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襲 技術控Plus創新狂
文章導讀: 在社會和技術指數級進步的推動下,今年達沃斯論壇的年度議題已經轉向了技術變革及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業內看來,這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與信息化,進而形成一個高度靈活、人性化、數字化的產品生產與服務模式。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張璐晶 張燕 宋雪蓮 | 北京報道
蒸汽機的發明驅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流水線作業和電力的使用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半導體、計算機、互聯網的發明和應用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
在社會和技術指數級進步的推動下,今年達沃斯論壇的年度議題已經轉向了技術變革及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業內看來,這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與信息化,進而形成一個高度靈活、人性化、數字化的產品生產與服務模式。
就在今年年初瑞士達沃斯論壇召開之際,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撰寫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該書縱覽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3D打印、區塊鏈、生物技術等新科技,施瓦布認為這些技術匯集在一起,構成“第四次工業革命”。與此同時,2016年夏季達沃斯的主題也選定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
施瓦布坦言,這本書匯集了他與許多達沃斯座上客接觸中產生的想法,是“集思廣益的產物”。施瓦布在書中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向我們席卷而來,它發展速度之快、范圍之廣、程度之深絲毫不遜于前三次工業革命。它將數字技術、物理技術、生物技術有機融合在一起,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的經濟和社會。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David Aikman)日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單純地涉及一種技術,而是多種技術集合與互動的結果。他認為看待第四次工業革命不能僅從某項技術、某個行業去看,而是要從整體的、系統的角度去理解,特別要思考下一代工業領域如何同政府、學術界合作。而這些未知領域需要社會各界來共同探討,才能將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化為現實。
數字革命首當其沖
在施瓦布看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始于上世紀與本世紀之交,是在數字革命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而這一切主要得益于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顛覆。他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緣于互聯網的無所不在。同時,移動互聯的發展、傳感器技術的提升與成本的降低,以及人工智能的初露鋒芒都促進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展開。
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以計算機軟硬件和網絡為核心的數字技術早已不是新鮮事物。盡管第四次工業革命仍然離不開互聯網,但是施瓦布認為并不能簡單地將其定義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延續。他表示,眼下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的這場革命具有明顯的特性。
施瓦布表示,和前幾次工業革命不同,本次革命呈現出指數級而非線性的發展速度,這是因為我們目前生活在一個高度互聯、包羅萬象的世界,而且新技術也在不斷催生更新、更強大的技術。遠遠超過前三次工業革命的還有新興技術和各領域創新成果傳播的廣度。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紡錘走出歐洲、走向世界用了將近120年。相比之下,互聯網傳到全世界各個角落只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
誠如施瓦布所言,第四次工業革命建立在數字革命的基礎之上,但是與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同,數字技術正變得更為精深,一體化程度更高,這些技術的影響力將得到全面展現。以移動設備為例,如今,移動設備將地球上幾十億人口連接到了一起,具有史無前例的處理和存儲能力,并為人們提供獲取知識的途徑,由此創造了無限可能性。
當然,第四次工業革命絕不僅限于智能互聯的機器和系統,其內涵更為廣泛。當前,從基因測序到納米技術,從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計算,各領域的技術突破風起云涌。這些技術之間的融合,以及它們橫跨多個領域的互動,決定了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前幾次工業革命有著本質不同。
21個技術引爆點
2015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接下來10年內,將塑造出未來高度互聯數字化世界的21個技術引爆點,施瓦布認為這些技術正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鮮明反映。
在書中,施瓦布著重介紹了一些可能帶來變革的主要技術,包括無人駕駛交通工具、新興材料、物聯網、生物打印和基因編輯技術。在施瓦布看來,所有的新進展和新技術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即善于利用數字化和信息技術無所不在的力量。
新技術對商業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都會造成沖擊,而最大的受益者似乎還是消費者。第四次工業革命產生了一批新的產品、新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可以在不產生任何額外成本的情況下,提高消費者的個人生活效率。互聯網、智能手機和成千上萬的應用軟件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輕松的同時,還提高了社會總體工作效率。
與之相對,更多的挑戰主要落在了供應方身上,尤其是勞動和生產領域。施瓦布表示,過去幾年間,在絕大部分發達國家以及中國等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中,勞動力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比重都在大幅度下滑,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創新驅使企業用資本取代勞動力,導致生產設備相對價格出現下滑。
施瓦布著重指出了平臺經濟帶來的改變。他指出,擁有一個將消費者匯集起來的平臺遠好于擁有基礎資產。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打車軟件公司Uber本身并不擁有車輛;最受歡迎的媒體Facebook沒有創造任何內容;最有價值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沒有庫存;最大的住宿供應商Airbnb沒有房產。施瓦布表示,標準普爾指數成分股公司的平均壽命已經從約60年降至18年。如果老牌企業不想被第四次工業革命摧毀,它們就必須迅速接受它。“簡而言之,它們必須不斷創新。”
同時,施瓦布指出,技術的創新加劇了社會不平等。他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受益者是智力和實物資本提供者,比如創新者、投資人還有股東,而這也會同時造成工薪階層和資本擁有者之間的貧富差距日益懸殊。
盡管如此,施瓦布仍然看好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景。比起這些隱憂,他更擔心的是一些可能阻礙第四次工業革命完全發揮潛力的因素。施瓦布坦言,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我們需要反思現有的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目前各方面的領導力水平還不夠,對正在發生的變化的認識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國家層面乃至國際層面,用于管理創新成果的傳播、減緩顛覆性影響力所必需的制度性空間遠遠不足,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缺位。”
顛覆一定會來
如同此前三次工業革命一樣,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引發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的多個領域的根本性變革。
按照目前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在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施瓦布認為,在如此廣泛的社會變革前提下,所能想到的所有經濟宏觀變量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兩個最關鍵的方面是經濟增長和就業。
盡管經濟學家目前對第四次工業革命能否使經濟增長加速莫衷一是,但是施瓦布表示他對此保持務實的樂觀態度。
施瓦布表示,目前一些經濟學家提出了“百年衰退”的可能性,認為全球經濟未來一段時間都會處于停滯狀態。導致全球增長放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兩個重要因素,即人口結構變化和生產效率的止步不前。
目前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性問題,并且對未來經濟發展構成挑戰。但是施瓦布認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技術的創新將使得未來人類過上更長壽、更健康、更積極的生活,在此背景下,社會必須重新思考工齡人口、退休和個人生活規劃等問題。
面對目前數據顯示全球生產效率下降的現象,施瓦布則表示,社會應該改變過去通過衡量投入和產出來評估生產效率的模式。他認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創造的新商品和服務,其投放的市場和傳統市場已經大相徑庭,許多新商品的邊際成本趨于零,消費者剩余已經不再反映在總體銷售額中,傳統的統計方式已經無法反映真實的價值增長。
以此為例,施瓦布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可以將20億人尚未被滿足的需求納入全球經濟,通過為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和社區賦權,并將他們彼此連接,擴大對現有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施瓦布表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期間,經濟的競爭規則已經發生了改變,國家和企業要保持競爭力,必須在各個方面處于創新前沿。
“對于全行業來說,面對實實在在發生的顛覆,問題不應該再是‘我是否會被他人顛覆’,而是‘顛覆會何時到來?會以什么形式出現?對我和我所在的組織會產生怎么樣的影響?’,施瓦布表示,面對顛覆,全社會有責任確立一套共同的價值觀,引導政策選擇并實施變革,通過創新來應對挑戰,從而讓第四次工業革命成為所有人的機遇。
我們還處于發掘大數據潛力的初級階段
從2007年至今,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走到了第十個年頭。今年會議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6月7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專訪了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David Aikman)。
履新已近一年,艾德維表示,過去一年來對他的挑戰是適應中國快節奏、各種變化層出不窮的環境,每天都在發生各種有意思的事件,讓他總擔心會漏掉什么重要信息。
“希望中國可以在更多重大的國際事務中發聲,比如在今年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的CEO出席數量增加了三成,他們更多出現在國際場合是好事。”艾德維說。
《中國經濟周刊》:過去一年的工作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艾德維:在國際問題上,不論是氣候變化、互聯網、數字經濟,還是全球金融系統的未來,來自中國的聲音可能都是最重要的。現在有很多中國政府和私營部門的領導人參與了這些討論,共同引領這些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表明,中國發揮領導能力對于會議達成有效成果是多么重要。習近平主席號召所有G20成員國在杭州峰會上簽署有關氣候變化的協議,這展現了重要的領導力。我們也希望中國在其他領域同樣發揮重要的作用。
《中國經濟周刊》:今年“大數據”成為一個熱詞,您認為“大數據”在什么行業最有發展前景?
艾德維:大數據確實是現在的流行語,但現在的問題不是如何收集大數據,而是如何分析和運用大數據,在商業上如何創造價值。從目前的討論看,我們還處于發掘大數據潛力的初級階段。例如,大數據已經開始從最直接相關的IT、金融服務行業向健康、電子商務、零售供應鏈等領域發展,但同時還有很多傳統行業,包括采礦、化工、制造業等還沒有看到多少大數據的應用。
對于中國來說,會有很多機遇,因為中國在很多方面沒有包袱,可以實現最先進技術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中國經濟周刊》:世界經濟論壇有沒有對大數據商業模式進行探討?
艾德維:關于大數據的商業模式,我最近了解到一些有關中國政府和公立醫院基于大數據進行合作的情況。在西方,數據可能最終會應用手機App讓使用者獲取醫療建議;在中國,我了解到的項目是幫助鄉村醫生了解每一種疾病的發展全過程,使農村患者也能得到城市醫院層次的醫療服務。中國有很多基于中國特色的大數據應用,我希望在會議上中國的企業也可以向其他國家分享傳授這些經驗,因為中國經濟發展是多樣化的,有各種地域和發展水平的差異,因此你們的經驗對西方國家或者其他國家的領袖都有借鑒意義。
《中國經濟周刊》:“阿爾法狗”戰勝人類棋手,由此引發的關于人工智能的討論也非常多,您如何看待這項技術對于社會經濟未來發展的影響?
艾德維: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韓國棋手李世石參加此次年會,他談到那場對戰時很有意思的一點感受是,在真實的圍棋對戰中,你可以真實感受到對手的狀態,你可以看到對手的反應,而人機大戰中人類無法獲得一點反饋,這其實很影響人類棋手的情緒。
以前對于機器人、人工智能發展的一般理解是,只有那些程序性的、機械的工作可以外包給機器人,隨著“阿爾法狗”的勝利,人們開始認識到,計算機也可以開始承擔非簡單認知的任務了,這根本上顛覆了我們與機器的工作關系。
這個話題在達沃斯上進行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不僅有企業界,也有制定政策和技術標準的政府部門人士,也有討論科技倫理的學界人士,我們真正讓所有攸關方都坐在一起討論技術革命對行業發展的影響、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這些都對于政府決策部門有重要參考意義。
《中國經濟周刊》: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轉型升級對于中國經濟的重要作用,您認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是什么?
艾德維: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進行經濟轉型,中國領導人在這一轉型過程中確實將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關鍵是要掌握好轉型的重點和速度,不管是國有企業、工業結構還是金融體系,雖然會經歷短期陣痛,但是對經濟的長遠利益是巨大的。中等收入國家進行轉型無疑是充滿挑戰的,應該是越平穩越好。盡管世界宏觀經濟形勢不太好,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不錯的。
中國“十三五”提出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中國和世界都是非常積極的。要強調的關鍵點是政府應如何繼續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和創業的政策環境,讓私營部門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經濟周刊》:李克強總理今年多次開會強調要進一步放寬民資準入,促進民間投資回升。您認為煥發民營企業活力的關鍵是什么?
艾德維:中國對于國內外投資、競爭與合作持開放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看到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強勁勢頭,有大量并購案例,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當然這最好要以睿智和理智的方式進行。我們看到政府部門和企業在新興產業的政策制度制定方面進行了很多合作,確保政策環境有利于而不是有礙于技術創新。
舉個例子,我此前和瑞士一家水泥生產企業接觸,他們有新技術可以替代建筑用鋼筋,成本更低,并且更環保,但是在中國或者其他國家都沒有相應的行業技術標準來允許這項技術產品得以運用。這說明政府和企業界可以加強合作不斷適應新技術的進步。這不僅僅是中國面臨的挑戰,世界范圍內都一樣,即技術創新的速度快于制度創新,我們需要靈活的、適應性強的政策制度跟上科技創新的步伐。
還有一點對中國很重要,就是要不斷向外界傳遞信息,說明解釋中國發生的變化。這次夏季達沃斯期間也有很多部長級的閉門交流,主題包括如何建立有利于創新的生態系統,這也是中國政府很感興趣的議題。
《中國經濟周刊》:今年初亞投行成立,您如何看待這一國際組織未來可能發揮的作用?
艾德維: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需求是巨大的,而如何去融資、搭建什么樣的融資結構是很關鍵的問題。從加入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數量看,不僅說明各國看到了這方面的需求,也說明各國普遍認同需要建立新的金融機構來加以解決。
從目前亞投行的各種討論、聲明來看,亞投行在向高標準的機構發展,也在同各類多邊金融機構合作,這對于亞投行今后在基礎設施融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發出了積極的信號。我們很高興亞投行第一次年會在達沃斯論壇之前召開,很多代表包括金立群行長都是先參加年會然后再參加達沃斯論壇,他們也很愿意利用我們的平臺向世界展示亞投行首次年會的相關信息。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