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陳小瑩
3月12日,李家祥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出現在經濟界小組討論的現場。當他低調步入政協34組討論現場時,旁邊的33組會場已經為將要新設的大交通部展開了熱議。
民航合并入交通運輸部后應該怎么整合,鐵道部應該何時并入?對這些新課題,李家祥發言積極:“要同時細化大交通部的改革和民航內部改革。” “兩個改革應該疊加完成。”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和80年代末,決策層就曾兩度試圖組建大交通部。當時的鐵道部、交通部甚至已經奉令搬到一棟樓內。
此前,仍有與交通相關的多個行政管理職能分散在數個部委之間——交通運輸行業目前分別從屬于鐵道部、交通部和民航總局,此外石油和天然氣的管道運輸則從屬于中石化和中石油,形成多頭割據之勢。
新的機構改革方案顯然大大緩解了以往弊端,但部分政協委員有著更高的期待。
“鐵道部到底什么時候完成政企分開?什么時候并入交通部?機構改革方案就要定個時間,不說出具體時間不過癮。”討論現場,全國政協委員唐建直截了當地說。
民航兩步走
合并后,李家祥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職能是否“縮水”。
“為什么要保留國家民航總局?為什么要保留國家郵政局?說明這些行業的專業性很強,需要專業的機構來管理。”李家祥回應記者說,他并不認為民航總局的職能將會減少。
從歷史沿革來看,民航總局迄今為止一共進行了四次改革。“第三次改革是在2000年,當年發布的6號文,要求政企分開,我們就按這個要求做了,資產劃歸國資委,從此改變民航總局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情況。”同在一組參與討論的民航總局副局長楊國慶介紹說。
楊國慶承認,通過這三次大的改革,基本適應需要但也有遺憾。而面對現在進行的第四次管理體制改革,楊國慶認為要解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包括公安體制,機場體制,空管體制等。“有的該歸地方,有的還歸民航。”楊國慶說。
比起理順合并之后的機制,李家祥似乎更愿意談及民航內部的改良和整合。
“我剛到民航兩個月,覺得民航系統自身的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李家祥認為有待完善的問題有三,其一是機場改革沒有到位,其二是管理人才的問題,其三是安全責任問題。
其中,李家祥著重提到,“機場企業化不是必須的,比如國外都是成立機場管理局,這是一個事業單位。但是在經營機場方面部分進行企業化管理。這樣的模式我們應該借鑒。”
而針對民航并入交通運輸部后的具體編制調整,李家祥并沒有正面回應。
“我個人建議,第一,等綜合管理部門和大部門的職責劃清之后,再定民航內部的改革。”楊國慶發言時說,民航有些特殊的安全問題,比如飛行安全,空防安全等,“我建議先把大的問題搞清楚了,然后再來三定,比如以前3000萬以上的項目就要歸發改委批,將來怎么辦?”
同時他還建議將民航并入交通部的整合放在奧運之后,“這樣有利于奧運安全和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