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危中之機
《中國投資》:您如何評估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張平:從國內看,在國際金融危機、外部環境趨緊的影響下,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速下滑已經成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
增長減速、效益下滑的狀況已從沿海向內地、從出口行業向其他行業、從中小企業向大企業蔓延,這種態勢可能進一步發展。經濟減速及其影響突出表現在4個方面:
第一,投資增速下滑,投資后勁不足。2008年前3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雖名義上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1%,同比落后5.7個百分點。在市場前景看淡、融資困難、效益下滑的情況下,企業投資意愿和能力下降。
第二,工業生產增長放緩,能源原材料和運輸需求下降。一是工業增速迅速回落。近幾年,經濟快速增長主要靠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工業生產速度適度回調,有利于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但下滑過快、幅度過大,會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2008年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僅增長8.2%,比上月又大幅回落3.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9.7個百分點。二是能源需求明顯萎縮。特別是對電力的需求嚴重下滑,2008年1-10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長8.3%,增幅同比回落6.7個百分點。三是原材料市場快速降溫。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市場價格大幅下降,企業減產、產能過剩問題明顯暴露。四是運量急劇減少。
第三,房地產和汽車市場低迷,消費熱點降溫。雖然消費增速持續加快,但值得關注的是,受收入預期下降、財富效應減弱等因素的影響,住房、汽車兩大消費熱點開始降溫。
第四,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財政收入形勢嚴峻。
除了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外,就業形勢更趨嚴峻,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推進節能減排的任務更加繁重,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此外,部分領域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生產安全和食品安全重特大事故頻繁發生,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對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投資》:在當前的困難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做好工作,渡過危機?
張平:雖然我們面臨著十分嚴峻和復雜的形勢,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備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
一是物質基礎雄厚。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已今非昔比,按可比價格計算,目前的GDP相當于1978年的15-16倍;一年的財政收入就達6萬億元左右,并擁用全球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是內需潛力巨大。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民生活的小康水平進一步提升,蘊藏著擴大內需的廣闊空間。
三是活力動力充沛。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健全,政府調控能力和水平在實踐中繼續提高。同時,目前價格上漲壓力明顯減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和調控余地得到拓展。
四是比較優勢明顯。我國人力資源充裕,勞動力素質較高,技術進步加快,產業和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具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綜合優勢。
五是國際環境依然蘊藏機遇。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雖然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但和平與發展的主題、經濟全球化和技術革命的趨勢沒有改變,未來的經濟復蘇、國際分工調整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對我們既有挑戰和壓力,也蘊含著更好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新機遇。特別是我國政治社會穩定,中央在改革開放中已經形成了符合國情和人民意愿的路線、戰略和方針政策,全面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社會基礎和思想保障。
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和有利條件,堅定做好發展改革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又要充分估計當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感,堅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各項部署,認真落實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政策措施,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同時要更加注重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失時機地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努力實現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