戰略的重點建設;支撐改進基本民生的各類事項;支持走創新型國家道路的項目和投入;以及災后的重建,都會成為加大投入力度的重點。這些將會以乘數效應擴大內需,改善企業預期,提升經濟景氣,消解“矛盾凸顯期”的一些突出矛盾。這種政府區別對待、突出重點的“供給管理”在我國需要長期注重。

  三是實行結構性的減稅和稅制改革,為市場主體和社會成員提供寬松條件與結構導向,并服務于長期的市場建設和機制轉換。這方面已確定的代表性事項,減稅首推增值稅轉型,消費型增值稅可以更好地使企業積極承擔市場投資主體角色,提高資本有機構成和加快企業技改、升級;出口退稅和房地產有關的稅收,也會酌情向寬松方向作適當的動態調整。“燃油消費稅”已于1月1日平穩出臺。另應積極研究對資源稅作出較大調整的可操作方案,因為PPI重回低位對此提供了時機,而這種舉措可通過資源稅杠桿促使各方更珍惜地使用資源,并開發有利于節能降耗、集約開發利用資源的工藝和技術,從而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

  四是將與多方協同配合,積極推進調動市場潛力的政策性融資。這一輪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中,政策性融資工具除積極運用貼息外,還可以更加多樣化,積極地更多運用BOT、信用擔保、政策優惠貸款等方式,支持“三農”、中小企業、經濟增長點和創新活動。

  此外,賈康強調,在今后我國擴張性財政政策實施調控的同時,對于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的進一步改革,也應積極推進。

  ◎ 反思當前金融危機下的中國隱患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導師吳念魯教授就此提出五點反思:

  首先,我們外貿的依存度過大。當前我國外貿總額約占GDP的68%,出口占了35%,凈出口拉動GDP在20%以上。這樣的格局形成了中美經濟的特殊關系,中國提供勞務和商品供美國人消費,美國支付信用美元,中國又用各種金融資產換回美元,這加大了我國貨幣的投放和通脹的壓力。巨額的外匯儲備使我國喪失把資金用于發展生產的機會,一旦這一生產消費鏈出現問題,將嚴重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有序運行。

  其次,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核心技術,以及出口地區結構必須調整。我國出口企業仍有不少屬于“三來一補”性質,產品出口附加值很低,沒有核心技術、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出口40%以上集中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這樣的結構十分脆弱,必將影響對外貿易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第三,“走出去”和“引進來”很不匹配。目前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高達近8000億美元,他們已經滲透到我國各個領域。有的享受了超國民待遇,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只有1000多億美元。而且本土化程度低,大型跨國公司的投資比例相對較弱。不符合利用外資的雙向流動,不利于實現國內外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

  第四,我國如何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一個經濟大國和強國應盡的責任和作用。我國應在國際組織中擴大話語權,參與制定全球化的游戲規則,為建立一個公平、公開、透明的世界經濟新秩序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五,金融機構市場開放是否有序,是否危及金融產業的安全。當前大型銀行引進的海外戰略投資者紛紛套現。我們應以平常心看待這一事件。但我們也應認真總結戰略投資者可以起到的作用和可能帶來的弊端。對外資持股中資金融機構有沒有法律障礙,要不要制定法律障礙;另外,我們如何擴大與完善資本市場,是否真正掌握了市場的定價權,這些問題需要謹慎對待。

  對此,吳念魯也認為,現在擴大內需首先應改變城鄉二元化結構,加大對農村的民生工程、生態環境的投入,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科技等投入,使農民提高素質、增加收入,這才是實現拉動內需的根本。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鄭良芳教授提出,我國要避免發生資本主義周期性的危機,國家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好積累與消費之間的平衡問題,必須要解決好所有企業特別是占我國80%的私營和外資企業的積累與工人報酬的合理分配問題。目前,我國積累和消費之間存在著分配不合理的問題,積累比例過高,消費比例過低。僅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例比較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例大大高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1978~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遞增達15.7%,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遞增僅為7.2%,特別是我國1.3億農民工資報酬每年增長幅度極低。如果,國家宏觀調控部門能采取立法和有效的經濟手段,讓所有企業在每年的盈利增長中能切實保證對職工報酬相應的合理增長,也才有可能防止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發生,也才有可能保證我國的經濟增長由外需為主轉向由內需為主。

  ◎ 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為經濟理論工作者價值實現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認為,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下,在中國經濟面臨著重大轉折的關頭,用我們傳統的理論、思維和方式來解析中國經濟,來為中國經濟獻計獻策已經不夠了,這就要求中國經濟學適應中國經濟的轉變來一場革命。革命的方向包括三方面:

  第一,增強創新性。用一些創新的理論,創新的思維和學說來剖析中國經濟的現實問題,推進中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與完善。

  第二,增強務實性。更多地聚焦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來找出路,這樣可以切實豐富我們的經濟學本身。

  第三,經濟學的綜合性特別重要。這種綜合包括兩點:一是研究中國的問題,已經不能局限于某一學科,需要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二是要從多視角、多領域的綜合分析為中國經濟學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對外經貿大學邱兆祥教授在此次論壇的總結性發言中提出,經濟學是一門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并具有很強實踐性的科學。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持續繁榮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不僅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無比豐富的素材和養料,也為經濟學的廣泛應用——指導各國政府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微觀經濟主體的實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臺。

  凱恩斯認為:“經濟學家以及政治哲學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沒有正確的經濟理論,就不會有成功的經濟實踐。中國的經濟學家作為一個群體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大都十分關注現實經濟問題,大都有著強烈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大都有指點江山經世濟民的抱負,能以研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難點、熱點問題作為自己的職責。特殊的歷史條件使中國需要更多能夠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方面的專家,專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難點及焦點問題。

  邱兆祥強調,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正在加大,中國經濟正面臨本世紀以來最嚴峻的困難和挑戰。嚴峻復雜的經濟發展形勢,既為中國的經濟理論工作者們提供了許多重要的研究課題,也為中國的經濟學家施展才華、實現報效祖國和人民的價值追求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經濟學家也必定會為解決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從而為促進中國經濟進一步持續向前發展作出更多、更扎實的貢獻。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