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百萬采棉大軍進新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 01:35  中國經濟周刊

  這是一支季節性的勞務大軍,浩浩蕩蕩地行進于千里隴海線上。

  每年8月下旬,來自甘肅、河南、寧夏、四川等省份的近百萬采棉大軍,奔赴新疆廣袤的棉田。這種由各級政府勞務部門進行組織、協調的采棉專列,上演了聲勢浩大的短期季節性勞務輸出。采棉農民不僅增加了收入,一些人還因此改變了命運。如有的人留在新疆承包土地種棉花,有的則成為職業勞務經紀人。

  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中,80%的成員是年齡在1850歲的農村女性,他們利用夏秋之間的相對農閑時間,掙回了數十億的收入。在創造了巨大的勞務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解決了新疆勞動力的緊缺問題。

  近百萬采棉大軍,在短短的70天時間內的“往返大流動”,已經成為每年8月底11月初的一道“動人景觀”;也堪稱是當代中國“開發西部、建設西部、掘金西部”,這一歷史進程中的“神奇景觀”。

  10月中旬,正值新疆采棉高峰期,《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遠赴新疆,對這一浩大的勞務經濟現象進行了實地調查采訪。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包銳 ★李開南/甘肅、新疆報道

  (中標)新疆的棉花又豐收了

  2008年,新疆的棉花豐收了,這已經成為一個事實。8月下旬,棉花開始陸續成熟,甘肅、河南、重慶等地的“拾花工”便開始分批進疆采棉。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人士介紹,今年新疆大約需要采棉工人近100萬人,而百萬拾花工的勞務收入預計將達25億元左右。

  “拾花工”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長

  地處祖國西北邊陲的新疆地區,因其地域遼闊、資源富集、多民族聚居、接壤國家眾多,而成為極具戰略意義的一個省份。自古以來,人們都把“屯墾戍邊”作為開發邊疆、鞏固邊防的一項重要國策。

  1954年組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新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鞏固邊防、維護祖國統一的支柱性力量。

  近幾年,兵團農作物播種面積1500多萬畝,其中棉花播種面積700余萬畝。棉花總產量100余萬噸,每年銷售收入達100多個億,幾乎占兵團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

  由此,兵團每年需要引進季節性的采棉人員,即“拾花工”,每年需要人數50多萬。據介紹,解決拾花工的緊缺問題,對兵團而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而合理調節和有序引進勞動力也被作為棉花豐產豐收的一項重要舉措。

  通過下面的一組數據可看出,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花的種植面積在逐年擴大,產量也在逐年增加,所需的拾花工數量也在不斷加大:

  2006年,兵團棉花播種面積700多萬畝,引進拾花勞動力65.5萬人;

  2007年,兵團棉花種植面積750萬畝,實際引進拾花工65.9萬人;

  2008年,兵團棉花播種面積為785萬畝,需要季節性拾花工68.6萬人。其中河南省18.1萬人、甘肅省13.7萬人、重慶市1.9萬人、寧夏1.4萬人、青海省0.5萬人,其他10.2萬人,疆內22.8萬人。

  “今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棉花普遍長勢良好,價格高于去年,拾花工的收入有望再創新高。”兵團農八師142團的楊彩虹副政委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團里每公斤棉花的勞務成本達到1.40元左右,這其中包含人力、住宿、醫療保險、單程車票等。”而落實到每個拾花工身上,一公斤棉花的收入在0.971元錢之間。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勞動局外來勞動力管理部的李建軍部長表示:每畝棉田的拾花成本在400元左右,去年兌現拾花工工資14.3億元。今年,隨著拾花工人數的增加和拾花價格提高,兌現拾花工工資的數目肯定要高于去年。

  棉花面積和產量

  連續14年位居全國首位

  與此同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棉花種植面積,已經連續幾年刷新“歷史紀錄”。新疆農業廳的數據顯示,2007年棉田面積達到2007萬畝,幾乎相當于中國這個面積最大省份耕地的一半。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新疆的棉花面積就已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棉花面積和產量連續14年位居全國首位。調查顯示:從1999年到2006年,新疆的棉花總產量一直呈穩步增長態勢。從1999年的135.4萬噸上升到2006年的218.9萬噸,年均遞增7.1%。

  棉花產量的持續增加,帶來了農民的增收。據了解,去年新疆棉花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40%,農民新增的400多元人均純收入中,有260多元來自于棉花;在南疆棉花主產縣,棉花收入已占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7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改委農村經濟處處長馬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一直考慮穩定棉花面積,提高單產,提高品質。”新疆的棉花種植、加工產業可謂是后來居上,從1985年開始大量推廣種植棉花,棉花生產加工產業迅速擴大,推動了新疆經濟的發展速度。

  經過連續近24年的“擴棉、穩棉”發展,新疆的棉花生產、加工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新疆棉花增產又豐收的好形勢,也為附近省市的勞動輸出提供了機遇。如僅甘肅省,近幾年每年來新疆的拾花工就達50萬人左右。河南、寧夏、四川、重慶等地的拾花工總數已達數十萬人。每年秋天近百萬的拾花工大軍浩浩蕩蕩開進新疆,成為中國西部經濟發展中一道亮麗風景。

  (中標)甘肅通渭:一個貧困縣的“拾棉總動員”

  “一把手”親自動員和指揮

  2008年8月15日,甘肅定西,一個西部著名的貧困縣——通渭縣專門召開全縣赴疆拾花工作會議。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赴疆拾花組織工作的關鍵時期。”縣委書記燕勝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像通渭這樣一個勞動力資源大縣,通過組織赴疆拾花,不僅掙回了票子、學回了技術,更重要的是轉變了觀念、促進了發展。”

  為什么要由政府出面組織赴疆拾花這一行動呢?通渭縣將此定位為“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素質、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縣和國家級的貧困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是一個“一直困擾著該縣發展”的巨大問題。

  燕勝三給《中國經濟周刊》列舉了一組數據:通渭縣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為740.49元,家庭經營性收入為912.57元,轉移性收入為126.93元。而在工資性收入中,農民外出務工收入542.66元,占73.3%。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勞務輸出是增加我縣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組織赴疆拾花是季節性勞務輸出創收的重要途徑。”常年工作于甘肅定西這一苦脊地區的燕勝三,對當地情況格外了解,他認為:“現在,夏收已經結束,秋收尚早,在這樣一個相對農閑時期,我們組織富余勞動力、特別是廣大婦女赴疆拾花,既解決了新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又解決了我縣農民增收緩慢的問題。”

  而以前曾任通渭縣委書記的定西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鄭紅偉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通渭縣以軍隊營連建制的形式,發動組織群眾赴疆拾棉,每一次拾花工往返都由縣上領導到火車站接送,并創作了“通渭人家”的歌曲,由音樂老師帶領一路唱到新疆。

  燕勝三書記表示,在農民主體、政府主導、行政推動的原則下,赴疆拾棉已成為通渭縣的一大勞務輸出品牌。組織赴疆拾花,讓常年出不了門、不敢出門、不愿出門的農村婦女第一次走出家門,乘坐火車千里奔走,來到廣闊的新疆,既掙到了票子,又增長了見識;既開闊眼界,又啟迪思路。

  燕勝三說:“這是對勞動力特別是女性勞動力資源的一種開發,對新農村建設具有深遠影響。”

  由于貧窮,通渭縣組織群眾修梯田、種植全膜玉米,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短缺。而無法組織更多的財力擴大生產,通渭縣域經濟發展一直處于低層次水平。如今,在通渭縣有兩句口號喊得最響亮:“一人赴疆拾花兩個月,全家當年實現梯田化”、“一人赴疆拾花兩個月,全家糧食來年實現大增產。”

  兩句口號蘊含的道理,在于動員群眾通過拾花掙錢修建梯田、改善生產條件,通過拾花掙錢購買地膜、擴大全膜玉米種植面積,最終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2008年通渭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訂了1萬名的輸出任務,并分解到各鄉鎮。8月27日、9月8日發出兩趟赴新疆拾花的通渭拾花工專列。目前,共組織赴疆拾花工1.97萬人,其中組織拾花專列兩趟輸送6700余人,組織能人帶隊搭乘班車輸送1.3萬人。預計今年拾花創勞務收入人均3000元以上,總創收將達4000余萬元。

  《中國經濟周刊》從定西市勞務部門了解到,從2003年開始,定西市共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送拾花工專列84趟,輸送拾花工40.19萬人,創勞務收入8.09億元。今年共發送拾花工專列16趟、臨時專列12趟,輸送拾花工12.4萬人。

  2008年9月下旬,定西市委書記楊子興、市長許爾鋒一行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了解勞務用工情況,看望定西赴疆拾棉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于秀棟在會見時表示:“今年,新疆棉花喜獲豐收,需要大量的拾花工。希望定西勞務工來新疆采摘棉花,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定西市委書記楊子興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定西把組織勞務工赴疆拾花,作為增加農民收入最現實、最直接的途徑來抓,使之已成為全市勞務收入、特別是婦女勞務收入的重要來源,每年赴疆拾花的勞務工超過10萬人。”

  甘肅省勞務辦駐疆勞務工作管理處主任魏文升在烏魯木齊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2006年甘肅省進疆拾花工近40萬人,人均拾花收入1600多元;2007年進疆拾花工達到51萬人,預計今年也將達到50萬人左右。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訂制滾動快訊,換一種方式看新聞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