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明年區域經濟應重點解決公共服務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05:10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

  2008年以來,中央政府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制定和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七大報告論述區域協調發展,26個中部老工業基地享受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243個縣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多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獲批,發布興邊富民行動“十一五”規劃,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劃規劃等,通過政府的引導,區域經濟一體化、區域合作進程加快推進,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區域經濟相對差距有所縮小。2009年,為促進區域經濟平穩協調發展,需要進一步發揮區域規劃對優化區域布局的引導推動作用,深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體制機制創新,以建設好功能區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為目標,發揮各區域的比較優勢。

  一、2008年區域發展出現的新特點

  1.地區經濟增長格局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增速均超過了東部地區,改變了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增速一直居各大區域之首的局面。沿海地區增長放緩幅度大于其他地區,其他地區經濟增幅也大多出現不同程度回落,但相對回落幅度較小。以在經濟增長中處于重要地位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情況看,2008年前三季度各地區工業生產增加值增長快中見緩,繼續保持西部、東北、中部地區工業增長同步快于東部地區的發展格局,東部地區工業增速創造了近幾年來的新低。前三季度,西部、東北、中部和東部四個地區工業生產增加值分別增長20.25%、18.03%、21.08%和14.48%;與上年同期相比,四個地區工業增幅分別回落2.04、1.83、2.63和4.0個百分點。西部、東北和中部地區工業增加值(2006年價格)占地區合計份額繼續提高,分別為0.43、0.11和0.6個百分點,東部地區下降1.14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有21個省份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快于全國15.2%的速度,其中前12個省份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在20%以上,依次是內蒙古29.0%、青海和廣西均25.0%、安徽24.0%、重慶23.8%、湖北22.9%、陜西和江西及河南均22.5%、天津21.0%、四川和吉林均20.0%。與上年同期相比,僅有6個省份的工業增幅有不同程度提高。依次是青海(6.2)、陜西(3.6)、天津(2.9)、新疆(1.9)、湖北(1.8)和安徽(1.4),11個省份的工業增幅下降在5個百分點以上。

  2.區域合作、布局向縱深推進

  環渤海區域交通網絡建設邁出新步伐,發揮多層次合作組織作用,重點在交通物流、環保、人才等領域合作上實現了新突破,積極落實“京津科技合作協議”、“京津城市流通領域框架協議”,共同打造以京津為核心的環渤海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和區域流通一體化體系。

  9月7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08〕30號)。《指導意見》最后一條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泛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為未來長三角向中部、西部繼續擴容提供了前提條件。為推動區域經濟深入發展,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上海市啟動了專項資金補助工作,對15個到對口地區和西部老少邊窮地區投資的項目補助資金。8月,江蘇省政府選定蘇州作為該省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著力在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現代金融體系和行政管理體制上求得新的突破,率先進行實踐探索。并且定下了蘇南先行試驗,帶動全省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方略。在長三角其他城市,包括土地政策和制度、戶籍管理制度和法律體系、農村金融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在內的各項城鄉統籌管理的試驗正在悄悄進行。不少非長三角城市戶口,但長期工作生活在當地的外來人員,已經能夠享受子女免費就學、醫療保險、就業技能培訓等以往只有當地居民才能享受的待遇。

  9月27日,《武漢城市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復。《總體方案》確定改革試驗的總體目標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把武漢城市圈建設成為全國宜居的生態城市圈,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現代服務業中心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成為與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呼應、與周邊城市群相對接的充滿活力的區域性經濟中心,成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典型示范區。

  這樣,加上之前的幾個特區或實驗區,我國在東中西、南北中都形成了大的改革試驗區的布局。

  二、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科學發展觀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整體呈現增長較快、布局改善、結構優化、協調性增強的良好態勢,但同時仍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需要采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1.GDP至上觀念沒有根本改變

  基于目前現行的政績考核體系和財稅體制,盡管當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要污染的GDP”、“要經濟增長,更要青山綠水”已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在實際工作中,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地區在經濟發展中,依然唯GDP為上,仍堅持“快”字優先,過多強調GDP增速和財政收入增幅。一些欠發達地區認為,要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趕超發展,唯有速度“快”,沒有“快”哪來的“好”,先求“快”再考慮“好”。也有一些經濟較發達地區認為,要保持發展優勢,必須有較快的增長速度。可見,在現行體制下,仍然有不少地區把追求經濟快速增長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仍堅持GDP第一。

  2.地區差距特別是公共服務差距仍比較大

  近年來,盡管地區間發展速度差距趨于縮小,但區域發展絕對差距仍然較大,不平衡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而且,廣大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在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市場化程度,特別是基礎設施、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方面的差距也在拉大。利用統計數據,計算各地區相關指標的差異系數,我們發現,近年來人均GDP差異系數確實在逐步縮小,居民收入的差異系數也不大,比如,2007年以各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的差異系數為0.267,但涉及享受公共服務方面,差距還是比較大的,2007年,人均地方財政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支出差異系數為0.52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中,人均地方財政性教育經費差異系數為0.575;以人均衛生機構財政和上級補助收入計算的各地區差異系數為0.863。

  應該說,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不能企望地區間發展沒有差距,但是,如果區域發展差距持續擴大,區域發展長期不協調,必將對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產生嚴重影響,必須高度重視并逐步解決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問題。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訂制滾動快訊,換一種方式看新聞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