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地庫豪車遍地,奔馳寶馬[微博]掉到‘屌絲級別’”的新聞頗為吸引人們的眼球,這則來自北京一家晚報的報道迅速被各大網站轉載,并通過手機報、微信等方式進行更廣泛的傳播。“有圖有真相”的記者見聞,似乎證實著令人咋舌的“豪車云集”盛況,儼然書寫和演繹著京華煙云中最新的財富傳奇。
這是一則以“本報訊”為消息來源的正規媒體報道,并非網帖,但開篇即列舉著豪車之“豪”的種種“壯舉”:“僅兩輛全球只有5輛的帕加尼風之子就價值6000萬元,勞斯萊斯、賓利、法拉利[微博]都是‘普通至極’,奔馳、寶馬、保時捷都一秒鐘掉到‘屌絲級別’。”
按照公眾印象和社會感知,奔馳、寶馬、保時捷等轎車無疑屬于豪華轎車之列,是普通工薪家庭難以企及的奢侈品,將這些轎車稱為“屌絲級別”,甚至稱更為昂貴的勞斯萊斯、賓利、法拉利等品牌汽車“普通至極”,無疑具有“炫富”意味,透露著描述者視豪華轎車為“財富象征”的驚嘆與欣羨。
眼下,中國正快步邁入汽車社會,逐漸增多的汽車不但改變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也給不少城市帶來交通擁堵問題。對于多數人來說,家庭轎車是出行方便的代步工具,而并非財富象征。除了一些汽車發燒友和個別價值扭曲的富人,多數公眾并不會津津樂道于豪車之“豪”。這家報紙的報道也透露“這些超級豪車的車主有商業精英、愛車的富豪以及享受生活的‘富二代’”。
這家報紙的報道說,記者來到地下車庫“確實感覺這里的超級豪車堪比北京國際車展的豪車秀”,而且,“不用仔細尋找,就會發現前后左右隨處可見平時少見的超級豪車,大都是幾百萬到上千萬級別。首先是一輛銀白色法拉利458跑車,然后又看見幾輛賓利,幾輛蘭博基尼,還有瑪莎拉蒂總裁、邁巴赫57、兩門勞斯萊斯幻影跑車、勞斯萊斯古斯特,奔馳、寶馬的頂級級別車和定制款。短短不到20分鐘,記者看到約20輛價值幾百萬到千萬的超級豪車。”此外,記者不忘強調那里的停車管理員“年輕漂亮”、“有禮貌”、“很多是年輕的姑娘,身穿類似空姐的職業制服,頭發全部是整齊盤起戴著帽子”。
在人們驚訝于記者的汽車知識和辨別豪車能力的同時,也不能不感知著媒體報道的字里行間透露著的“羨富”情緒。公開報道不同于個人意見,記者報道從選題、采訪到寫作、編輯、見報,無一不在媒體工作流程之下,因此,報道選取的視角和傳遞的價值觀也代表著媒體的基本立場。同時,媒體報道本來就是“放大鏡”和“擴音器”,不管記者本人在豪車面前有著怎樣驚羨的個人情緒,一旦上升為媒體報道,就會將這種“私人情懷”變成“公共表達”,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公眾情緒和社會取向。
當然,有人會說,記者只是呈現了豪車存在的社會現實,告訴公眾“有人擁有豪車和過著令人驚嘆的奢靡生活”,這種告知本身沒有錯,報道這些事實難道對社會就沒有價值嗎?也有人說,如果把一個社會比作大海上航行的船,新聞記者就應該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包括豪車在內的社會狀態和生活變化都可以作為報道內容。
監測社會環境,報告社會現實,是媒體的基本責任。但在社會轉型中,媒體記者不光要有扶助弱者、匡扶正義的道德立場,更要在社會利益調整中保持理性。不管是扶弱,還是中立,決不能傳遞“炫富”和“羨富”的價值觀去刺激社會,更不能對炫富者給予激賞和鼓勵。這一報道,傳遞了不值得贊賞的記者立場和價值信號。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