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王茜
新浪財經訊 瑞士時間1月18日消息,畢馬威中國區主席陶匡淳今日在第47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接受新浪財經專訪。他指出,人民幣中短期貶值壓力不會影響外資投資意愿。目前外資多熱衷于金融行業投資,但更期望借助股權投資參與市場管理。對于國內大力推進的PPP項目引資,外資的態度較為觀望。
陶匡淳還認為,外企在中國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競爭優勢在縮小。針對西方國家的反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他表示這一情況有一定周期性,未來也許會發生逆轉。
外資企業在中國面臨競爭優勢在縮小
新浪財經:數據顯示,中國的外資直接投資凈額正在減少,您怎么看待未來的中國外資投資環境?
陶匡淳:在中國確實是有一些聲音。一些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運營都面臨一些困難,其實昨天習主席發言的時候說的很清楚,中國的門是打開的,這也不是他頭一次說中國是非常歡迎外資企業到中國來投資。其實你看過去一年,無論是商務部、發改委,李克強總理,甚至于習主席,相關的發言里都提到過很多次的中國的門是打開的,中國對外的政策是越來越開放的,是越來越歡迎外資企業到中國來投資的。
政策開放等不等于企業會越來越大力的投資呢?其實也不一定。中國的市場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比如說你看汽車行業,他們不會說不再來中國投資的。
但是為什么企業還是有一些顧慮,還是有一些聲音呢?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我個人的觀測是,有很多不一樣的情況,不同的企業可能面對不一樣的挑戰,有一些可能是政府方面給他們的一些法律法規上的規限,但是也有可能是跟政府政策沒有關系的,也有一些可能是因為本地的競爭比以前更激烈了,他們覺得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沒以前那么順暢,他們的競爭優勢沒以前那么強大。
所以我覺得針對這個問題,2017年和2017年以后,除了看中國的開放政策以外,還要看外資企業他們本身面臨的挑戰,他們覺得在中國的戰略應該怎么樣布局,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復雜的問題。
人民幣貶值壓力不會影響外資投資意愿
新浪財經:當前人民幣面臨中短期的貶值壓力,這會不會對外企投資有影響?
陶匡淳:我個人覺得,貨幣匯率的浮動是很難很難預測的。對于外資來說,貨幣匯率的浮動風險并不是很新鮮的風險,他們無論在任何一個非本土國家投資,都會有風險。中國貨幣風險相對很多國家的貨幣風險來說是比較低的,因為中國政府到目前為止還是把貨幣匯率控制在一個區間之內,比很多國家的匯率浮動低很多。
你看英國脫歐以后,英鎊的匯率是降了差不多10%,因為它是完全自由浮動的。你有看到英國投資的外資企業有減少嗎?好像沒有,所以我覺得匯率這個風險不是說不重要,但是很多企業都已經有辦法去對付,也不會一定影響到他們投資的意愿。
新浪財經:您提到汽車行業,這是中國目前在鼓勵轉型升級的產業。現在中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您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資企業有什么機會嗎?外資企業可以參與進來推動嗎?
陶匡淳:供給側改革涉及不同的領域。首先有工業產能的供應,還有比如說房地產的供應。汽車產能在中國是不是過剩呢?需要不需要改革呢?這個我覺得最好的答案是由市場來決定。
汽車行業在中國比較獨特,大部分的供應商都是中外合資的,他們的行為有一半可能是國有企業行為。但是我相信到了2017年或者以后,他們大部分的戰略考慮都應該出于商業考慮,而并不是一些國有企業要保護就業的那種考慮。所以我覺得,從政府政策上的層面,在這個汽車行業并不一定會給予很多干預。
我覺得傳統汽車行業那個投資理念,對于外資來說還是非常大的一塊市場,新能源汽車可能還在發展中,還要看在相關的政策上面有沒有一些新的政策會出臺,對于外資有什么影響,這個我覺得2017年可能是比較關鍵性的一年吧,所以汽車行業也有它的一些區分,也要比較詳細的去關注一下。
外資熱衷于金融行業投資期望參與市場管理
新浪財經:除了汽車行業,據您了解,大型的外資企業渴望加強跟中國哪些行業的交流和生意往來呢?
陶匡淳:我覺得比較明顯的,這么多年來就是金融行業吧。金融行業也包括銀行、保險等等。在金融行業,對于外資目前還是比較有局限性的。但是最近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應該會打開,也是相對應習主席發言“中國的大門是打開的”。對于外資來說,是有機會把他們的股權投資再提升的,但是具體的政策我們還在等待。
新浪財經:現在很多外資機構對股權投資這塊比較感興趣。
陶匡淳:對,其實這么多年來不是有一個門檻嘛,有上線嘛,就是20%。很多外資在過去的10多年投了他們的上限,19.99%那種股權的投資。(相較股權)更重要的是,股權投資有沒有讓他們參與管理、參與市場。比如說,把他們在國外的產品帶到中國來。我相信,那些投了股權,但是沒有機會參與市場的(外資機構),可能不會像那些能夠參與市場的(外資機構)那么感興趣。
我覺得這個(參與管理和市場)反而更關鍵,股權比例20%、30%什么的,我反而覺得是比較次要的,更關鍵是他們投資的金融企業,讓不讓他們一塊參與管理、參與市場。
中國基建項目的回報率及風險是外資最關注因素
新浪財經:在中國在大力推廣PPP模式,這種模式不是中國首創,很多發達國家也有先例。您覺得外資或者說外國企業有沒有可能去參與PPP項目的建設?現在中國和美國都非常關注基建,你認為現在是好的時機嗎?有什么問題值得可以去考慮?
陶匡淳::首先PPP這個模式,我覺得應該是英國三四十年前,尤其是撒切爾夫人當首相的時候用的比較多。在英國的很多國營企業私有化過程里(采用)。到了今天,中國也開始大力推動PPP,但是今天中國推動的PPP是相對比較簡單的,不是一些過去四十年在一些西方國家所推的那些PPP項目。
中國現在的PPP領域市場,我覺得還有一些相對的缺陷。第一,很多關于基建投資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建設起來,這個在國外可能經過多年經驗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健全的相關的投資法律法規。這對于外資基金、投資機構來說,風險明顯加大了;但是我覺得更深入的一個考慮,是中國的那些項目有沒有合理的市場回報。
今天可能中國很多PPP的項目的投資方還是國有單位,他們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基于一些市場回報的考慮,可能有一些當地就業的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的考慮。但是一家外資企業不會考慮地方政府所擔心的事情,他們只看回報,中國的地方市場對他們來說風險是比較高的,他們所需求的回報因此也會相對比較高。
有沒有這么高回報的項目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有的話,外資就不會感興趣了。所以未來這幾年中國PPP市場要發展下去的話,要么就是要降低風險、健全法律法規。另外,就是把回報提高,甚至為收入提供政策保障。在海外的一些基建項目,比如電力,他們對于電價以后的上漲是有法律規定的。在英國,他們都會對電價有所規范的,這個對投資者來說是有一定的保障。
西方反全球化思潮未來或會逆轉
新浪財經:針對西方國家的反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習近平主席明確表示中國擁護全球化,在這樣兩個鮮明反差的格局下面,全球的貿易環境、投資環境將走向哪里?
陶匡淳:昨天習主席發言提到,中國這38年來改革開放的道路是困難的,走到今天中國一定會堅持下去,有勇氣的繼續下去,去越來越開放,我覺得這是很感動的,有它的大智慧在背后的。
英國、美國等國家所謂的保護主義,可以說是他們選民所擠出來的一種現象。那些選民可能是覺得他們的就業、工資、生活水平沒有在過去幾年的全球貿易中獲益。再過幾年會不會又反過來呢?我覺得也很有可能,這個當然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知道未來其他國家的選舉會怎么樣。但是我覺得這些事情往往會有它的周期性在背后的。
美國以前也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國家,特朗普上臺以后會不會真的有一些很辣的政策出臺呢?現在還不知道,聽起來好像會吧,但是我覺得無論是美國總統、英國首相、還是任何一個國家元首,他們都知道選民會要求他們保護自己的生活水平。如果再過一兩年,發現貿易封閉對他們其實也沒有什么好處,他們可能就會再想想原來是不是想錯了,這絕對是有可能的。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