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防控“放開”的經驗與教訓

香港疫情防控“放開”的經驗與教訓
2022年12月26日 00:54 新京報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12月16日,香港,出入中環一商場的市民大多數佩戴口罩。圖/IC photo
 

  今年2月到4月,香港曾經歷了一波疫情高峰,引發了醫療擠兌。據報道,截至2022年3月6日的七天滾動平均值計算,香港每百萬人口的新冠死亡人數為25.5,是美國的五倍多,在牛津大學維護的全球新冠死亡率統計表上高居首位。

  香港特區政府披露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12月31日開始并延續至今的第五波疫情中,截至2022年12月21日,死亡人數為11076人。而在此前發生的四波疫情中,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報告的死亡病例僅為213例。

  也是在第五波疫情中,香港調整了防疫方針,由“圍堵”清零,逐漸轉向“減少重癥、減少死亡、減少感染”為重點的有序放開。

  面對醫療擠兌現象,香港做了什么?針對高危人群,香港有哪些保護措施?當前,內地與香港的第五波疫情有何相似之處?新京報記者為此專訪了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他分享了香港的經驗和教訓,并表示“希望內地不用再走香港的彎路”。

  梁子超介紹,香港的防疫方針調整是把疫情防線從社區退到了醫療系統,從嚴格的防止病毒傳播轉向盡可能減慢病毒的傳播,爭取時間為老年人及長期病患者爭取接種疫苗的時間,加快防疫物資的供應,以及做好醫療系統的分流。

  梁子超認為,根據此前香港的經驗和教訓,內地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分流分治,保障醫療系統。

  此外,尤其要重視疫苗接種。梁子超說,3月初,香港政府向媒體披露,養老院等院舍疫苗全程接種率為15%。目前,據香港政府新聞網的數據顯示,院舍的第一劑、第二劑及第三劑疫苗接種率由原來的93%、87%和40%顯著提升至95%、93%及78%,為院舍建立了有效的保護屏障。

  梁子超告訴新京報記者,由于病毒已在香港廣泛傳播接近一年,超過九成人口曾經暴露于病毒中,加上大面積的疫苗覆蓋,一定程度的群體混合(自然感染+疫苗)免疫已經建立,暫時有效降低包括XBB及BQ等具免疫逃逸的奧密克戎分支的傳播。

  “一個月內倍增十次”

  新京報:你怎么看內地這一波疫情?與今年年初香港第五波疫情高峰是否有相似之處?

  梁子超:目前內地一些城市出現的疫情,情況比較像香港今年年初奧密克戎BA.2.2的第一波沖擊。根據香港衛生署統計,香港從1月下旬開始,疫情每三天以幾何級數倍增,一個半月(3月初)到達頂峰(每天約75000宗感染)后,才開始急速回落。不要小看每三天倍增的速度,1個月內倍增十次,2的10次方已經超過千倍。

  新京報:根據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5月19日,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一共造成超過9000例死亡。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梁子超:由于人口老化,沒有接種疫苗的老年人及基礎病患者受感染后出現大量危重個案,引至醫療系統嚴重擠兌,大量養老院院舍患者未能及時送院治療及隔離,令養老院院舍內持續暴發,形成惡性循環,使香港當時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激增至全球首位。

  新京報:香港的奧密克戎第一個高峰期間如何度過?面臨哪些困難?采取了哪些措施?

  梁子超:由于奧密克戎的傳播性很高,香港的老人及基礎病患者疫苗接種嚴重不足。一個公共屋邨的大型暴發后,個案持續以幾何級數激增,遠超防控人力、物資和設施所能應對,疫情因此全面失控。

  在內地全力支援下,供港物資(包括抗原測試)得到保障,人力和設施亦逐漸有所補充。除核酸檢測外,我們廣泛使用自行抗原測試作為一線診斷工具,建立網上呈報系統,方便盡快跟進,適合患者居家隔離,密切接觸者居家檢測。

  快速引進新的抗病毒藥物以盡早治療高危患者,并配合線上或電話支援,網上診治及藥物速遞,預約指定診所,為有入院需要的病人安排中階治療設施、定點或急癥醫院等,盡量做好分流分治。同時在院舍迅速分隔患者,全面及快速推廣院友疫苗接種,以舒緩院舍危機。

  隨著病毒大規模傳播,大量自然感染迅速降低易感人口,逐漸建立起群體免疫屏障,使疫情在3月初高峰后自然回落,到4月疫情相對低位時逐步放寬防疫措施。

  “做好物資供應和分流分治”

  新京報:香港當時是否出現醫療資源超出負荷的情況,又是如何面對院感和醫護人員陽性問題的?

  梁子超:今年年初香港醫療系統出現了嚴重擠兌,不少醫護人員受到感染。不過由于他們相對年輕,絕大部分均完成全程疫苗接種及按時接種加強針,病情一般較輕及短暫。我們很快按實際情況縮短他們的隔離時間,以指定隔離時間最后兩天抗原檢測持續轉陰為標準,使康復者快速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對醫護中的密切接觸者也同樣縮短了檢測安排,最近更容許他們在抗原及核酸檢測均陰性的情況下,在檢測期內繼續上班。

  在人手非常緊缺的情況下,內地亦可考慮讓抗原陽性但無癥狀或者癥狀已經消失的醫護人員救治已經確診的病人。由于新冠感染者在短期內重新感染的幾率極低,可以避免醫院內傳播。

  新京報:你剛剛提到,康復過的醫療人員依然會被優先安排工作,是如何給到他們信心的?

  梁子超:香港疫情暴發初期,很多人是很擔心的。通過全面推廣醫護人員疫苗接種及按時接種加強針,醫護人員基本上沒有發生嚴重或死亡個案,信心很快就改善。對于一些有較高風險而受感染的醫護人員,我們必須給他們最全面的醫療照顧。如果不能穩定軍心,這場戰役一定會失敗。所以醫護人員的病情是我們最優先處理的,他們也是這場戰役最重要的力量。

  新京報:香港具體是如何做分級診療的,哪些是有效的?

  梁子超:在大規模疫情下,公眾容易產生恐慌。使公眾對新冠肺炎有正確的認知,做好物資供應和分流分治,使病人能安心按照自己真正的需要得到相應服務,才可妥善應對病毒的急速傳播,避免出現醫療擠兌。

  怎么做很多時候不是我們醫生說了算的,病人自己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給他一個可以按需要接觸到不同醫療資源的渠道。

  我們現在每天是一萬多例感染,必須發揮數字化的優勢,才能迅速處理。首先通過網上呈報系統,方便各單位協調盡快跟進。另外,由于疫苗覆蓋已經很高,又經歷病毒廣泛傳播,產生比較好的混合免疫保護,絕大部分患者的病癥輕微,可以居家隔離處理,有需要的可通過線上或電話支援、問診及藥物速遞,解決絕大部分醫療上的問題。其他病人亦可預約到指定診所,老年人及有基礎病的患者可盡早服用抗病毒藥物以減低重癥風險,有長期照顧需要的養老院院舍患者可被送往中階治療設施治理,嚴重病人可直接送往醫院急癥室。

  “第五波疫情初期,老年人接種率很低”

  新京報:香港當時老年人疫苗接種情況如何?

  梁子超:其實(當時)香港的老人接種疫苗并不太成功。我們最初建議基礎病患者在接種疫苗之前要做醫療評估,把病情控制好了才接種,這樣不但延誤接種,還給老人一個錯覺,以為疫苗是危險的,加強了老人及基礎病患者對疫苗接種的遲疑。

  在第五波疫情初期,老年人接種率很低,養老院院舍中老年人接種率只有15%。當時特區政府僅分階段緩慢推行針對整體的半強制性疫苗通行證,未嘗試在頭兩個星期集中疫苗力量覆蓋所有高危院舍,因此未能及時為最高危的人群提供急切的保護,亦不能減少醫療系統受到沖擊。

  疫苗注射要早準備,因為病毒比你跑得還要快。要老人家安心接種疫苗,我們自己首先要對疫苗有信心,必須能大聲對老年人說,我們的疫苗是安全的。老年人及基礎病患者感染后風險高,更需要盡快接種,亦沒任何證據表明他們需要先做醫療評估才能接種。除非他們對疫苗的成分敏感,病情極不穩定或有急性惡化,否則可直接接種。

  目前香港情況已經改善,兩針疫苗接種率達93%,3針也有83%。70歲以下的成年人基本上沒有問題,70歲到80歲的問題也不大,八成的人已經接種了3針。80歲以上的老人家問題比較多一點,大概只有七成接種了2針,六成接種了3針。

  新京報:針對養老院這樣的機構,香港是如何開展疫苗計劃的?

  梁子超:在養老院院舍出現大規模暴發后,我們開始每天為院友及員工進行抗原測試,迅速分隔確診患者,并派出多隊人馬到養老院院舍,在兩星期內為所有適合的院友接種疫苗,大大提高疫苗接種率,現在九成院友已接種了3針。但是因為他們年紀大且很多有基礎病,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種后的免疫力下降較快。現在距離3月初的疫情高峰已有九個月,院舍感染個案再次上升,而且46%屬第二次感染。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正加強為院友接種第4針疫苗。

  新京報:目前第4針疫苗接種正在推廣,是不是說接種數量越多,防護效果越好?

  梁子超:接種了3針疫苗在六個月內對重癥已經有很高的保護力,大大降低死亡的風險。要把80歲以上老年人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降低大約九成,3針是基本的要求。隨著時間的延長,疫苗的保護力會降低,所以有了第4針,作為一個補充。如果老年人或其他高危人群第3針接種的時間已經超過6個月,需要接種第四針,以加強保護,進一步降低重癥和死亡風險。同樣,如果他們的第4針接種的時間已經超過6個月,可以接種第5針。

  “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群體免疫”

  新京報:你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說過普通人要“盡量晚一點感染”,依據是什么?

  梁子超: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容易出現醫療擠兌,在這個時候感染,很難保證得到最好的醫療救護,可能把自己放在高風險之中,特別是那些本身就有嚴重疾病的人。第二,從理論上來看,人體的免疫力是相對的,如果只吸入少量病毒,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比較容易處理它,減少出現病癥及誘發嚴重疾病的幾率,卻仍可像接種了疫苗一樣,對病毒產生獲得性免疫反應。但是如果在病毒廣泛傳播時期,我們不戴口罩暴露在高危環境之中,容易吸入大量病毒,就很難保證免疫系統能夠對付。這就跟打仗一樣,如果是數量很少的敵人,我們可以把它打敗,如果是一支龐大的軍隊,勝算要小很多。就算接種了疫苗也是一樣,因為疫苗的保護作用不是絕對的。

  新京報:香港的第五波感染者中,仍然判斷無癥狀感染者嗎?無癥狀比例占多少?

  梁子超:如果有癥狀的人才進行檢測,發現的當然大多是有癥狀的感染者。在香港的檢測策略下,大約有稍多于一半陽性感染者有病癥。無癥狀感染者雖然沒有即時醫療需要,但檢測陽性的仍可能有傳染性,部分更會在一兩天內出現病癥。

  新京報:目前香港的感染人數是多少,占比如何,是否建立了群體免疫?重復感染的情況如何?

  梁子超:根據香港衛生署統計,截至12月21日,香港累計核酸陽性檢測個案1123458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278780宗,合計2402238宗,占香港人口32.4%。由于病毒已于香港廣泛傳播接近一年,超過九成人口相信曾經暴露于病毒中,加上高的疫苗覆蓋,一定程度的群體混合(自然感染+疫苗)免疫已經建立,暫時有效降低包括XBB及BQ等具免疫逃逸的奧密克戎分支的傳播。

  不過,隨著時間過去,免疫衰減逐漸出現,社區中個案二次感染比例已由9月時的2%升至最近的5%,養老院院舍的老年人中更高達46%。

  新京報:抗原自檢的意義是什么?香港是如何統計病例數據的呢?

  梁子超:香港除了采取抗原自檢,還有一個網上Covid-19快速抗原測試申報的系統,有助掌握感染情況,并可配合各單位為病人提供各項線上線下服務,既可幫助分流,亦可提供一定的抗原自檢和呈報誘因。如果內地一些大城市有條件,當然也可以采用。

  但如果做不到也沒關系,現在這個階段,我們打的是醫療系統的保衛戰,醫療系統中發熱門診的人數、陽性比例多高、入院、危重及死亡人數等等……其實也可以反映疫情走勢及醫療系統的應對狀況,為防控策略提供主要的參考數據。

  香港現在沒有太依賴醫療數據模型,在疫情暴發初期,我們應對疫情的經驗比較少,也曾用過一些醫療數據模型進行預測,但很多數據模型不太能準確預估未來會怎樣。

  新京報:內地政策調整了有半個月,很多城市已經經歷了第一波沖擊,接下來半個月內,你有什么建議?

  梁子超:有一些公眾有誤會,認為疫情已經結束了,其實不是的,我們為了保證社會經濟和民生持續穩定運作,把疫情防線從社區退到了醫療系統,從嚴格的防止病毒傳播轉向盡可能減慢病毒的傳播,爭取時間為老年人及長期病患者爭取接種疫苗的時間,加快防疫物資的供應,以及做好醫療系統的分流。

  內地很多城市現在已經處在比較廣泛的社區傳播階段,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分流分治,保障醫療系統。內地的數字化基礎比香港好,可以運用好技術優勢在網絡上提供相關安排,例如網上問診,網上預約,細化預約時段,詳細描述好病人的病癥,做好風險控制。

  接種了疫苗的年輕病人,病癥一般都不會太嚴重,盡可能在家中及社區處理。保暖,保濕,多休息,有需要可服用一些自己感冒中慣用的藥品以舒緩病癥。如果病癥持續發展,或者是有例如高燒持續很多天不退,影響飲食,甚至呼吸急促,嘴唇呈紫色,神志不清,抽搐等嚴重癥狀,需要盡早去醫院就診。不過年輕人出現這樣病癥的比例應該很低,比如在香港每天有上萬宗個案,但被列為嚴重或重癥的個案只占0.3%左右,而且大部分均牽涉有基礎病的患者或老年人。

  全程接種了疫苗的高危人士,如果控制好基礎病,感染后病情都未必會惡化。為進一步降低重癥的風險,可在出現新冠肺炎病癥3-5天內盡早在線上或線下醫生指導下服用適當的抗病毒藥。小部分病情轉差就需要盡早提供相應的治療。病情中度的老人家未必需要去特殊醫療設施,可以利用能夠提供基礎醫療照顧的社區設施。

  參考香港,可考慮將方艙醫院改建成針對老年人和高危人士的基礎醫療設施。

  A10-A11采寫/新京報記者 朱清華 李照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呂成飛

香港 疫苗 感染 新冠肺炎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6 信達證券 601059 8.25
  • 12-27 迅安科技 834950 13
  • 12-26 百利天恒 688506 24.7
  • 12-21 佰維存儲 688525 13.99
  • 12-21 富樂德 301297 8.4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