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豬令背后:犧牲養殖業換來污染大的工業空間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2:07 南都周刊
工廠的污染賬單 在禁止養豬引發的網絡熱議中,許多人認為,東莞政府犧牲了污染較小的養殖業,從而換來了污染較大的工業的發展空間。常大安也有類似的看法,“大魚不抓抓蝦毛!” 對于部分在東莞投資設廠的小商人來說,他們時常有意或無意地將排污治理“遺忘”在成本之外,港商劉淳就是其中一個。 “我們承諾,企業守法排污,保證自己的鎮(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標。”今年4月27日,東莞市會議大廈,1252家重點污染企業和全市32個鎮(街)的相關負責人在市環保局領導的見證下簽下“軍令狀”,區域限批制度在東莞隨之施行。 劉淳知道這個“誓師大會”,但他覺得收效甚微。“簽個字,污染能減多少?”他的電子零件廠就在道滘鎮上。 這是一家位于河涌邊的小型電子零件廠。外門面并不大,只有一個常年在打瞌睡的保安看守。墻上的橫匾在風吹日曬中變成鍺紅色,“大量招收普工”。工廠左側的河涌黑膩如墨,面上浮著大面積的油斑,偶爾飄過幾個銀白的點,是死魚的腹部。你很容易忽略,河中唯一流動的,是工廠排污管泄出的細小水流。 劉淳毫不諱言工廠的污水排放并不達標。“我們廠有電鍍車間,所以會產生工業廢水,廢水里除了含有氰和酸性物質,還有一些重金屬。” 一踏入生產車間,金屬的摩擦聲和撞擊聲在耳朵里來回搏斗,酸性氣體充斥著空中每一個分子,眼耳鼻同時喪失作用。適應了一分鐘后,劉淳指著一臺被腐蝕得略微發綠的機器,“那就是污水處理器,但我們很少開。那是為了應付檢查用的。” 難道罰款對劉淳這樣一個生意人來說毫無震懾?他細細算了賬,“如果全部處理后達標排放,一噸污水的處理成本約為2元錢,如果每天偷偷排放5000噸,一年下來可以省300多萬。可罰款的最高金額只是100萬,你說我選哪個?” 根據現行《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對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直接損失的20%計算罰款,最高不得超過20萬元;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按照直接損失的30%計算罰款,最高不得超過100萬元。 100萬與300萬,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商人來說,似乎是一道毫無疑問的選擇題。 “四純兩小”們的命運 偷偷省下排污的費用于事無補,劉淳打算明年將工廠遷至河源。 “‘四純兩小’都被清掉了,我們這些小企業還是趁早找后路。” 除了養豬業,區域限批的另一個“重拳”打在“四純兩小”(純電鍍、純漂染、純洗水、純印花企業和小規模造紙廠以及小規模制革企業)身上。區域限批“誓師大會”上的1252家重點污染企業,全部來自“四純兩小”企業。政府數據顯示,這類企業的年排放廢水總量為1.8億噸,占全市工業廢水年排放總量的78%。根據《東莞市重點污染企業整治方案》,環保部門將在這兩年間分期、分批關閉或遷移“四純兩小”企業。 曾經,這些小型加工企業“制造東莞”。如今,它們被摒棄在“東莞制造”之外。 上世紀90年代之前,密布東莞的是造紙、印染、電鍍、紡織、食品等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虎門被評為“中國女裝名鎮”,大朗被評為“中國羊毛衫名鎮”,大嶺山被評為“中國家具出口第一鎮”……“世界工廠”的外號與中小企業密不可分。 1990年代后期,東莞進入了招商引資最猛的時期,雖然企業的數量增長放緩,但工業總值顯著增長。進入21世紀,在引入了不少工業巨頭后,東莞不再對所有投資者感興趣,提出了要從“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 中小企業處境大不如前。有官員說,世界500強才是東莞的“乘龍快婿”。 “你知不知道我們香港人是怎么形容的?打完齋(做完法事)不要和尚。”埋怨過后,劉淳自己心里還是相當明白的,“大企業是納稅大戶,不能動他們,要動還是從小的開始。” 納稅大戶的治污之路 以下內容摘自一位網友寫于2006年4月中旬的博客: “天琴座”流星雨爆發,東莞本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觀看點,因為這些天東莞天空基本沒有云層。可是,我和同事們一連觀看了數天都沒有見到所謂的“天琴座”流星雨,后來,我們在一起分析原因,得出了“可能是東莞的天空太灰了”的結論。 渾濁的空氣和酸雨,是東莞工業發展的記錄者。改革開放30年,東莞單位GDP耗電量位于全省第一,灰霾天數全省三連冠,平均每下三場雨就有兩場是酸雨。 由廣東省人大主辦的《人民之聲》雜志形容,沙角電廠是“是造成珠江三角洲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6年12月24日,廣東省連續幾日普遍降雨,減緩了持續一個多月的大旱天氣,但虎門依然籠罩在灰霾當中。沙角電廠占據著附近最高的地勢,四條高達210米的巨大煙囪,上端被漆成紅白相間的顏色,黑龍般的濃煙破空而出。路邊雜貨店里的汽水瓶鋪滿灰塵,用手輕輕一握,頓時留下了鮮明的指印。一間花邊紡織廠傳出比修正液刺鼻百倍的化學氣味,巷子里的積水是黃綠色的,而對面的幼兒園傳來咿咿呀呀不知憂愁的童聲。 沙角電廠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燃煤電廠。自1987年投產至2006年,每年排放二氧化硫約7.11萬噸,排放煙塵約1.01萬噸,分別占東莞排放總量的63%和73.6%,成為全市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與此同時,位于虎門的沙角電廠是東莞當之無愧的納稅大戶。2004年,單是沙角A電廠就納稅2.84億元,躋身中國納稅企業五百強行列。 清理養豬業,東莞計劃用1年的時間;清理“四純兩小”,東莞制定了2年的計劃表;而治理沙角電廠產生的工業廢氣,10年才剛剛開了個頭。 沙角電廠脫硫進程長達10年之久,從1998年開始,省人大代表就積極跟進沙角電廠的脫硫問題。2002年,電廠曾以資金不能到位和缺失脫硫場地為由拖慢工程進度。直到2006年底,沙角A電廠1至4號機組脫硫裝置才正式投產。 一位省人大代表說:“我提議案呼吁解決沙角電廠污染已有好多年了,沙角電廠1999年就表示上脫硫裝置,但一直只是說說而已。有幸的是,沙角A電廠五臺機組終于成功脫硫。”實際上,沙角電廠還有B、C兩廠,脫硫工作如今才剛踏上正軌。 清拆的挽歌 無論誰是這場環保戰爭的利益保有者,東莞豬農的挽歌已經被敲響。 2007年12月27日,距離新年還有4天,往年這個時候,來自深圳、廣州和東莞本地的豬肉買家絡繹不絕,“好年景時生意額甚至可以翻一番。”常大安說。可今年的長洲,沒有兵,沒有馬,卻一派兵荒馬亂的景象。 鮮黃色的吊臂舉起,落下,支撐豬棚的竹竿撕扯著斷了。一聲巨響,塵土升騰而起,大豬小豬瞇著眼睛擠到路上,負責看守的黃狗渾身大幅度地顫抖,竟忘記了逃跑。 一位姓李的豬農鞋子掉了,赤著腳和村干部爭辯,為什么把他們住的地方也鏟了。干部忽然腳一跺,血一下涌到臉上,大聲質問:“你說,什么是你的?”另外一戶豬場的男主人賠笑著看完了清拆,良好態度令他獲得回豬棚收拾東西的寶貴時間。長洲路口的浙江陳家早就不養豬了,夫妻二人到臺山去批發魚苗,只剩下17歲和18歲的小女兒看守空置的豬棚。清拆的時候,姐妹倆來不及進屋搶救準備過年穿的新衣裳,只好將父母的自行車挪到路邊,抱著出生三個月的小黑狗,沉默地看著。 常大安就這么眼睜睜地看著鄰居們的豬場被推土機鏟平了。還有3個月,他也逃不掉。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常大安、劉淳為化名。)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